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6096700000055

第55章 小结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是风险识别。项目融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风险调查法、风险模拟法和风险情报法。项目的风险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项目建设的进展阶段划分为:项目建设开发阶段风险、项目试生产阶段风险和项目生产经营阶段风险。按项目风险的可控性划分为:项目的核心风险和项目的环境风险。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风险具有不同的特点。

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项目现金流量模型,同样也是项目风险评价的重要定量工具。利用项目现金流量模型求出项目的投资收益和净现值,据此进行投资决策的风险分析,判断项目的投资收益能不能满足最低风险收益的要求。为了验证项目在不同假设条件下满足债务偿还计划的能力,需要进行现金流量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首先应确定项目的风险贴现率,利用CAMP模型可以很容易地求出项目的风险贴现率。

完成了敏感性分析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计算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

项目融资中最经常使用的风险评价指标主要有项目债务覆盖率、资源收益覆盖率和项目债务承受比率。

关键概念

信用风险完工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环境保护风险项目的环境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CAPM模型项目债务覆盖率资源收益覆盖率项目债务承受比率。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2.项目融资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商业完工”?为什么完工风险是项目的主要核心风险之一?

4.评价项目信用风险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5.项目完工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6.项目生产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项目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项目政治风险的影响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9.什么是项目的核心风险?项目核心风险包括哪些内容?

10.什么是项目的环境风险?项目环境风险包括哪些内容?

11.如何确定项目的风险贴现率?

12.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些?

个案分析

印度大博电厂项目

印度大博电厂(DabholPowerCompany),是印度国内最大的BOT项目,也是迄今为止该国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印度大博电厂是由美国安然(Enron)公司投资近30亿美元建成。

从2000年底开始,有关该厂电费纠纷的报道不断出现。到2001年,大博电厂与马哈拉斯特拉邦的电费纠纷不断升级,电厂最终停止发电。虽然印度政府对该项目提供了反担保,但是当大博电厂要求政府兑现时,印度政府却不履行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电费纠纷?印度政府又为何失信呢?我们分析一下大博电厂的运营过程,从中不难找出问题的答案。

20世纪90年代初,项目融资方式重新兴起,亚洲各国出现了吸引外商投资基础设施的浪潮。深圳沙角B电厂、广西来宾电厂B厂以及马来西亚相继修建的五个独立发电厂,都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受这些案例的影响,考虑到印度国内电力市场供需情况,印度政府批准了一系列利用外资的重大能源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博电厂开始运作。

大博电厂项目由安然公司安排筹划,全球着名的工程承包公司柏克德(Bechtel)承建,通用电气公司(GE)提供设备,在当时这几乎是世界上最强的组合。电厂位于拥有印度最大城市孟买的马哈拉斯特拉邦,该邦是印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国内地位相当于我国的上海。投资者、承包商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实力均是最强的,当时不少人看好该项目的前景。

和通常的项目融资的做法相同,安然公司为大博电厂设立了独立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和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国营)签订了售电协议,安排了比较完善的融资、担保、工程承包等合同。在项目最为关键的政府特许售电协议中,规定大博电厂建成后所发的电由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购买,并规定了最低的购电量以保证电厂的正常运行。该售电协议除了常规的电费收支财务安排和保证外,还包括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对其提供的担保,并由印度政府对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提供的担保进行反担保。

售电协议规定,电价全部以美元结算,汇率风险由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和印度政府承担。协议中的电价计算公式采用的是成本加分红电价,即在一定条件下,电价将按照发电成本进行调整,并确保投资者的利润回报。这一定价原则使项目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降到最小。售电协议可以看做是印度政府对其提供的一种优惠,但正是这一售电协议使得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和印度政府不堪重负,随之产生的信用风险导致了该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

从合同条款来看,可以说对项目公司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合同中的条款处处充分反映了协议各方把项目做好的愿望。然而,项目开始建设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危机很快影响到印度,卢比对美元迅速贬值40%以上。金融危机给印度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该项目的进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到1999年,一期工程才得以投入运营,而二期工程到目前才接近完成。工程的延期大大增加了大博电厂的建设费用(产生了本章提到的建设风险),因建设风险而导致的成本上升使大博电厂的上网电价大幅度提高。

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乐观预期使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和大博电厂签订了购电协议,但金融危机造成的卢比贬值使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不得不用接近两倍于其他来源的电价来购买大博电厂发出的电力。2000年世界能源价格上涨时,这一差价上升到近4倍。到2000年11月,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已濒临破产,因而不得不开始拒付大博电厂的电费。根据协议,先是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继而印度政府临时拨付了部分款项,兑现了所提供的担保与反担保。然而它们却无法承担继续兑现其承诺所需的巨额资金,因而不得不拒绝继续拨款。至此,该项目运营中的信用风险全面爆发。

通过大博电厂案例,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逻辑推理过程:项目建设、运营中发生的建设风险、汇率风险,导致了大博电厂过高的上网电价,过高的上网电价使马哈拉斯特拉邦电力局、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印度政府承受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承诺成本,最终它们的违约也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

实际上,BOT项目融资的建设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与最终的信用风险并没有一个必然的逻辑关系,大博电厂案例中信用风险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该项目不合理的风险分配结构。如上文提到的,为了吸引外资,印度政府在大博电厂项目中对安然公司提供了极为优惠的条件,签订了类似于包销的售电协议,因此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等几乎全部由印方承担。假使没有亚洲金融危机,假使印度国内经济运行良好,在这样的一种风险分配结构下,大博电厂项目也有可能运营成功。但经济活动不允许有太多的假使,一个成功的项目,在项目筹划时就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出合理的风险分配方案。对于印度政府而言,部分原因是缺乏经验,部分原因是为了尽快促进项目的开展,有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成本分析、产品市场、资金回收、风险分配问题都未予以认真考虑。本意为吸引外资的优惠待遇,其结果却导致了政府的失信。大博电厂纠纷的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印度境内的独立发电厂都陷于停顿,印度吸引外资的努力也因此受到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