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南丁格尔
6092900000002

第2章 誓言奉献青春

我祷告,因为祷告使思想安静,不为外面的风浪影响而纷乱。我相信,我们现今要做的,不只是我们的感动,更是主,你的托付。——南丁格尔南丁格尔誓言奉献青春生命中的挚友

欧洲一行结束后,威廉先生因为见识了很多欧洲的一流建筑,常常不满于恩普利过于简陋的房子,想把它改建成伊丽莎白时代豪华气派的别墅。

新居落成后,樊妮就更多地在家中回请宾客,家里总是热闹非凡。南丁格尔照样一面应酬一面暗自伤神,不过因为在这类活动中结识了几位重要的人物,她的看法也有所改变。这几个人物在她以后的生活及事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是无可替代的。

其中之一是国会议院议员帕莫斯顿及其夫人。帕莫斯顿先生后来担任英国首相,将南丁格尔视为老朋友并常常亲自过问她的处境。在事业最困难的时候,政党的渠道不灵,南丁格尔可以与这位首相保持直接联系,要求给予必要的“直通特权”。不过南丁格尔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私事滥用这种特殊的关系。

还有一位是因参加社交宴会而认识的英国驻普鲁士大使本生爵士,他是位富翁,也是欧洲著名的圣经学者,在考古学上也很有造诣。南丁格尔受到本生夫妻的青睐,经常被邀请至家中,和本生一起讨论宗教和考古学。

南丁格尔和本生爵士之间的话题也很广泛,但使南丁格尔印象最深刻的是古罗马时代早期基督教徒冒着被监禁、烧死的生命危险,坚忍不拔地传播自己信仰的历史。本生爵士学问渊博、思想深刻,他用不凡的谈吐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一一介绍给南丁格尔,使她受益匪浅。南丁格尔非常钦佩本生爵士的学问和智慧,愿意与他讨论这些问题,她将与本生爵士的这种交流视为愉快的精神食粮。

还有一位是在南丁格尔的个人感情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理查德·米尔恩斯。

1842年的夏天,在一次晚宴中,南丁格尔经人介绍,认识了33岁的理查德·米尔恩斯。当时的理查德,是巴顿·米尔恩斯的独生子,也是约克夏福利斯顿广大土地的继承人,活跃于伦敦的社交界。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曾评论他说:“这个人很善于把你不知不觉地引入一种很好的心境中去。”后来,南丁格尔也在回忆中记述他说:“他待自己所有的同胞如同兄弟姐妹。”

这个性情温和、心胸宽广的绅士常将对人类的爱心表现在慈善事业上。尤其在对少年罪犯服刑的环境改善上,他是不遗余力的。

整个夏季,理查德数次拜访恩普利,他爱上了南丁格尔。当然,要追求南丁格尔,必须先成为母亲樊妮、父亲威廉和姐姐芭茲的朋友。在他们前往里哈思特之前,理查德已经和南丁格尔一家非常熟悉。

南丁格尔对理查德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仅因为他富有魅力的外表和交际本领,更因为他有一颗仁慈宽爱的心。理查德经常为各项社会慈善事业慷慨解囊,救济穷人。但是南丁格尔自己对于理查德的追求不敢轻易动心,她把对理查德的倾慕藏在内心。

但就在这一年夏天,英国发生了罕见的大饥荒。城市和村庄一片贫瘠荒凉,到处充斥着饥饿和脏乱。污秽不洁的空气弥漫在伦敦城中。疾病和抢劫事件在四处繁衍滋生。

有不少人为了能活下去就故意去袭击警察,以便在监牢里吃上“免费餐”。而为了活命,抢劫、偷盗乃至为一点小事就杀人的事也屡见不鲜。一时间,贫民收容所、医院和监牢之中挤满了人,不幸和凄凉流荡于每一个角落。

南丁格尔在日记上写道:

当我一想到人们的苦痛,就感到万分的难过。这些困苦强烈袭击着我,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不再以为世界犹如诗人赞美的那般光明美妙,因为我所看到的,是一个被不安、贫困和疾病肆虐的世界!

这时,南丁格尔已经有所明白上帝的爱心召唤,那就是为人类服务,为悲惨的人们服务。但是,她还不甚明白,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形式。

这年秋天,南丁格尔拜访了本生夫妇。并对如何更好地救援蒙受苦难的人进行探访。本生爵士在回答中提到了弗利德纳牧师的事。

西道尔·弗利德纳是德国普鲁士的一位牧师,他和妻子在莱茵河畔的恺撒沃兹有一幢别墅。早在1833年,他们就把自己的别墅改建成一家慈善机构,办起了医院、育婴堂和孤儿院,还设立了学校,专门负责训练照顾贫穷病人的护士。他们认为,受过训练的护士能够更好地为穷苦病人提供看护服务。而且这些护士还可以成为妇女牧师的候选人。

与本生爵士的这番谈话,引起了南丁格尔的深思。于是,她决心将所有的心思放到穷人身上。

之后,南丁格尔开始向母亲要食物和旧衣服,去救济贫民。同时,她将一天中的大半时光都用在帮助贫苦人的事情上。樊妮原本是个乐于施舍的人,但却认为南丁格尔过于热衷这类事,积极得不正常。但南丁格尔不听母亲的劝阻,依然我行我素。因此,樊妮反对将南丁格尔继续留在里哈思特,坚持要她一起返回恩普利。

尽管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被家人所接受,但南丁格尔并不曾放弃,因为她已经在多年的摸索中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她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这样说: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灵,总是贴近那些穷人,尤其是因病痛的折磨而痛苦呻吟的人,我总是相信,正义和良知仍然存在;善良的神并非子虚乌有,他们仍和我们同住在一幢房子里……我不愿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有时候,我觉得很多富人就像路边的盲人,看不到别人的疾苦,对他们的苦难毫不理睬。他们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他们需要重新获得视力,体恤不幸者内心的悲苦。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社会理想应该是拯救所有的人,并非只是为了个人的幸福和荣华。只有善于利用生命的潜能和意义的人,才配与天使同列,无愧于世。

天使的定义是什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地追问。如果天使只是播撒美丽鲜花的人,那么无知、顽皮的孩子也可以称为天使了。真正的天使,必须面向尘世的苦难,勇敢地肩负起沉重而必要的工作。

护士就像医院的女佣,她们必须清除脏乱和污秽,为病人擦洗身体,做人们厌恶、鄙视而又不愿意给予感激的工作,但是我却认为,这种有益于人类,使痛苦的人恢复健康的工作者才是真正的天使。

写这封信时,南丁格尔终于认清自己的使命应该是在病人中间。这时,她已经24岁了,距听到“神的召唤”已经7年了。后来她自己也在日记中写道:“我在24岁之后,对于自己要做什么,要走哪条路,就不再有任何疑问了。”在痛苦中挣扎

1843年的一天,美国著名的慈善家塞缪尔·格利德利·豪博士夫妇来南丁格尔家做客。豪博士是美国著名的盲人教育家和启智专家。南丁格尔一看见他,就被他诚恳的态度深深吸引,她觉得这个人一定能了解她的志向,便找了个机会,单独向他请教。

“豪博士,你会不会认为像我这样的年轻英国女性到医院去服务,是件可怕的事情?你认为这种像修女一样,为慈善事业而奉献的行为,是不是不妥当?”

“恐怕是一件不太光荣的事情!”豪博士回答说。

南丁格尔听了,脸上流露出绝望的神色。

豪博士慈祥地看着南丁格尔,又接着说:“至少在目前的英国,大家都这么认为。不过,如果你已将此视为自己一生的天职,那么,我鼓励你走这条路。如此一来,你为他人奉献,也完成了自己的义务,这是非凡之举。我认为,身份高贵的妇女也可从事这个工作,你已选择了自己该走的路,神会与你同在的!”

“豪博士!”南丁格尔不由得握住他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豪博士的话,就像一支兴奋剂,给了南丁格尔千百倍的力量。

她坚定地告诉自己:“看护病人是我应该走的路,我不能退缩!”

但为了慎重起见,她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半句。她甚至清楚地知道,“医院”这个可怕的名词,一旦由她说出,势必引起轩然大波。因为世人的成见实在是太深了。

于是,从这天起,亲戚中有谁生病,南丁格尔就第一个跑去照顾,在看护病人的时候,她心中竟然萌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但是一个护士应该具备的知识,她仍很缺乏。

没过多久,南丁格尔就向豪博士请求,说:“让我到医院里接受护士训练可以吗?”

豪博士知道南丁格尔对看护工作有兴趣,当他听说她要到医院里来实习时,却犹豫起来:“我晓得你生在富豪之家,却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我当然欢迎你来,不过,你的家人同意吗?”

南丁格尔的家人当然不同意。母亲听了大吃一惊,脸色苍白,嘴唇微微颤抖,看着南丁格尔。 然而南丁格尔眼神认真,热切地望着母亲,她明白母亲难以相信自己的话,而且露出惊讶的神色,可是话已经说出,她就必须把话说完。

于是,南丁格尔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一直想征求你的同意,但始终找不到机会。我的梦想就是将来成为护士,陪伴在病人的旁边,照顾他们和减轻他们的痛苦,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使我感到幸福与快乐。母亲,如果你希望我能得到快乐,那么就请你答应我的要求吧!”

说完, 南丁格尔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十指合拢放在母亲的膝上,双眼充满泪水,望着母亲。

母亲愕然无力的坐着,握住那双放在膝上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南丁格尔,你究竟在说什么?你心中到底在想什么?我的孩子,南丁格尔家的千金小姐怎么会想去看护病人?难道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母亲,我心里明白你们都很爱我,希望我幸福快乐,只是我们的思想差异太大了!你们给我最好的,虽然我感到由衷的喜悦,而我却无法承受。我只想工作,只想找一份有益于人类的事来肯定我生命的价值啊!”

“你要去工作?要离开这个家?你是南丁格尔家的一分子,有身份、有地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名门闺秀,却要离家到外面去工作?简直是无理取闹,如果外人知道了,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这件事会引起什么后果,或别人心中会有什么想法,南丁格尔比谁都清楚。

是啊,在她所处的时代,女孩子外出工作就会被人看不起,不管你的理由多么神圣、多么崇高,凡是到社会工作的女性就不会被人尊敬。那时候,淑女必须天天过着奢侈、豪华、悠闲及快乐的生活,否则她那高雅的气质就培养不出来。

南丁格尔却不以为然:“可是,母亲!南丁格尔家的女儿为别人工作,贡献自己的才能,有什么不好呢?我出生于有名望、有财富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更应该把握这些优厚的条件,来完成远大的抱负,将我所拥有的完全贡献给社会,这样才不辜负上天的赐予……”

“你不要胡说了!像你这么聪明高贵、人人称赞的好女孩,脑袋怎么净装着些可怕的东西?如果你想帮助别人,也不一定非要离开家去外面工作,你可以选择适合我们身份和地位的方法,例如,慈善捐献或博爱救济等,同样也可以达到救助贫苦的目的啊!你难道一定要去做丢人现眼的事,让别人嘲笑,让父母和亲人蒙羞吗?”

母亲的话正是当时社会上传统的观念,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愿意违反。南丁格尔的父母和姐姐也不例外。然而要顺从陈腐顽冥的思想,也正是南丁格尔不幸的根源。

“你不要再说了,快点打起精神,抛弃这些污秽的思想!”母亲从悲痛中恢复平静,慈祥地轻拍南丁格尔那双娇嫩的小手:“医院的事绝不是你所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轻松;也绝不是像你这样尊贵的女孩子所能胜任的,护士要照顾病患、料理死者,以及收拾肮脏的东西,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可能忍受这种折磨!只有贫苦人家的女孩子才会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南丁格尔,这不是像你这般金枝玉叶的小姐所能做的事啊!”

“母亲,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假如我们知道有人奄奄一息,或正在进行大手术,甚至终夜呻吟求助,却置之不理,不设法营救他们,减轻他们的痛苦,我认为这真是麻木不仁。”

“话虽如此,但你要仔细地想想,你可曾见过像你这样的人去当护士,从来没有一个护士像我们家的女儿一样具有才华和高贵。”樊妮仍然心平气和地对南丁格尔说。

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在当时的各行各业中,护士被视为最卑贱、最污秽的工作。的确如此,由于医疗水平落后,加上国力衰微,战争频繁,1844年以后的英国,医院就是不幸、堕落、混乱的代名词。名声不好,地位低下。

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医院的气味总是“锐不可当”,足以让人们掩鼻作呕;而且,医院往往缺乏规范的管理,窄小的房间里塞满了床铺,拥挤不堪。地板是普通的木板铺就的,日久天长,很容易破损并洒满灰尘,藏污纳垢。加之各种药物掉落在上面,长时间不予清理,致使气味刺鼻而难闻。墙壁和天花板,也同样没有得到重视,通常是用普通的涂料涂抹的,墙皮剥落,天花板也经常向下渗水。

冬天里,医院里总是很冷,每个病房的尾端有一火炉供暖,弄得灰烬飞扬。医院为了保暖,使病人不致轻易冻死,窗户终日紧闭,俨然是个“闷罐子”。有时,承蒙护理者的好心,几个月打开一次。更糟糕的是,有些医院,到了冬季,通风条件差得要命,半数以上的窗户,在冬季就用木板围上了,到了春季也不卸下。

在医院周围,也很少见到树木和绿草。由于医院凌乱不堪,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也经常患有各种疾病。

医院是收治病人的地方。那些病人当中,有很多来自卑贱的贫民窟,来自肮脏的茅棚,以及地下室等一些疫病猖狂的地方。医院的环境尤其使他们沮丧,甚至“破罐子破摔”。他们不得不借酒消愁。病房里,走私贩运来的白兰地、杜松子酒到处可见。

出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医院有时简直就像是疯人院,半死不活的人们疯狂地拼杀、厮打、呼号。缺衣少食,使他们在死亡线上苟延残喘,进行最后的挣扎。

这样的情形,使得护理人员非常“仇恨”。他们只是在医院里混日子而已,并无责任心可言。通常,他们对病人的卫生非常漠然。床垫即使非常肮脏,大量虱子在上面肆虐,也难得清洗一次。病人满身肮脏地被送进来,浑身气味难闻,护理人员也从不帮他们洗浴。更有甚者,一个病人刚走,空出的床位连被单都不换,床单上污物纵横,就马上接纳新收进的病人。

这样的医疗条件,在当时的英国是司空见惯的事。直言不讳地说,人间最污秽的景象,在这里可谓应有尽有。

在南丁格尔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痛心疾首的事情,还不是上述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不佳的名声、低下的素质,这加剧了人们对医院的不良印象。后来她写道:

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主动从事护理。那时,做护士的人地位很低,最好是“丧失了人格”的女人,因为这样的人无所顾忌,更能够忍受医院恶劣的条件。

护士们并不按常规给病人洗澡,只是蘸一点儿水,像对待普通的家畜一样,草草地涂抹一下病人的手和脸而已。由于没有专门的房间可以就寝,护士们每天就睡在负责护理的病房中,不论是男病房还是女病房,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而且,她们不仅容许病人酗酒,连她们自己也酗酒,因为她们同样需要从酒精里获得安慰。

南丁格尔对此非常愤慨。在1854年3月29日的日记中,她描绘了伦敦医院的住宿条件:

情况真是惨不忍睹。护士们睡在病房门口通道的木笼子里,我就像进入了监狱。没有一个有身份的女士,能够那样委曲求全,能睡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睡眠条件,我刻骨铭心。

那里没有灯光,也没有新鲜空气,昏天暗地。由于声音嘈杂,加上有的病人经常发酒疯,或者彼此打斗,值夜班的护士非常不幸,因为白天也无法睡觉,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除了病房和“木笼子”,护士们无处可住,只能硬着头皮承受。所谓纪律、监督并不存在。

由于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一大帮病人只靠一个护士护理,使护士们疲劳不堪,哪里有力气工作?她们的礼仪标准,必备的道德心,也每每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这就是南丁格尔即将行使使命的地方!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确实是100多年前医护界的写照。

南丁格尔非常了解这些情形,这令她更感受到无法推卸的重担。她也知道会得不到家人的谅解,所以迟迟不敢表达自己心中的愿望,但是萦绕在心中的愿望却一直丝毫没有减损。

“母亲……请你原谅我!正因为她们的无知威胁着患者的性命,所以我更应该去积极地拯救那些可怜的病人!”

“病人确实值得同情,但是只要我们小心留意身体,就不会受到病魔的侵害。”

“母亲,你想想,只有我们健康快乐,却仍然有许多不幸的人在死亡边缘挣扎?”

“你不要老往牛角尖里钻,生老病死都是天主的旨意,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改变的!”

“母亲,我求求你,你仔细想想现在有痛苦呻吟的病人,他们听不到任何亲切的安慰,也没有人为他们逐渐冰冷的手脚按摩,就让他们孤寂无助的死去,但我却清楚地听到他们在呼唤我,这些声音没有一刻静止,而我始终驻足不前,我内心的不安与愧疚永远无法平息,母亲,求求你让我去吧,他们需要我!”

父亲也摇摇头说:“南丁格尔,你要知道,看护是肮脏的工作,还要受病人使唤,不是你这样的大家闺秀适合做的,我们怎能答应你?”

家人强烈的反对,把南丁格尔打击得垂头丧气,她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在痛苦中挣扎,她在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飞向那广阔的天空,去寻找她的理想呢?

向目标前进

南丁格尔一心想成为护士的选择受到重重阻挠。于是,她秘密地进行自己的计划。那一年夏天,全家到里哈思特的时候,当地的农村正流行猩红热。

秋天,樊妮和芭茲要去尼可森姨母家,南丁格尔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同行。她在恩普利的家中,躺在床上不断写信、写札记。她详细地考虑着,慎重地计划着。她拼命寻找离家到医院中去的方法。这年的圣诞节她是在家中度过的,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父亲威廉要留下来陪她,但被南丁格尔坚决拒绝了。

过了一阵子,南丁格尔的病体逐渐康复,表姐西拉丽来探望她了。西拉丽也是家庭生活的牺牲者,她虽具有大家公认的绘画天分,却无法得到母亲的首肯,向绘画方面发展。每天忙着家务,教育弟妹。唯一获得父母同意的是可以到伦敦参加少量的“妇女绘画班”。西拉丽追求绘画艺术的愿望,是不可能有任何期待的。

南丁格尔和西拉丽单独相处了两天,她把自己许多心事告诉了西拉丽。但是,对于去医院服务的决定和爱“梦想”的习惯,却守口如瓶。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着。与豪博士的交谈,至今已过了一年,而南丁格尔还没有付出任何实践,没有任何进展的迹象,她心急如焚。整个夏天,她陷入极端痛苦的深渊,精神受到严重的煎熬。直至家中两位亲人染上疾病,情况才有所转机。

8月份,南丁格尔的祖母患了重病,南丁格尔没有随全家去里哈思特,而是留在祖母身边日夜照料。当祖母病愈之后,照看里哈思特别墅的老管家盖尔夫人又病危了,南丁格尔又急忙前往照料。

虽然老管家不久撒手尘寰,但是这两个照顾病人的机会,却为心情恶劣的南丁格尔带来不少的慰藉和鼓舞。

这样,要想消除南丁格尔当护士的愿望,更是不太可能了。

秋天,她在疾病肆虐的村子里又照顾了一些病人。

南丁格尔向目标前进了一步。

她开始意识到,做护理工作,除了具备温和的态度、富有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外,还需要一些技能、知识上的专门训练才能胜任。但是她发现周围的人中没有一个懂得护理的方法。

南丁格尔想,自己应该接受一些护理训练。但是家里人的重重阻挠,不得不使她保持沉默。而且南丁格尔也真切地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使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有多么的巨大,她必须等待机会。

从此之后,南丁格尔就一直保持着克制,为了不使家人再阻挠她,她绝口不再提从事护士职业的话。绝大多数时间里,她把自己关在卧室或者是书房中。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而阻碍只不过是“上帝”对她的考验和惩罚。她开始偷偷地接触护理资料,同时进修她认为相关、有用的各种知识。钻在护理知识海洋中的她,懊悔以前这方面的学习太少了,也太迟了。

为了不让人发现她在念书,黎明前她就起床,用围巾围住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写字。她做笔记、目录、比较表。本生爵士夫妇还寄给她有关柏林医院的资料,久而久之,她渐渐具备广泛的卫生知识,在这方面像专家一样钻研。

在好几个寒冷暗淡的清晨,她完成功课。每到通知早餐的钟声响了,她才走出房间,若无其事地下楼,恢复父母眼中的模样。

就这样,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南丁格尔一方面增进自己的护理知识,另一方面将自己掩饰成母亲眼中的乖女儿。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她的内心却清楚地感受到:“目前我所拥有的一切,使我正慢慢地,但却稳健地向一个目标接近……”

南丁格尔早已不是幼时那个骄傲自大、蛮横暴躁的小女孩了,她追求人类之爱的意识十分强烈。同时,经过很多天的思考,她感到,自己过于感性,对感情生活的要求过于深切,这会对她的护理事业产生影响,而事业本身,同样会影响到她的感情世界,这很容易在某些情感关系中伤害自己,尤其会伤害他人。

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她开始有意地避开某些情感纠葛,尤其是爱情。在最近一两年来,当理查德三番五次向她示爱时,她的内心很感动,也很矛盾,但外表反应都显得淡漠。她深知自己的乐趣和爱之所在,那就是病人。

尽管如此,她对理查德却始终未能忘怀。被一个人所爱是幸福的。毕竟,随着孤独感时不时在内心翻腾,其心底,也希望有人爱慕她,喜欢她。身为女子,不管何时何地,这种愿望都是很难消除的。但是,她更宁愿把自己的整个灵魂献给上帝和上帝的事业。

她给理查德写信说:

我感激你的重视和关心。亲爱的朋友,你是个出众的男人,你的情谊,对于我来说无比珍贵。不过,我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方式。我的个性告诉我,我并不适合你。我注定是个孤独的漂泊者。为了避免更多的伤害,我们相互间,不妨经常通信,最好不要过多见面……不要说我狠心。

尽管它们是人人向往的东西,但它们并不能满足我心灵的需要,也不能使我真正快乐起来,它们无法为我的心灵和思想带来力量,提供我正缺乏的东西。它们无法从毁灭中拯救我注定孤独的灵魂。

早在很多年前,南丁格尔就曾在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独身生活的态度,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看法:

在这个广漠的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从上帝对于人类的性别的安排来看,男女的结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尽管更多的人选择婚姻,并且传宗接代,但毕竟有的人宁愿选择独身,寻求与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到底哪一种更好,谁又说得清呢?只有上帝知道。或许上帝也一无所知。

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单身生活毫无意义,不符合上帝的旨意。我对此有所怀疑,也许我就是个另类,或许我过于偏执。

我也曾经因此而自责,甚至感到自卑。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

尽管南丁格尔与家人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但在这段时间里,她依旧一如既往地生活,而且,在她的生活中,间或也有明朗愉快的日子。她发现,自己在骨子里是那样热爱生活。

南丁格尔在札记中有这样的记述:6月,在接到邀请之后,她全家到牛津大学参观,和一些过去的朋友见面,同来的还有米尔恩斯。他们一起到著名的博物学家巴克兰教授家里做客。教授用美味佳肴盛情款待。

教授家中豢养着各种小动物。它们是教授的私人宠物,在教授的训练下,变得更加聪明而灵活。这些小家伙在各个房间里自由自在地活动,显得热闹非凡。

午餐的时候,出于极大的好奇心,南丁格尔顺手抓过一只只有3个月大的小毛熊,邀请它共进午餐。在众人的热切注视下,小毛熊听话地爬上桌子,大摇大摆地嚼起来。结果,刚吃了一会儿,因为它动作很大,竟然弄得满身都是奶油,大出洋相,小毛熊自己也觉得很难受,于是不停地叫唤。

众人不禁大笑起来,只有教授板着面孔,训斥了小毛熊几句,想让它安静下来;结果,它并不听从,反而变本加厉,嗓门高亢得吓了大家一大跳,闹得反而更凶了。教授无奈只好站起身来,把它带出房间,并把它锁在外面。

午饭后,他们交谈了一会儿,并走到外面看小毛熊是否在老实地休息。却发现它还用两条后腿站立着,一见到他们,就立刻发起挑衅,“嗷嗷”地叫个不停,还张牙舞爪地试图攻击。

南丁格尔见此情形,忙说:“我有办法让它安静下来。我们来给它做个催眠术。”

她向米尔恩斯先生交代了一下,后者照计而行,开始实施催眠。半分钟以后,小毛熊的眼皮开始耷拉下来,并大打哈欠:大家吃惊地看到,不到3分钟,它就躺在地上酣睡起来了。

10月间,本生爵士寄给南丁格尔有关恺撒沃兹妇女牧师训练班的年报和一封信。她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封信,信上这么写着:

上次我曾经对你提起,弗利德纳牧师所办的“恺撒沃兹收容所”,已经被国家认可了。这座收容所由于管理得当,现在不仅在德国享有盛名,甚至扬名海外了。

现在,弗利德纳牧师又建立了医院及护士训练所。志愿前来的护士,必须是25岁以下的未婚女子,她们要完成5年没有薪俸的见习工作,才有资格被任命为正式护士。

目前,只有贫穷、没有受过教育的妇女才肯来,所以,弗利德纳牧师就得先教她们读书写字,再传授给她们护士的基本训练。像你这样的人才,一定备受医院欢迎,如果你有兴趣,就先来参观一下吧!

读完这封信,南丁格尔的反应与几年前那次听说恺撒沃兹的情形大不相同。因为这次的心情与以前已是两样,她已肯定自己的天职就是照顾病人。她领悟到恺撒沃兹应是自己一心追求的地方。

当她更进一步地了解恺撒沃兹妇女牧师训练班之后,心里开始洋溢着憧憬。因为在那里不但可以接受护士的工作训练,而且在被宗教条规严格地限制下,所训练的护士绝不会有堕落的情形。

这份“年报”成为她随时翻阅珍藏的宝贝。

南丁格尔并没有将恺撒沃兹训练护士的事情告诉母亲,但她在日记中写道:

无意义的生活使我感到疲倦困乏,但却没有人了解我的心意。

在每一个枯燥无聊的日子里,在我逐渐枯槁的生命中,只有阅读医学会报,才能使我精神振奋,享受片刻安宁。

那是我向往的地方,我的心,我的姐妹都在那儿快乐地工作,追寻生命的意义,所以我相信我不久也能够与她们在一起,主能够实现我的理想,无论是在德国或在英国,今生今世,我都要实现这个愿望。难忘的罗马假日

去恺撒沃兹学习护理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加之对爱情的迷惘逃避,使得南丁格尔非常苦恼。

就在此时,烦恼的南丁格尔认识了一位朋友,之后心灵才得到慰藉。那是去年秋天,经梅雅莉介绍认识的塞丽娜,她与丈夫普里士就住在英格兰中部。

1847年,当南丁格尔再度因为受不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内心的交战而病倒时,塞丽娜夫妇适时出现了。

他们说服了樊妮,带南丁格尔一同前往罗马度假。

1847年11月,南丁格尔一行6人,抵达意大利的首都罗马。

故地重游,南丁格尔再次看到了太阳的光芒,意大利的美景让她陶醉。她写道:“啊,这真是美好的日子,我是多么快乐!我一生当中,还从未像在罗马城这些日子里这样快活过。这里的空气清新,人们富有活力。和他们在一起,你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

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心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南丁格尔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的确,一离开家,离开恩普利花园的扰攘和喧嚣,她又恢复了心中的激情。

在意大利,她感受到塞丽娜带给她的快乐和激情。与塞丽娜在一起,她可以直抒胸臆,无拘无束,心情完全是自由舒畅的。罗马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们两人的足迹。她们步行穿越罗马的大街小巷,一路上见识了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风土人情;她们在小餐馆里吃蔬菜和面包,胃口好得出奇;她们还请了当地的一名女学生做老师,一起学习意大利语。

南丁格尔记述道:有一次,正是午后时分,她们从街上小贩那里买来板栗。当时,她们已经饥肠辘辘,手中的栗子用手帕包着,口中不停地吹着气,边走边吃,感觉非常惬意。一路吃到维拉麦林纳;这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她们在维拉麦林纳看落日,看得两眼发疼,才又一路走回来。

南丁格尔记得,她们到很晚才用餐。吃的是意大利面条。由于饿得发晕,两个人已经顾不上说话,只是拼命地吃着眼前的东西。她还记得,她们在罗马教皇礼拜堂里,看到了很多意大利艺术家的真迹,也正是在那里,她第一次瞻仰了米开朗基罗不朽的艺术作品。

那些作品使她流连忘返。此后,她经常注意搜集这些艺术作品的模本。在自己卧室的墙壁上,她陈列着这些壁画的复制品,每天看来看去,非常痴迷。

南丁格尔清楚地记得,在罗马的6个月中,尽管去过不少地方,有时候非常辛苦,但她始终都是心情明朗。她仿佛彻底地从过去的消沉中走出来了。

她写道:这可真是奇迹!我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感觉自己已经脱胎换骨了似的。从昔日里让自己寝食不安的“梦幻”中,我好像完全彻底地得到了解脱。

的确,古罗马的文化,使南丁格尔大开眼界,同时也使她暂时忘掉了烦恼。但这一次罗马之行,最使她感兴趣的,该算是参观修道院、女子学校和孤儿院。

有时候,南丁格尔一连几天都待在修道院里,观摩教会所举办的慈善活动,并且学习女子学校、孤儿院的组织和管理方法,她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

不知不觉,新的一年来临了,南丁格尔在日记里写下:“在罗马完全不受家人的约束,我似乎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对我来说,这些日子实在是太愉快了!”

在这里最让南丁格尔难忘的,是认识了史得尼·赫伯特夫妇。赫伯特先生曾经当过英国陆军大将,在国会上一直很活跃。而这时他已经是一位内阁大臣,正在罗马作拖延已久的结婚旅行。南丁格尔在散步时,同他们不期而遇,开始了对她事业有深刻影响的亲密友谊。

双方都竭力想给对方以不平凡的影响,当时并没有任何预兆表明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时刻。会面时,南丁格尔被介绍给史得尼·赫伯特美貌的夫人丽莎,而且立即赢得了丽莎的好感,相识就这样开始了。

史得尼·赫伯特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他是一位典型的绅士,多才多艺,更以机智而富有才情闻名于社交界。尤其难得的是,他经常秘密地参加集会,将自己的收入以匿名的方式捐助给慈善机构。

这样一位才德卓越的人,却不喜好繁华喧嚣的社交生活,他常说喜欢在威鲁顿过平静的日子,不受拘束,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命运之神却在他身上不断堆积财富和地位,将权势和责任同时交付给他,使他负荷不了这些沉重的压力,转向宗教寻求安慰。

赫伯特夫妇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赫伯特把一生都奉献给慈善事业,他在威鲁顿兴建新教堂、改善贫民生活、捐建安养所,并为贫苦的劳工提供额外的工作机会。他的夫人丽莎为了支持丈夫,也投入了所有的心力去协助他。

赫伯特先生也十分赞赏南丁格尔超乎常人的智慧,有一次,赫伯特先生对她说:“南丁格尔小姐,我非常关心穷人病后的困难情况,他们没有时间做充分的休养。如果他们停下来不工作的话,自己和家人就要挨饿。所以,我想开设一所收容这些人的疗养院,你觉得如何?”

“真是个好计划,请早日实现吧,只要需要我,我一定会来帮忙的。”南丁格尔十分赞同。

赫伯特夫人指着丈夫笑着说:“你别听他的,这个人就是那么热情,他把所有的财产统统都花在贫病人家的身上,也不想想自己的力量够不够!”

“对于这件事,你比我热心多了!”赫伯特深情地望着妻子说。

南丁格尔见他们有同一心志,又是钦佩,又是羡慕,心想:“多么慈善的一对夫妇啊!能和他们做朋友,真是我的福气!”

数年后,南丁格尔经常想起赫伯特的嘉言懿行,并以此勉励自己。她甚至在一张便笺上,随意写下了赫伯特的性格:

在我的印象里,他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是个天生的演说家。他有无与伦比的社交魅力,几乎任何人都会为他的风度而倾倒,他是我所认识的最文雅的人士之一。

在我和他交往的日子里,他向来温良、谦和,即使遇到让他感到恼火的事情,也从不发脾气。这样的修养,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他工作起来积极而尽责,常常废寝忘食,整夜不寐。而且,在利益方面,他从不斤斤计较。确切地说,他从不计回报,也从不主动邀功。

从意大利罗马旅行归来的南丁格尔,身上积聚了更多的能量。而且,她同赫伯特夫妇的友谊,也已经十分的密切了。他们经常就社会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有时,甚至争执得面红耳赤。通过他们,南丁格尔还结识了一些很有影响,并热心于改良医疗事业的人士。可想而知,这对她的帮助有多大。

对于医疗事业,赫伯特夫妇和他们的朋友尽管非常热心,但在某些细节方面并不了解。因此,很想知道有关情况。他们转而向南丁格尔请教。他们惊奇地发现,除了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以外,南丁格尔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也是了如指掌。

出于多年关注和积累的缘故,南丁格尔掌握的相关资料十分丰富,简直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她在业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并逐渐被大家视为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事业的专家。

不久后,赫伯特夫妇知道她打算去恺撒沃兹学习,非常赞成她的想法和决心,立即表示全力支持。正巧本生爵士夫妇也要把女儿送去,南丁格尔的奢望已露出实现的曙光。赫伯特和本生爵士夫妇都赞成的事,应该不致于遭到反对吧?母亲也应该会赞成吧?

1848年的9月,似乎是天赐良机。姐姐芭茲因为医生嘱咐要到南斯拉夫的矿泉地卡尔斯拜德去休养,全家人必须和梅雅莉一起留在法兰克福。恺撒沃兹就在法兰克福的附近,南丁格尔计划着在法兰克福和家人分开一两个星期,去看看妇女牧师训练班的情况,如有可能,还可以接受短期的训练。

但是这个好机会又因为法兰克福发生革命而成为泡影。那一年法兰克福发生革命,威廉认为留在英国北部比较安全,决定到英国的矿泉地摩而坊,因而取消了法兰克福之行。

南丁格尔又急又气,她心灰意冷道:“天主啊,为什么总是捉弄我?难道我这辈子,注定进不了护士学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