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099700000046

第46章 中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北宋著名建筑师李诫著的《营造法式》代表着我国古代建筑理论的最高水平,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珍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李诫(1035~1110),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新郑)人,北宋时期的著名建筑师。《营造法式》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宰相王安石提出了以“整军强兵”、“理财节约”为宗旨的革新变法。当时,宋朝的贵族官僚、地主富豪之间经常互相攀比,大建宫室庭院、楼台寺观的腐败之风盛行。由于在建造规模、建筑材料和工时定额等方面都缺乏标准,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极大浪费。王安石从理财的角度出发,下令负责国家建筑事务的“将作监”编纂统一标准的《营造法式》。将作监花了20年的时间,终于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编成此书。

书虽然完成了,但却编写得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只对用料作了规定,缺乏建造标准,还是不能解决施工混乱的问题。于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时任将作监丞的李诫受命重新编修《营造法式》。

李诫出生于官吏家庭,据文献记载,他的家族藏书有万卷之多,因此,李诫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博学多才。在编修《营造法式》前,李诫主持过许多重要工程的建筑设计,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专家。为了编好《营造法式》,在《元法式》的基础上,他参考了《考工记》、《唐大典》、《木经》等大量建筑史籍。同时,他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经常与工匠一起探讨施工中的难题。自绍圣四年(1097年)开始,到元符三年(1100年)完成书稿,《营造法式》编修历时四年。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将此书颁行天下,从此国内建筑工程有了统一的标准。

《营造法式》全书36卷,357篇,3555条,分五大部分,即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营造法式》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还附有非常珍贵的建筑图样,开创了图文并茂的一代新风。

《营造法式》的名例部分对建筑名词术语作了解释,对部分数据作了统一的规定,纠正了过去一物多名、方言土语等谬误。李诫还总结了施工的实践经验,制定了各项工程制度、施工标准、操作要领等,对各种建筑材料的选材、规格、尺寸、加工、安装方法都一一加以详尽的记述,堪称为古代建筑的一部百科全书。

《营造法式》是中国建筑史上一部不朽的名著,是我们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史料,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它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的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营造法式》还为世界建筑学界所关注,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法文等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显示了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魅力。

延伸阅读

梁思成与《营造法式》

梁思成(1901~1972)是我国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31年,梁思成在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开始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营造法式》。他用了10余年时间,和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约两千余项古代建筑,通过对这些实物的测绘,对《营造法式》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1963年,梁思成完成了“壕寨制度”、“石作制度”和“大木作制度”的绘图工作以及文字注释工作。正当《营造法式》注释本上卷稿接近完成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梁思成被游街批斗,不幸于1972年病逝。198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梁思成著《营造法式注释本》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