书城历史中国考古发现探秘(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099800000054

第54章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也很有可能是当时树立的。又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时树起的。由此看来,无字碑无疑是武则天树立的。这块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

有人说这块“无字碑”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奇怪的是,这块碑上竟未刻一字。“无字碑”为何无字,也就成为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

夸耀自己

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时开始参政,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如果从唐高宗死时开始算起,掌权也有二十一年之久。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许多对百姓有利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将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自知罪孽深重

还有人说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认为不写碑文为好。武则天先以阿谀奉承的手段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后又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并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处于最低处。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因此,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让后人评说

也有人认为,武则天很有自知之明,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在她执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出了政治才能;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就让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她任用“酷吏”,曾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已经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磨去,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武周给李唐带来的耻辱。

但这些说法都是人们的猜测而已,而没有事实依据。事实究竟如何,已经无从考证了。

延伸阅读

“武

”、“武则天”名字的由来

武氏名称“

”,起于她称帝前夕,并非原名。这个字是她的堂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所献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尽管意思与“照”字相同,但结构特殊,能使人联想到日月当空、光芒万丈这一磅景象,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独钟情于它,并选做自己名字的主要原因。“则天”二字是后世对她的称谓。既因武则天当年是在则天门上宣布改唐为周的,又因“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特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现。而“武则天”这一名称,则是在后世之人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以后才随之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