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是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钟情男女初次相见,除了对对方良好的学识风度、优美的身体仪表、得体的进退谈吐等外部人格特征表示接受、欣赏外,异性交往在审美标准上的“生理效应”也是激发情感的重要因素。
或许,在生活中你可举出一些例子说明一见钟情导致的美好姻缘,但就实质来说,绝不能凭这些就断定“一见钟情”式的积极意义,一见钟情只能说是某些爱情事件中的触发。
1、正确看待一见钟情
进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表现出一种亲近、向往和眷念的情感,这是青春期性心理的一种反应,通常称作“求异心理”。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爱恋的萌芽,往往期待着一见钟情的满足。
或许,你可举出许多例子说明一见钟情导致的美好姻缘,黑格尔四十岁时一下子看中了玛丽,向她求婚,玛丽欣然答应,经过挫折,终成夫妇;戴高乐第一次遇到叶凤·汪杜洛小姐便爱上了她,两人共同度过了五十年的美好岁月;卓文君隔帘看到温文尔雅的司马相如,夜间逃出深堂大院,与司马相如一同私奔成都,结为美好夫妻;郁达夫初见王映霞,一见如故,激动异常,后来成婚……当然,文学作品中的一见钟情就更多了: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似曾相识;张生撞见莺莺一拍即合;约翰·克利斯朵夫与坐在另一辆火车上的法国少女交错而过,恋意顿生;欧也妮看到查理,当晚失眠了……
凭这些就能断定一见钟情必然导致爱情吗?不,一见钟情只能说是某些爱情事件中的触发。前面说过,性爱的特点之一是直觉性,双方往往因首次见面而决定性爱的有无。你看到一个健康美貌、风度翩翩、气质非凡的的异性,可能一下子唤起你对他(她)的性爱,但未必能“两厢情愿”。即便对方接受了你的爱,也不一定能“鸾凤和鸣”,因为决定爱情成功与否,除了起始条件的有无,更重要的是情爱的深浅,而一见钟情只是爱情起始的一种形式。你或许要说:文学作品多是写一见钟情的呀!是的,的确如此,但是你千万不要忘了,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多是理想化了的爱情,而理想化的爱情总是至圣至美的,无论是它的起始还是它的结局。爱情的起始,当然以一见钟情最富有诗意,于是作者们多选中了它。然而,现实生活毕竟不是文学作品。
一见钟情是由性吸引力决定的。不可否认,性吸引力大,可以加强性爱的强度,点燃爱情的火焰,在此基础上,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增添情爱的砖石,的确可促成许多美好姻缘;然而,一味追求一见钟情,过分强调一见钟情在爱情中的价值,往往要使人失望的。现实生活中,不少一见钟情触发的爱情最后宣告失败,不是足以令人深思吗?
2、认识爱慕心理
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很大变化,情窦初开的男女之间由相互疏远,转化为有了一种情感的吸引,进而有彼此接近的需要,这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异性思慕”或“爱慕”。事实上,异性思慕是类似于中学生这样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其心理发展正常的一种表现。
异性爱慕心理作为一种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产物,对异性有好感的心理的产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应该说这种感情是你未来发展健康的爱情、婚姻,组建和睦家庭的心理基础。因为这种感情可以让你学会如何去关注他人、体验别人的需要和情感。所以,当这种感情空降到你身上时,不要感觉羞耻,也不要感到惊慌,因为它是如此自然,不带一点杂质。
然而,这种情感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问题,这是由于少男少女们的社会阅历、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存能力等还有待发展所致。比如,有些学生将这种初期的异性思慕与吸引误以为是爱情,过早陷入情网不能自拔。
(1)丢掉幻想
受完美的爱情小说和偶像剧的影响,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这种感情偶像能够在自己的幻想中如实地发展,但现实就是现实,它只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变化而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所以,在感受这种感情的美丽之后,所要面对的就是更多的失望与焦虑,最后越来越不知所措。
其实,这种感情就如同是一潭平静的湖水,不可以乱投石子搅浑它。有些东西是不能跨越的,如果盲目跨越,只能使自己陷于污泥之中不能自拔。因此,要放下与异性交往中的太多幻想,让交往自然进行。
不要盲目发展这种感情,不要认为这感情会顺利地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当然也不必刻意逃避它。总而言之,一切不合乎自然发展的做法,都会让人陷入一种不真实的烦恼中,要丢开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好眼前该做的事,就能开始正确处理这种感情了。
(2)明确任务
恋爱的感觉像是生活的添加品,但决不是生活的主旋律。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如果在这一阶段错过了,说不定要花很大的气力来弥补这一错误。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希望自己将来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途就必须时刻关注自己最主要的发展任务,不可偏离它。
对于中学生来说,什么是当前应该发展的主要任务呢?毋庸置疑,中学生应该好好地学习技能、学习交际以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准备。当然,学会发展人际关系也包括与异性的关系。然而人际任务中的主要方面是学会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巧妙地解决人际矛盾,处理好人际情感变化,而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则不是当前应发展的主要任务。
由此可知,当中学生面对爱情的来临时,应多从自身的发展任务出发,采取一种顺应的态度,既承认这种感情的客观性又防止它的扩散与变质,在顺应中学会应付、控制这种情感的发生与发展,将它留在心中的一个安全位置,这样既不会破坏它的美丽,也不会妨害自身的发展。相信随着年龄的不断成长,心智的不断成熟,这种感情就再也不会成为左右着你的烦恼了!
(3)建立关系
学生时代的男生女生之间的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青春期交往范围广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比那些少有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的个性发展更完善。这些同学的情绪波动小,情感丰富,自制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
总之,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朋友的一见钟情,实际上是初恋的感觉,是单恋或暗恋的表现,对于自己是有比较大的压力的,因为你心里会放不下的那种无形压力,最好是找个机会向好友诉说一番,能够缓解目前的状况,说了,就等于释放了目前积累的压力。如果不好意思说,就找个信得过的人,代替一下也可以有效的,如去神庙中的神诉说,如果再得不到缓解目前的心理压力,会成为心里的抑郁症的,很不好呀,总之,要及时学会释放心里的压力才好。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对于青春期的恋爱不仅正确看待还要重视起来,如果马虎大意,会给处在敏感时期的青年朋友们带来心理上的萎靡和终生的遗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的正确看待青春期的恋情?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性器官和性生理功能的发育成熟,性心理也开始萌发。这种性心理的产生,既是初恋意识萌动的标志,也是青春苏醒的呼唤。
在对待异性的问题上,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由于生理上明显的男女差别和对两性关系的一知半解,少男少女会产生一种不安和害羞心理,对异性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引起对异性的暂时疏远。
随着生理发育和对性有了一定了解,就产生了彼此接近的需要,陌生感与畏惧感也逐渐消失;青春发育完成,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滋生初恋的萌芽,但对恋爱还处于无知阶段,思想、物质、身体等方面都还没有具备恋爱条件。
由此可见,初恋是人类性爱过程中自然程序的显现,对异性的向往与眷恋,是人类最高级的感情之一,爱的萌动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社会,特别是家庭,对怀春的子女不能横加指责,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多加引导,勉励他们把精力用于工作和学习上,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生理卫生知识和社会道德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