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面试胜经
6093100000008

第8章 适度“推销自己”:我闯入了麦肯锡的两轮面试

冯炳文: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2009届硕士毕业生

我是东北财经大学2009届研究生,去年毕业找工作,一直希望进入一家国际一流咨询企业,经历了很多面试和挫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收获还是有的。我写下来一是想和现在找工作的同学互勉;二是为了给以后想进入全球顶尖咨询公司的师弟师妹们一些经验和教训。

麦肯锡很奇怪,是E-mail通知面试的。一共56个人被选出来参加第一论面试。在第一轮面试之前有一个笔试,叫Mckinseycaselets,居然是ETS出品的。

里面的很多案例与几大咨询公司网站上提供的案例比较相似,只要你能融会贯通,做题不难,但是阅读量挺大。我考过GMAT,提前20分钟做完。

考完笔试会有一个pre-interview reception,这和笔试一样都不影响你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

这个reception就是有些麦肯锡的大中小主管出来和同学们见个面,介绍一下麦肯锡的caseinterview是什么样的,还有就是做广告。个人觉得麦肯锡这样很人性化,很重视applicatant。这时会发给你一张interviewschedule,我看了一下,上面一半以上是海归,还有好多是什么牛津、剑桥毕业的,吓死人。

我是第二天下午一点多面试的。麦肯锡的面试一共3轮,每轮两个面试官。每轮都包括behaviorinterview和caseinterview。第一个面试我的是一个全球副董事长,聊的时候她很严肃,我就没话找话,把能说的都说了。然后她就让我做了一个关于手机生产厂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整个过程还算不错。

第二个是一个资深顾问,我觉得他是我在所有面试官面前发挥得最好的一次。我先聊我的经历,期间他问了一些很难的问题,我回答得非常好,而且让他觉得我非常不错,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好意思。因为聊得太久了,所以做了一个其他方面的案例分析。他问我如果石油可以无限了,世界会怎样。我说了很多,关于经济,政治,人文。最后他说他要是我就只说环境。当时我好伤感啊,真没想到应该这样回答。不过这没关系,我感觉最终他对我好像还是很满意。

第二轮面试一共27个人参加,淘汰了一半多人。让我意外的是有个剑桥大学毕业的被拒了,还有一个拿到重点大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也被拒绝了。但是我失策的是,听到一些水平很高的同学讨论自己该怎么在几家跨国公司中作选择的事,自信心暴受打击,气势上就怯了。所以奉劝所有面试的同学,千万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这次面试的还是一个全球副董事长和一个资深顾问。基本和第一轮一样,但是案例有所区别。我被问的是一个公司财务现金流的问题。我觉得我回答得很好。悲剧发生在那个全球副董事长那里,他看我的简历时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而且一直揉眼睛,可能是面试了很多人,感觉疲倦了。然后他问我一个公司被低估值的案例,我就要找出是收入有问题还是支出有问题。我没作思考就回答说中国的公司人力成本比一个美国的同类公司低,这埋下了祸根。因为实际上美国那个公司雇的人少。所以请以后有机会面试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快下结论。要仔细分析思考后才能下结论。咨询其实不难,就是要细心加广阔的思维。

就这样,第二次面试完了我就被拒了,感觉很惋惜。毕竟我在面试前是做咨询的,很想去这个行业的老大那里工作。

唠唠叨叨了那么多,总结一下,希望对以后的师弟师妹有所帮助:

第一,要把成绩学好。不光是为了那个CPA,你在商学院学到的东西,永远是有用的。我就是基本功不扎实,结果犯了会计中一个简单的但却是致命的错误。

面试中,我了解到麦肯锡的择才标准有以下三个方面:

1.你得很聪明,是真的聪明。具体来说,表现在你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上。比如说,你打交道的大多是CEO,他们是他们的专家,有20年的行业经历。而你对他们行业而言,是个彻头彻尾的新手。在和CEO谈话的时候,你得很快理解他的意思,揣摩他的想法,明白真正困扰他的问题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领悟能力。其次,你得迅速掌握该行业的信息,有时你手头会立即堆起一大摞的资料,如何在“汗牛充栋”中找到最关键的,这就是学习的能力。

2.你得能吃苦。这个行业是以青春作代价的,每天平均工作15~16个小时,频频出差。结婚,谈朋友都只能委屈一下了。

3.你得有野心,有干劲。麦肯锡是群贤毕至的地方,哪敢稍有懈怠。竞争压力、超人工作量都是很大的考验。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晋升,有两点很重要。一方面,作为下属,你的目的是让头儿无事可干。你得让上司信任你,觉得把事情交给你很可靠。另一方面,得搞定客户,如果作为一个咨询人员,你服务的CEO习惯性地每逢重大决定都和你商量,征求你的意见,那么你就做到登峰造极了。

第二,“推销自己”要适度。在面试中,“推销自己”与“过分推销自己”之间有着非常清楚的界线。成功的求职者不会跨越这条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

我的一个同学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推销自己”与“过分推销自己”之间的“度”而被淘汰。她在90分钟的面试中,将大部分时间用来细致地描述自己取得的每一次成功。有时,她讲得太深入,致使考官中断了她的讲话。起初,她详尽的回答的确使考官很受感染,但三番四次之后,考官就烦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开始只想提问一些只要用“是”或“否”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了。

我的同学太专注于“推销自己”了,而事实上她的简历已经向面试官清楚地讲明了她的所有历史,包括在跨国公司的多年经历,以及快速的提升等等。而考官想知道的是在专业背景以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对于向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总是用自己工作中的成功经历作答。从考官的角度来看,应试者会显得有一些傲慢、专横、自以为是。她并不想看看考官的反应,而是将一个双向式的交流变成了一个单方面的演说。过分热衷于给考官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象,结果却适得其反。考官很快就结束了这次面试。尽管他完全相信这位应聘者的专业营销能力,却对她是否是一个能与同事轻松共事的人产生了怀疑。

第三,在面试中要注意“说”的学问。只有恰当的、准确、诚恳地用语言表达出你的思想、才智、修养来,才能最终让主考人确信你是本部门职位的合适人选。“说”是表现自我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说话才能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呢?

1.说好第一句话。据不完全统计,有70%的应试者参加面试时,不主动说第一句话,沉默地等待主考人发问,或虽然主动说话但不得体,如:“我来了”“我准备好了,请提问题吧”。只有30%的人能有礼貌、得体地说好第一句话。一般来说,第一句话可以是问候、请示或自我介绍,如:“您好,我是×××,来参加贵公司面试的”。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弄巧成拙。创造良好的开端,可以给主考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积极参与。大多数主考人都喜欢积极参与、开朗的人。因此,应试者不能消极被动地坐在那里等着回答问题。应试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交谈,适时调控面谈的进程,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当然,交谈要掌握分寸,不能喧宾夺主。讲话在精而不在多,说话过多就难免失之轻率。说话要力求把握要点,说一些无关的事于己不利。

3.采用呼应式交谈。面试既不同于当众演讲,又不同于自言自语,而在于相互之间的呼应。成功的对话是一个相互应答的过程,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对方上一句话的继续,并给对方提供发言的余地。对于主考说话中的风趣幽默之处,可以报以微笑。

4.弄清提问的内容。面试中,主考人提出的问题过大,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对问题的意思不明白,是常的有事。这时不能想当然地理解,答非所问。如果对方问的问题过大,你不应该当面指出“您的问题很模糊,不可能知道您想问什么”,最好是婉转一点表示自己不太明白要求哪一方面的答案。说“不知道您想问的是不是……”。对于没有听清的问题,可以要求对方重复问一次。不能胡乱猜测,信口开河。

5.恰当处理说错话。应试者在面试时由于紧张,容易脱口而出说出错话。这时,不应该懊悔万分,心慌意乱,这样只能越发紧张,接下去的表现更糟糕。最好的办法是保持镇静。若说错的话无关紧要,可以若无其事,专心继续应答。因为主考人不会因一点小错误而放过合适的人才,且主考人也会理解你因为心情紧张说错。若说错的比较重要,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更正并道歉。例如说:“对不起,刚才我有点紧张,好像讲错了,我的意思是……,不是……,请原谅。”出错之后弥补自己的过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主考人往往会欣赏应试者的坦诚态度。

6.重视最后的道别。这是给人好印象的要点之一。虽然最后的动作并不能代表他所有的表现都很好,但不可讳言的是,最后的道别的确会使对方的印象不同。

在语言沟通方面,说话的内容往往没有说话的方式重要。主考人对应试者的印象与评价,来自“他讲了什么话”方面较少,而对应试者怎样讲这些话反而较多。因此,在面试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内容固然重要,而说话的方式更不容忽视。

背景资料:如何应聘咨询公司

所谓咨询公司,就是给别的公司出点子如何挣钱的。比如一家生产电脑的公司想进入中国市场,它就可以请一家咨询公司对市场进行调查,并提出完整的营销方案。国际最知名的咨询公司有麦肯锡公司和BCG(波士顿咨询公司)。

每年麦肯锡、安达信等著名的咨询公司在中国各大高校招聘会的火爆场面也很好地说明了中国学生也对其青睐有加——尽管它们在每一高校所招的往往不过才二三人而已。那么,进入咨询业有什么条件,或者说咨询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先看看这道题:在一个房间里有三个开关,这三个开关分别控制着隔壁房间的三盏灯。一开始时,三盏灯都是熄的,你只能动其中的两个开关,并且只允许进一次隔壁有灯的房间。现在,你的任务便是确定这三盏灯分别是由哪个开关控制的。

想出来了吗,比较标准的答案如下:先开一个开关,过五分钟将其关掉,同时打开另一个开关。这样,开着的灯是由后打开的开关控制的,而另外一个开过的开关控制的灯,只要摸摸关着的灯哪个稍热即可断定——灯开一段时间总是会发热的。

然而答案并不是惟一的,你完全可以提出其他更有创造力的答案,只要看起来合理即可。譬如:你可以摆一个镜子在两扇门之间,这样你就可以看见隔壁的情况。或者,你可以问他你一开始在的房间里有没有电话,这样你就可以打电话给同学,让他(她)来帮你一起完成任务。甚至,在BCG的答案里还有这:你可以离开第一个房间一会儿,出去买一把电钻,在两个房间之间钻一个洞!

也许,通过这些看似荒涎不经的答案,波士顿咨询公司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不是别的,而是整个咨询业的至理名言:你只会被自己的想像力所制约(You are noly limited by your imagination)。

但光靠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你需要一份出色的简历来打动招聘人员,以获得初步的面试机会并在面试中处于有利位置。请记住,对于刚刚毕业的本科生而言,咨询公司是不会指望你有迅速作成一大笔生意的能力的,你所要做的,只是尽量表现自己潜在的巨大能量。一般来说,咨询公司会比较看重工作经验,如社会活动、暑期打工的经历等。不过没有这些经历,也不必惊慌,因为经验虽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经验(及相关的经历)、显示出的成就(Achievement)及这成就对于你将来工作的意义。因此,在简历里你要做的是:尽可能地突出自己的特长。如果你有过打工的经验,也要在简历里突出它,譬如说成功的领导了一个学生社团或是如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把它很好的表现出来即可。当然,这些特长最好跟咨询业有一定关系,或者说,你至少要让它们看起来和咨询业有很大的关系。

简历通过后,你接着要面临的便是不止一个的面试了。面试的结果将对你能否应聘到这份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最好是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取得成功。除了那些一般的面试问题以外,咨询公司一般都会有另外一些特别的内容。以BCG为例,除了有可能问前边提到的近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外,它还有可能会让你做一些估算题,如:全世界每年会生产多少瓶宾馆用香波?或是纽约帝国大厦有多重?这时就需要你做出合理的假设,并一步步地进行推断,进而得出结论。譬如对前一个问题,你可以先大致估计一下全球一共有多少个宾馆(一个较好的途径是由全球由约200个国家,进而得出大致的城市数目,然后可估计到宾馆的数字),每个宾馆有多少个房间,每个房间每天会用掉多少香波,再加上一些别的细节考虑(切记,不要很简单就得出一个数字,一定要表现出你全面和周到地考虑问题的能力),如平均一个客人不会只住一天,而在他(她)住的期间他(她)只会用掉一瓶香波;又如宾馆不会每天都住满人,这就需要加上对入住率考虑后的修正;还有,一小部分这种香波会被别的用户买走(如家用),这部分也要加到修正中。总之,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得出答案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把握问题的能力。所以切记,不要很简单就得出一个数字,一定要充分利用你的时间和机会,表现出你全面和周到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另外,BCG面试的另一个重头戏是案例面试。所有的面试案例将会取自BCG真实的客户案例(为了替客户保留,公司的名称等都被仔细的改过了),因为他们相信这是检验一个人是否会成为咨询业精英并成功地融入公司业务的最好方法之一。一个典型的案例会是如下的样子:一个德国的高级轿车生产商注意到在过去的两年内全世界轿车市场份额迅速增加,因而他也很想进入该市场,如果你是他的咨询人员,那么,你会怎样建议该生产商,做出进入决定之前该知道哪些情况?如果真要进入,可能的战略是什么?也许你以前从来都没有面对过这种问题,不必惊慌失措。记住,越大越知名的外企越重视综合素质而不是专业知识,所以,你只需镇定沉着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逻辑推断能力即可。至少你面对的不是真正的客户——你不需要承担方案失败的后果。这时,你尽可以大胆地向面试者提各种问题,譬如该生产商的营业额或是购买跑车的人群组成与购买高级轿车的会有什么可能的不同等等,从中获取你想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一步步合理地得出结论。同样,结论本身并不重要,面试者更注重的是分析能力、创造力、自信及热情等因素。他们会仔细地观察你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得出他们关于你的结论。

最后,我建议您最好先对具体的公司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来说,大的咨询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网页,上面往往会有成功的面试案例。根据这些案例,找同学或朋友帮你做一些面试的模拟,对面试的成功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