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099700000010

第10章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法──《皇极历》

《皇极历》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法,它首次考虑到太阳和月亮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这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后代历法计算日月五星运动使用的内插法多继承《皇极历》的方法并继续发展。

刘焯(544~610),字士元,信都县(今河北省冀州市)人,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刘焯自幼聪敏好学,少年时代曾与河间景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北)人刘炫为友,两人一同寻师求学。后师从大儒刘智海门下,寒窗十载,苦读不辍。这十年苦读,使刘焯成为饱学之士,以儒学知名受聘为州博士,与刘炫当时并称“二刘”。

隋文帝开皇年间,刘焯中秀才。后郎王劭同修国史。这时刘焯已年近四十,虽官微位卑,还是积极参加了这时的历法论争。这一年,他献上了经苦心钻研和实测而得的新历法《皇极历》。可是,隋文帝却颁用了宠臣张宾所献的《开皇历》。刘焯即与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刘孝孙一起反对张宾之历,指出该历不用岁差法、定朔法等六条重大失误。但是,事与愿违,刘孝孙却因此被扣上“非毁天历”的罪名,刘焯也被加上“妄相扶证,惑乱时人”的罪名被调到门下省。

刘焯曾再被召用,又再被罢黜,两次挫折之后,遂使他专心著述,不问政事。先后写出《历书》、《五经述义》等若干卷,名声大振。据史书载:“名儒后进,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他的门生弟子很多,成名的也不少,其中衡水县的孔颖达和盖文达,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二人后来成为唐初的经学大师。

隋炀帝即位,刘焯被重新启用,任太学博士。当时,历法多存谬误,刘焯多次建议修改。600年,他呕心沥血造出了《皇极历》,很可惜未被采用。但他对天文学的研究,达到很高水平。唐初李淳风依据《皇极历》造出的《麟德历》被推为古代名历之一。

刘焯在科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三:

一、在《皇极历》中,他首次考虑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并主张改革推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废除传统的平气,使用他创立的定气法。这些主张,直到1645年才被清朝颁行的《时宪历》采用,从而完成了我国历法上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改革。

二、刘焯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源起是我国史书记载说,南北相距1千里的两个点,在夏至的正午分别立一八尺长的测杆,它的影子相差一寸,即“千里影差一寸”说。刘焯第一个对此谬论提出异议。后于724年,唐代张遂等才实现了刘焯的遗愿,并证实了刘焯立论的正确性。

三、他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岁差(假定太阳视运动的出发点是春分点,一年后太阳并不能回到原来的春分点,而是差一小段距离,春分点遂渐西移的现象叫岁差),定出了春分点每75年在黄道上西移1度。而此前晋代天文学虞喜算出的是50年差1度,与实际的71年又8个月差1度相比,刘焯的计算要精确的多。唐、宋时期,大都沿用刘焯的数值。

知识小百科

定朔法

定朔法是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缺中气之月置闰,既反映了太阳热力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加上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变化,融阴月阳年为一体,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因大小月无定序,不时有2-4个大月、2-3个小月相邻,以缺中气之月为闰月,闰月游移不定,各年同名节气在格里历(简称格历)3-4天里波动,不便推算、记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