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学校里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就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以至于影响到了学业进步。
老师是陪伴学生一生的佳友,老师是从小至大一直围绕着你们的,青少年除了在家有爸爸妈妈外,就是和老师的相处了。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处理自己与老师的关系,这不仅对自己增长一定的知识有好处,也对以后的人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认识师生关系中的问题
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目前师生关系中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师生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地扩大,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1)应试教育影响
学生读书是为了升学,一旦被教师认定为升学无望的学生,教师便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他们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于是就自暴自弃。教师为升学考试付出了许多,学生却是厌学、辍学,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学生一出问题,教师就要严管,一严管就容易失当,就会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从而造成师关系的紧张。
(2)观念方法偏差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教育任务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但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似乎更倾向于被异化为人与物的关系。学生在班级中,缺少的是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利,与其说学生在班级中履行的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如说学生更多的是实践着角色行为的另一个方面,即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为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教育气氛多呈紧张、沉闷、压抑状,学生的思想行为大都纳入了严格的管束,时间、空间大部分被强制性的“苦学”所占领,学生成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的“听客”。
在我们传统的师生观念中,所谓尊师爱生,在多数场合表现为师道尊严,教师凛然不可侵犯,从而养成了一种专制的工作作风。因此,学生稍有差错便是罚站、写检讨、请家长。如果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厌学、逃学,甚至故意在课堂上与教师捣乱。
(3)教师师德差异
有的教师把教育视为一种“交易”,要求学生有所“回报”。有的教师向学生索取财物,为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有的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怨学生。
有的教师对学生采取专横式教育方式,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有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由此学生对教师不满和怨恨的情绪与日俱增,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
(4)社会认识因素
长期以来,社会上在认识师生关系时,常常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即所谓“师徒如父子”。在家长看来,孩子应听教师的话,接受教师的批评。无论这种批评是否过当,只要教师的批评,甚至惩罚没有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教师就一定是对的。至于对学生心理上的创伤,家长则不去关心或很少关心。
(5)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性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商的高低、兴趣爱好的不同、认知水平的差异、体质的强弱等方面。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必然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不守课堂纪律,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课等,对课堂教学秩序产生干扰,因而时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有的学生经常完不成教师布置的教育教学任务,而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便对教师产生了怨恨,造成了教师和这部分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2、学会和老师相处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能与老师友好相处并有效交流与沟通对促进学生本人的学习与成长的非常重要。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1)关系要融洽
青年朋友们应克服委屈与讨厌心理,缓解自己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2)与老师沟通
由于在学习中常常受到许多问题的困扰,老师会给你们一些指导,这时,一定要和老师沟通,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
只有老师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在和老师的沟通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才是取得进步的最好途径。讨厌、躲避老师,只能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越积越多越成问题。
如果认为老师偏心或不喜欢自己,就更要去主动接近老师。这样的沟通多了,不但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对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偏见,从而加强相互了解。同时,一定要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得都对,时常与教师交流,避免摩擦。
(3)与老师相处
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但是要注意场合和方式,需要讲究一些策略,要在和老师单独相处的时候和老师交流,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
给老师提建议或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可以在单独相处的时候与老师交流。有的学生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沟通心里发怵。
这种情况,最好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先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缺点,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写出来,向老师汇报,请求老师的指导、帮助。
(4)要建立信用
对青年来说,学校是一片新天地,你要在这片新天地中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你要学习很多知识,除了课本知识以外,还要学习怎样与人相处的知识。
学会适当地和老师多去交流,这样让自己的学习才能更好,心态也更积极向上,也有助于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更好。
因此,要适当地多和老师进行交往,把老师在学校的优良的品德都学习到,把自己身上的毛病和缺点都统统改掉,让老师心目中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一个乖学生,只有这样,自己才是最棒的。
相处时最重要是的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诚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所以,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也要真诚面对,互相建立信用,因为你对别人真诚了,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
贴心小提示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学生来说,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
一是尊重老师,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知识无私地、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才、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二是勤学好问,做学生时,经常发现“那个老师并不怎么样”、“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三是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做学生的应该把他们置于长者的位置,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四是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有的同学明知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理服气,嘴上也死不认错,与老师搞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老师一次批评心里就特别怕那个老师,认为他是对自己有成见。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