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6096600000022

第22章 朝鲜核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朝鲜核问题的由来与第一次朝鲜核危机

1990年4月,美国以其军事卫星照片为依据,指责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于是,美国提出按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朝鲜核设施进行核查。朝鲜反复声明她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并且提出必须从韩国撤出核武器和军队,消除对朝的威胁,才能接受核查。双方互不相让,几经对抗与磋商,朝鲜同韩国于1991年12月31日在板门店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了安全协定,同意接受该机构的核查。从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有关地点和设施进行了6次核查,未发现朝鲜研究核武器的证据。但是美国提出,朝鲜宁边地区有两处朝鲜未申报军事基地掩藏可疑物,要求朝鲜允许对其进行特别检查,却被朝鲜坚决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做出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强制性“特别检查”的决议,同时,美国与韩国恢复了自1976年开始每年一次、曾一度中断的“协作精神”军事演习。面对美国军事压力,朝鲜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3月8日,朝鲜政府下令全国进入“准战时军事状态”,并于3月12日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警告美国“制裁即宣战”。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至此第一次朝鲜核危机形成。

在陷入僵局之后,经再三权衡和协调,朝美双方回到谈判桌上。经过两轮副外长级别的会谈,1993年6月11日美朝双方达成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在援助朝鲜改造核设施等问题上达成协议,朝鲜也宣布暂缓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2月,朝鲜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7个核设施进行核查,而美国宣布暂停1994年度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同年3月朝鲜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检查”,但朝美双方对检查结果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矛盾再次升级。出于核能安全考虑,朝鲜在多次向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要更换宁边5兆瓦核反应燃料棒,并邀请该机构派员到现场监督没有回应的情况下,于5月14日宣布自行更换燃料棒。此举使朝鲜遭受了一系列的“经济”和“军事”制裁。朝鲜对此反应强烈,并于6月13日宣布将立即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拒绝进一步接受国际机构保障核安全连续性的检查。在此关键时刻,美国前总统卡特应邀访朝,与金日成主席就核问题等诸多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会谈。在卡特的斡旋下,1994年10月21日双方在日内瓦达成朝鲜战争后美朝第一个协议,即《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根据框架协定,一方面,朝鲜冻结核计划,关闭石墨核反应堆,并且表示她将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同意恢复朝、韩直接对话,并同韩国一道执行《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另一方面,美国承诺到2003年前为朝鲜建设两座发电能力为1000兆瓦或一座发电能力为2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以取代朝鲜的石墨核反应堆,为朝鲜提供能源。在轻水反应堆建成之前为了缓解朝方的能源危机,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同时美国还向朝鲜做出正式保证,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放宽对朝鲜的贸易和投资限制,并同意尽快在双方首都互设外交联络处。至此,第一次朝鲜核危机暂时化解。

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的爆发

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签署核框架协议后,由于朝美双方缺乏信任、互不让步,《朝核问题框架协定》几乎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朝鲜拒绝接受韩国提供的轻水反应堆,双方经过一年的讨价还价才于1995年6月达成协议,朝鲜接受了以“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名义提供的韩国型轻水反应堆的方案。后来由于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成员国之间迟迟没有解决经费分担问题,修建核电站的资金无法落实,修建计划一拖再拖,原计划2003年完工的核电站仅仅完成约24%。而且由于美国始终怀疑朝鲜秘密发展核武器,担心KEDO为朝鲜兴建两座轻水反应堆后,可能被设法利用提炼为核武器用的核裂变材料,所以有意改轻水反应堆发电站为火力发电站,因而故意拖延核电站的建设。在美方执行协议不力的情况下,朝方也不愿全面停止对导弹和核领域的研发。朝美之间关于朝鲜的“可疑地下核设施”的问题争执不断。1999年5月中旬,美国的专家小组对朝鲜在宁边以北60千米处的金仓里正在建设的一个“地下核设施”进行核查,但没有发现朝鲜违反核框架协议的证据。5月31日朝鲜再次宣布将退出1994年与美国签署的核框架协议,朝鲜半岛形势又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调整对朝政策。1999年5月,美国总统特使威廉·佩里访问平壤,1999年9月,美朝达成朝鲜暂停导弹试验的协定,美国放宽大部分对朝制裁以换取朝鲜中止导弹试验。2000年9月,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赵明录访美。同年10月,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朝鲜进行了回访。在克林顿执政后期确立了与朝鲜全面接触的政策,朝美关系明显好转。

2001年1月布什入主白宫后组建了一个由“鹰派”主导的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态度。布什政府虽然仍维持与朝鲜继续对话的政策主张,但基本否定了克林顿政府所实行的“有限接触”政策,转而实施美国学者所说的“鹰派接触”政策。“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把恐怖主义、“无赖国家”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结合作为美国所面临的最大的现实威胁,在保守派的推动下,实施了更为强硬的对朝政策。2002年1月8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其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报告》中,把包括朝鲜在内的7个国家列为核打击的目标。1月29日,布什在其就任的首次国情咨文中称朝鲜、伊拉克、伊朗为“邪恶轴心”,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提出美国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来阻止它们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5月美国国务院在随后发表的《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中也将朝鲜列入“资助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对于美国对朝政策发生的变化,朝鲜反应十分强烈,多次通过媒体、外务省发言人谈话等方式加以反驳和谴责,美朝对立不断加剧。2002年10月3日,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访问朝鲜,朝鲜外长明确承认朝鲜在进行核实验,并通知美国“废除”1994年10月达成的《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朝美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局势重新趋于激化,第二次朝鲜核危机全面爆发。此次核危机爆发后,美国不断加大对朝鲜的压力。

2002年11月14日,单方面停止根据《朝核问题框架协定》向朝鲜提供重油;12月10日宣布将中断对朝粮食援助,同时拒绝了朝鲜提出的签署美朝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12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并在布什总统第17号令中把朝鲜归入美国“先发制人”打击目标之列。面对美国的压力,朝鲜于12月22日宣布撕掉核封条,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随后驱逐其监控人员。2003年1月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总部举行的特别理事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称如果朝鲜继续拒绝改变其原先的做法,原子能机构将把此事交由安理会处理,对朝鲜实施严厉的“惩罚性”制裁。针对这项决议,朝鲜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这是朝鲜自1985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来第二次宣布退出该条约。3月初,美韩开始军事演习,美借机向日韩增派军舰和隐形战机,并在关岛增派重型轰炸机以威慑朝鲜。第二次朝鲜核危机不断升级,东北亚弥漫着战争的阴影。在此关键的时刻,中国政府挺身而出积极斡旋,先后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和五轮北京六方会谈,使东北亚地区免于遭受战火,为东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