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6093800000069

第69章 “元四家”的山水画

元四家指中国画上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元代画家。其共同特色,是以“雅洁淡逸”山水画风。强调水墨画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处于一个时代,年龄相近,他们的风格和特点:黄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华滋;王蒙是画山水多至数十得,树木不下数十种,千岩万壑,迦《杨贵妃上马图》

环重叠;吴镇是山水苍茫沉郁;倪瓒的山水,所谓“天真幽淡,萧杀寂寞”,具有一种荒凉空寂、疏简消沉的趣味。元四家以黄公望为首,在思想上远离元代贵族统治阶层,在艺术上倡导“自娱”和“山气”,实践了文人画诗、书、画相融的理论,标治着文人画的进一步成熟。

《洛神图》

黄公望(公元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名坚,幼时承嗣黄家,有“黄公望子久矣”之语,因名公望。他精通书画、音律和散曲,尤以山水画冠绝一时,取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赵孟兆页之“古意”,并且经常细心留意自然的变化,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辄即模写”,在他的刻苦学习下,于晚年卓然成一大家,成为元山水画最负盛名的一位。黄公望的画豪迈苍秀,疏松苍逸,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等。

《富春山居图》在章法布局上将五代、北宋的全景式构图法与南宋的小景构图法相结合,旷远不羁的情调,又有主次分明的优点。《富春山居图》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写意技巧,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虽有富春山水的一般特征,却不是真山真水的真实复述,他给后人的感受不是明秀,不是雄伟,而是清灵脱俗的飘逸神采,这正体现了黄公望晚年出尘脱世的恬静心迹。据载,此图清初时为收藏家吴问卿所藏。在其病笃将其最心爱之物火殉,被其侄从火中抢出,可惜已烧毁前段,此后烧毁处较完整的一段单独装裱,人称《剩山图》,现为浙江省博物馆所收藏。后大段则一直深藏于清宫中,后被运往台湾。

倪瓒(公元1301~1374年),对疏简画法十分崇尚,以天真幽淡为趣,能脱出古法,别开蹊径。以太湖一带景色为创作题材,疏林远岫,浅水遥岑,章法极简,墨色淡简却未有纤细浮薄之感,力求神似。他这种“简中寓繁”的风格对明清两代文人画影响极大,明代江南人家以有无倪画来区分清浊和雅俗。其主要传世作品有《雨后空林图》等。

(元)吴镇《渔父图》

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向倪瓒求画不得,怀恨在心,有一天在湖上见到了倪瓒,倪瓒对他无礼,他命人抓著倪瓒要杀他,旁人求情,张士信命人打了倪瓒几十鞭子。倪赞一声不吭。后来旁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和他一说话自己就变俗了。”张士信还不解气,命人把倪瓒关在牢房里。狱卒给他送饭时,他让狱卒把饭桌举得高高的。狱卒问为什么要这样,他不回答。旁人说:“他怕你的唾沫溅到饭里。”狱卒很生气,把倪瓒拴在了尿桶旁。

倪瓒有个清秘阁,旁人不让进。还有一匹白马,爱护备至。有一次他老娘病了,他求葛仙翁看病,葛仙翁要求用白马来接。那天正下着雨,倪瓒是孝子,只好同意。雨中的白马弄的是一塌糊涂。到了倪家,葛仙翁要求上清秘阁看看,倪瓒只好同意。葛仙翁在清秘阁乱翻一气,到处吐痰。倪瓒终生不再进清秘阁。

王蒙(公元1308~1385年),赵孟兆页外孙,家学渊源,绘画工人物,山水更为擅长,得外祖父点拨,更参酌唐宋诸家,师法造化独具一格。他的山水布局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笔繁复而富有层次感和空间感,善于表现江南山川的温润感,营造出蓊郁深秀、苍茫幽致的境界,作品有《青汴隐居图》轴、《夏日山居图》轴等。

吴镇(公元1280~1354年),出身寒门,为人孤洁,画风则沉郁清俊,外茂温润。他擅画水墨山水和墨竹,善于用湿笔表现山川林木的郁茂景色,笔力雄劲。技法中有南宋骨体,但又将刚劲舍弃而趋于温润,独树一帜,明代沈周、文征明等人多以他为师,传世作品主要有《秋江渔隐图》等。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也有将赵孟兆页、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王蒙真迹的现状

据佳士得介绍,元四家王蒙的真迹世间共有11件,现今10件已经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著名收藏家吴湖帆认为,是次佳士得拍卖的《煮茶图》,是唯一尚在民间的王蒙真迹,非常难得。观之,皴法繁复、笔力扛鼎,山峦叠翠、浑厚华滋。画轴上方,还有宇文公谅、郡中、黄岳、杨慎的题跋。它的估价高达600~800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