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心做人 凡心做事
6090000000076

第76章 超脱尘世物欲的牵绊

人的贪欲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填满的无底洞,有的人不会让自己落入贪财的陷阱是因为他们比较清醒。而有的人却因为不清醒掉了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的机会。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财富心理,看清金钱对于我们的真正价值。永远都应记住金钱应该是为我们服务的,而不是奴役我们灵魂的魔鬼。

富而不悦者常有,贪而忌忧者亦多。安贫乐道,不为物欲所驱,方能具入世之身而怀出世之心。

古印度有个阿育王,是位护持佛法的大功德主。

他有一个弟弟出家修行得道,阿育王非常欢喜,稽首礼敬,希望弟弟能长期住在皇宫,接受他的供养。但是弟弟却认为:“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是禅者至大的障碍,必须弃除,我们的心才能拥有真正的宁静与自在。我依山傍水,清心寡欲,自在如水中游鱼、空中飞鸟,为什么你要把我再次推入世间的泥沼呢?”

阿育王说:“在皇宫里,你也可以很自在呀?没有人敢阻碍你的。”弟弟却说:“我住在寂静的林野,有十种好处:一,来去自在。二,无我、无我所。三,随意所往,无有障碍。四,欲望减弱,修习寂静。五,住处少欲少事。六,不惜身命,为具足功德故。七,远离众闹市。八,虽行功德,但不求恩报。九,随顺禅定,易得一心。十,于空住,无障碍想。这些都是皇宫里所不具有的。”

阿育王面露难色地说:“话是不错,可是你是我的弟弟,我怎么忍心让你这样吃苦呢?”“我一点都不觉这样是苦,反而觉得很快乐。我已经脱离了人间的桎梏,为什么你又要让我再戴上五欲的锁链呢?我终日与自然万物同呼吸,与山色共眠起,我以禅悦为食,滋养性命。你却要我高卧锦绣珠玉的大床,可知我一席蒲团,含纳山河大地、日月星光之灵气。常行晏坐,有十种利益:一、不贪身乐。二、不贪睡眠乐。三、不贪卧具乐。四、无卧着席褥苦。五、不随心身欲。六、易得坐禅。七、易读诵经。八、少睡眠。九、身轻易起。十、欲望心薄。我已经从火汤炉炭的痛苦里解脱出来了,你说,我怎么可能再重入火坑,毁灭自己呢?”弟弟坚定地说。阿育王听了这一番剖白,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但心中对于安贫乐道的修行人,以无为有的胸怀,生起更深的敬意。

空无,并不是一无所有,它只是让人们减少对物质的依赖,这样反而能照见内心无限的宝藏。而现代人,却不懂得安分,即使有了财富、情色、名位、权势,他们仍然在不停追逐,常常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为了舒缓心情,有的人借着出国旅游去散心解闷,希冀能求得一刻的安宁,但终究不是根本之策。

佛经上说“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发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这是禅者的安贫乐道。翻开禅史,会发现有的禅师,下一顿的饭还没有着落,却仍然悠闲地说:“没有关系,我有清风明月!”有的禅师,则是皇帝请他下山却不肯,宁愿以山间的松果为食,与自然同在。正所谓:“昨日相约今日期,临行之时又思维;为僧只宜山中坐,国事宴中不相宜。”

有一位富翁来到一个美丽寂静的小岛上,见到当地的一位农民,就问道:“你们一般在这里都做些什么呀?”

“我们在这里种田过活呀!”农民回答道。

富翁说:“种田有什么意思呀?而且还那么辛苦!”

“那你来这里做什么?”农民反问道。

富翁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欣赏风景,享受与大自然同在的感觉!我平时忙于赚钱,就是为了日后要过这样的生活。”

农民笑着说:“数十年来,我们虽然没有赚很多钱,但是我们却一直都过着这样的日子啊!”

听了农民的话,这位富翁陷入了沉思。

也许,生活简单一点,心里负荷就会减轻一些。外出到远方,眼前的繁华美景,不过是一时的安乐,与其辛苦地去更换一个环境,不如换一个心境,任人世物转星移,沧海桑田,做个安贫乐道、闲云野鹤的无事人。

所以,人要真正获得自在、宁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春秋战国时代的颜回“一瓢饮,一箪食,人不堪其忧,而回亦不改其乐”是一种安贫乐道;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安贫乐道;近代弘一法师“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也是一种安贫乐道。

那么,为什么唯有他们才能做到乐道呢?那是因为他们超脱了尘世俗物的牵绊,看清了人生真正最具价值的所在。

世事沧桑变幻,贫富皆尽体味。一切铅华洗净之后,粗茶淡饭亦是人生真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