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心做人 凡心做事
6090000000105

第105章 成就来自于专注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司马一生都很喜欢好剑,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八十多岁了,但打出的剑依然锋利无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剑仍旧造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大司马赞叹老匠人高超的技艺。老工匠听了主人的夸奖,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诉大司马说:“我二十岁时就喜欢造剑,造了一辈子剑。除了剑,我对其他东西没有兴趣,不是剑就从不去细看,一晃就过了六十余年。”

大司马听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钦佩他的精神。虽然他没有谈造剑的窍门,但他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理:他专注于造剑技艺,几十年如一日,专一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剑工艺,进而达到一种高妙的境界。有了这样的精神,哪有造剑不是又锋利又光亮的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精湛的技艺,丰硕的收获,事业的成功,都是靠专心致志、终生追求而取得的。

佛说:“要做的事,一定要认真专心地做,不要一面做这事,一面又去做别样事;不要做这事未完,又去做另一件事;亦不要今天做,明天不做。决定要做就认真地做,一直做到成功。”

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技术与众不同:钓鱼线是一根蚕丝绳,钓鱼钩是用细针弯曲而成,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钓饵是用剖成两半的小米粒做成,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便可从湍急的百丈深渊中钓到一大车的鱼!而他的钓具呢,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了他的高超钓技,十分称奇,便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从前楚国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子,他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着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鹂鸟。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五年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每当我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专注钓鱼,其他什么都不想,排除杂念。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让鱼儿上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才能发挥人最大的潜力。

梓庆是一位木匠,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那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

他做的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鲁国的君王闻听此事后,召见他便问道:“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梓庆回答说:“我是个工匠,谈不上什么技法。我在做鐻时,从来不分心,而且实行斋戒,洁身自好,摒除杂念。斋戒到第三天,不敢想到庆功、封官、俸禄;第五天,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第七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晋见君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

梓庆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是的,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专一、忘我,摒除名利情的杂念及羁绊,在精神专注、做而不求的情况下,才能完善每项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或把一件事情做成功。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封疆官吏,出任长梧的地方官。一日,他碰到孔子的学生子牢。三句话不离本行,他与子牢探讨治理地方、管理长梧的方法。

古时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称为封人。封人和子牢谈得很投机。他讲到自己的治理经验,认为处理政务绝不能鲁莽从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简单粗暴。

从治理之道又谈到种田之道。封人说自己曾种过庄稼。那时,耕地马马虎虎,无所用心,果实结出来稀稀拉拉;锄草粗心大意,锄断了苗根和枝叶,一年干下来,到了收获季节收成无几。

听了封人的讲叙后,子牢很关心地打听他以后的状况。封人吃一堑长一智,总结自己种田的教训,第二年便改变了粗枝大叶的态度。他告诉子牢,从此开始深耕细作,认真除草,细心护理庄稼,想不到当年获得好收成,一年下来丰衣足食。

有了种田的失败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条道理,做任何事都贵在认真。现在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这条做人的准则。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他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庄稼是这样,干其他任何事都是这样。只有认真负责,通过艰苦细致的劳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认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证和前提。

我们可以怀抱美好的梦幻、伟大的理想,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步一步地做,要达到伟大的理想,首先就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专精致一地做好一件事。而不是处处挖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就只能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