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099000000003

第3章 共夫共妻的非血缘婚——族外婚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文明,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以往的婚姻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并且开始对血亲之间的杂乱婚加以禁止。人类开始从以往的族内婚过渡到族外婚。

族外婚也称族外群婚,是从血缘婚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种较之族内婚更加进步的婚姻形态。这种婚姻形态排除了同一集群之内的男女婚配,本集群内的女子必须找外集群的男子为夫,本集群内的男子必须找外集群的女子为妻。族外婚大约存在于距今约20万年前,也就是盛行于母权制时代。

族外婚的发展历程

民间流传的大量关于兄妹婚的传说中,兄妹多是出于无奈被迫选择通婚,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都出现了拒婚的抵制态度,最后他们都是出于不愿人类灭绝的目的才做出兄妹联姻的选择。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血缘婚的不认同感和抵制倾向。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民间传说故事中都记载着兄妹结婚生下没有五官,肉球肉团等畸形儿的情况。这些生出畸形或者残疾婴儿的故事更加加深了人类对兄妹婚的怀疑和排斥。

在血缘婚时代,人们发现子女的体质趋于衰弱,婚后所生的孩子往往先天畸形,屡屡出现痴呆、聋哑等残疾现象。这不仅对族群的繁衍产生了沉重的打击,更减少了强壮劳动力的数量。这些可怕的事实迫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缘婚的恶果,并且让人们做出了禁止血缘婚的决定。出于偶然的原因,人们开始发现分属不同血缘集群的男女产下的子女往往十分健康和壮实,没有出现畸形和残疾的情况。从此,不同血缘集群男女婚配逐渐代替了统一血缘集群内的兄弟姊妹婚配,血缘婚开始过渡到族外婚。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产实践的范围也开始逐步扩大。许多集群中的小群体远离本营去进行生产活动,一个地方可能会聚集很多不同血缘的小群体,他们之间需要彼此保持联系,不同族群的人类开始越来越多的了解和交往。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族外婚的产生。另外,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人们较长久且稳定地结合,也要求各个团体之间有必要的联系。于是,伴随着人类有固定居所生活的产生,集群内部的血缘婚被禁止,族外群婚应运而生。

族外婚的婚姻形态

在族外婚情况下,最初是从禁止一母同胞兄弟姊妹之间的夫妻关系开始,后来逐渐又禁止了所有旁系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这种禁例日益普遍起来,逐渐成为了氏族内的习惯法规。当时的族外婚制被作为一种习惯法严格的执行着。违反禁令的族内成员不仅会受到公众的谴责,有的甚至会被处以严厉的刑罚。

在这种婚姻形态中,一切兄弟姊妹之间、甚至是母方最远的旁系如从兄弟、再表兄弟、再从姊妹、再表姊妹亲族内的婚姻关系都被禁止了,男子仍属本母系集团,子女也为母系所有。婚姻形态由血缘婚转入族外婚,不仅排除了父母辈与子女辈的婚姻,还排除了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这种婚姻形态的产生在人类婚姻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延伸阅读

炎黄帝出生的故事

古代传说“圣人无父,感天而生”,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黄帝的母亲名叫附宝,在郊外看见雷电缠绕环绕北斗枢星而怀孕,24个月后生黄帝于寿丘。炎帝的母亲名任,在游华阳时遇到“神龙首”感孕而生炎帝。

之母名女枢,遇“瑶光如虹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

在史籍中,这种“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动人奇异故事很多。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部落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转变时期实行族外婚的特点:母亲无法确认自己孩子的生父是谁,于是远古圣人的出生就被神秘的解释为感天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