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心做人 凡心做事
6090000000033

第33章 “摩诃”的力量

凡是对佛学有点研究的人都会听说过“摩诃”,那么何为“摩诃”呢?《坛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地解释——“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

若想通过修行达到“摩诃”的境界,首先就要丢掉意念中的自我,无法战胜自我的人是根本达不到“摩诃”境界的。

菩提达摩慕名前往拜见梁武帝,不想在那里失望而归。于是,渡过长江来到河南少室山,找了个山洞打坐面壁。那么达摩祖师在那里仅仅是面壁打坐吗?不,实际上他是在等待,天才的老师在等待天才的学生出现。

多年以后的一个冬天,下着大雪,有个年轻僧人来求教达摩。不过当他看到达摩,却不知该如何说起,只好默默站在漫天大雪之中,静静沉思。

当积雪已经没过他的膝盖,菩提达摩慢慢转过身:“你来干什么?”

年轻人回答:“我的心无法安宁,请老师您使它平静。”

“好,你把心拿来,我就会使它平静。”达摩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

年轻人反思自己,试图寻找无法安宁的内心究竟在哪里,但是过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老师,我找不到自己的心。”

“既然你找不到自己的心,”达摩说,“那么我已经使你的心平静了。”

年轻人恍然大悟,而这个年轻人正是达摩祖师要等待的学生——慧可。

慧可之所以不能“心安”,原因在于他内心有个“我”在。如果人只专注自我,那么他的内心就不可能获得平静。

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对于摆脱外在束缚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过分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内心的束缚将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如果,能做到心胸像天空一样宽广,那么偶然的烦恼就像朵朵白云,根本不会妨碍内心的空灵。

一位老和尚门下有两名徒弟。

一日饭后,老和尚的小徒弟在洗碗,失手打破了一只碗。大徒弟幸灾乐祸地跑到老和尚的禅房去汇报:“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都不会打破碗的!”

宽广的胸怀是一种爱,更是一种智慧。它能够化解一切的愁苦烦恼,能够让别人愉悦,自己快乐。

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大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经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摩诃”——允许别人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人生中不尽如人意、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比比皆是,唯有用“摩诃”的力量将其化解才能达到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