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做人经商取舍之道
6089200000004

第4章 信达天下,知情知性超人超仁

要令别人对你信任,不只是商人,一个国家也是无信不立。——李嘉诚

做生意是无信不立

对于李嘉诚这位30岁就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富豪的人来说,商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信”。

其实,李嘉诚对事业上的“信”与他对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诚信相合,即为“义”。从对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心中的想法。李嘉诚坦言:“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经常教导他们,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义’字,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李嘉诚一直都在磨炼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

有句话说,“沙地里长出的树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对于经商者来说,如果从小没有养成遵守信用的习惯,那么就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生意也很难得到发展。李嘉诚曾戏说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所说的无商不奸的标准,但其实正是因为他有信而无奸,所以才做出了全亚洲独一无二的大生意。

如果一个人凭着自己良好的品性,能让人在心里默认你、认可你、信任你,那么你就有了一笔成功的资本。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闻名世界、流芳百世,他首先要获得人家对他的信任。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如何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真要比获得千万财富更足以自豪。

但是,真正懂得获得别人信任的方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都无意中在自己前进的康庄大道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比如有的态度不好,有的缺乏机智,有的不善于待人接物等等。这些缺点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有些年轻人开始经商时,常常有着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钱的人、有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高贵得多。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植自己良好的名誉,使人们都愿意与你深交,都愿意竭力来帮助你。一个明智的商人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得十分出色,不仅要有经商的本领,为人也要做到十分的诚实和坦率,在决策方面还要培养坚定而迅速的决断力。

有很多银行家非常有眼光,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好、不值得人信任的人,决不会放贷一分钱;而对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能耐劳、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商机的人,他们则愿意慷慨相助。

银行信贷部的职员们在每次贷出一笔款子之前,一定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研究一番:对方生意是否稳当?能否成功?只有等到觉得对方实在很可靠,没有问题时,他们才贷出款子去。

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人格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做典当。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功者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人家的信任,——定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如何获得别人的信用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1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必须恳切认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誉;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忠实可靠,做到言出必有信,与人交易时必须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

2一个想要获得他人信任的青年人,必须老老实实做出业绩采让人看,证明他的确是判断敏锐、才学过人、富于实干的人。一个才能平平的人把多年的积蓄都拿采投资到事业上,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他在某——方面有所专长,他给人留下的印象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因为在这样一个企业和职业都专业化的时代,——个无所专长、又样样都懂一点的人物,与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的人相比,总是竞争力不够。所以,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笔最可靠的资本——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将受人格外的重视。

3一个青年商人要想成功,更需要一种最可贵的资本——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习惯的商人远比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容易成功。世界上有不少人本来已快跨人成功的门槛,但是因为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使得人家始终不敢对他搀以信任,他的事业因此而受阻于中途,无法再向前发展。

诚信可取

在战争中,“兵不厌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敌人捉摸不透。在商场中,与某些竞争对手交往,运用此谋略,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虽然“兵不厌诈”之术在商业活动中普遍运用,但要取得根本性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经商要获得成功,也离不开顾客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一个企业与公众之间,决不能运用诡诈之术,弄虚作假,而应该“一诺千金”,把“信”作为立身之本。

李嘉诚常常讲,亲人并不一定是亲信,一个人你要跟他相处,日子久了你觉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样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可以信任他。他还假设,如果你有一个表弟,如果你任人唯亲,让他到你的公司做他胜任不了的工作,那么企业一定会受到挫败,如果是一个跟你共同工作过的人,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你觉得他的人生方向是正面的,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的工作他都努力地去完成,这个人可以做你的亲信。

楚汉相争时,楚人季布,行侠仗义,在楚很有名气。有个名叫曹邱的人,常借重权获取钱财,季布很看不起他。曹邱拜访季布,季布不理他。曹邱便说:“楚人常言‘得黄金百两,不如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名声如此之大,这都是我替你到处宣扬的结果啊!而你为何却要拒绝我呢?”

季布听了,非常高兴,便把他当作上宾来招待。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一份厚礼。后来曹邱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

古今中外的知名企业家,无不强调信誉第一,忠诚为上。把“信”作为立身之本。只要答应过的事情,就要“言必信,行必果”,所谓“季布一诺”,就是因为他普遍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为他施展各种谋略奠定了基础。

“以诚取信”,首先要取得广大购买者的信任。在买方市场形势下,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争取广大购买者,同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信赖。这就必须做到诚实守信。

台湾声宝董事长陈茂榜,他的创业成功,凭的不是充足的金钱,而是靠两个字——“诚”与“信”。

在他24岁时,他以100元开了家电器行,由于资金不足,他只好以50元为一单位,分别分给两家电器中盘商做保证金,然后向他们提货来卖。

由于陈茂榜做人诚实,做生意时特别讲究信誉,因此,这两家中盘商都很信任陈茂榜,所以50元的保证金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陈茂榜向他们所提的货高达500元,即保证金的十倍,由此可见,“诚”与“信”有时。比之金钱更有价值。

做生意第一要诀就是诚实,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做成大生意。弄虚作假,只能是一锤子买卖,终究是要弄巧成拙、惨遭失败的。在当今,作为一个企业家,更应该以诚信为本。那种开空头支票、随意许诺的人最终只能失去信任。

—代名臣刘伯温就曾犯过一次不知而妄言的错误。一年,天大旱。太祖朱元璋找曾经为他卜过卦的刘伯温询问该怎么办,刘伯温对此事并无把握,但还是匆忙奏上一本:“士卒物故者,其妻悉处别营,总共有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尸骨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太祖看完奏表,马上着手革除这些弊端。但过了数日,旱情依旧,天公依旧没有下雨。太祖就非常生气,认为刘伯温欺骗了他,甚至对他占卜观象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尽管以前曾屡有灵验。

刘伯温一时逞强,在朱元璋那里为自己的形象抹了一把黑。由此可见,以诚取信靠的是长期言而有信的好名声,而毁坏它只是轻而一举的事,人们能够不警惕吗?

投资,而不是投机

“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宗旨,就是以诚待人和不投机取巧。”

李嘉诚在1999年谈及未来挑选项目时讲到:“有时有可能有人会把一世的积蓄投资在你的公司,所以要有责任,必须小心。”

李嘉诚指出,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重要途径,但股票筹集的资金是用来投资的,而不是用来投机的,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对公众股东负责,为此,他多次运用股票筹集来的资金,购并大量的境外企业,并将他们改造成为能够赢利的企业集团。例如,他曾经集资百亿,意在建立“电讯王国”。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其控制下的4家公司(长实及其名下3家公司:和黄、嘉宏、港灯)集资103亿港元,其中29亿用于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49%股权。

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集资行动,对市场影响极大,引起全港轰动。当谈到“103亿”时,翻译因数目过于庞大,以为听错而犹豫了一下,李嘉诚毫不犹豫地用英语又讲了一遍。反映其当时得意的心情,和自己对这一计划的信心。其后,他利用这些资金购进了包括香港、欧州、包括亚州其他地区有关电信集团的股票,而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股票集资来获得的。

在进行股票交易的过程中,李嘉诚坚持审慎的态度,他认为,股票是投资不是投机。在股票经营方面,李嘉诚认为信誉是企业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不论在香港还是在其他地方做生意,毕竟信用最重要。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如果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因此,他说:“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宗旨,就是以诚待人和不投机取巧。”

他一再强调,“要让投资者得到利润,必须建立公司的信誉,使日后配售更加容易。”“在向客户作出承诺之后,无论碰到何种困难,都要履行对客户的承诺,以取得客户的信任。”正是靠了这种精神,李嘉诚所属企业的股票一向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不少投资者也得到了丰厚的利益。

李嘉诚“处事作风经常考虑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及股东利益”。

一九七五年长实为了筹集资金,发行新股二千万股,筹得现金六千八百万港元,全部由李嘉诚独自承购。但他却自愿放弃七五到七六两年度的所有现金股息,约一千万港币。一九八三年长实以发行新股作价付款方式购买青洲英泥合作发展余下的土地。长实为此发行新股二千四百多万股,每股作价九元二角五分。附带条件是:李嘉诚私人向青洲英泥保证,在这些新股发行之日起十四个月内,青洲英泥在任何时候都可拿这些股份向他换回等于九元二角五分一股的现金。换言之,李嘉诚私人承诺作长实股价倘使下跌的保障。这种牺牲自己利益的做法,在全世界上市公司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一九七九年他以利息低于当时最优惠利率三分之一,私人借出二亿港元资助长实向汇丰银行收购和黄的股份。

李嘉诚的信誉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信任。

有一段时间,内地在香港上市的民企公司连续遭到基金急速“洗仓”,公司股价都在瞬间遭遇滑铁卢。因何如此?是谣言四起,他人恶意中伤?还是有人对国内民企有偏见,特意引起外部骚动?欧亚农业主席杨斌叹道,同样的谣传,如果是香港和黄,则分毫不损,而对国内的民企来说,就杀得片甲不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公众股东利益负责,就是对家族利益负责。

以诚信立天下

为人要诚实守信,这是任何老板成功的硬道理。本来,中国是最讲诚信的国度,因为在农耕经济为主的时代,讲诚信是人们生存的法则。近代以来,商品经济逐渐活跃,诚信逐渐被抛弃,形成无商不奸的局面。当许多人都以“厚黑”为经商指导的时候,李嘉诚却一直标榜诚信,而且生意越做越大,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现象。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的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要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每说出的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

李嘉诚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甄选的八贡之一,是广东潮州的望族,其祖父则是清末的秀才,虽饱读经书,却能接受新的思想。李嘉诚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时曾说过:“我的先父、伯父、叔父的文化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李嘉诚对于儒学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在他的公司内部,自然而然带有儒家色彩。他说“我看很多哲理的书,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在李嘉诚这个名字中,“诚”字几乎代表了他的整个性格。想当初,父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也许就蕴含了希望他诚实做人的含义,而这个“诚”字也为年轻李嘉诚的事业打开了机会的大门。

李嘉诚的塑胶厂转产之后,他虽然率领企业步出了深渊,但并非就此脱离了困境,这时,他的资金仍然十分不足,生产设备仍旧简陋,他无法更新设备,增加厂房,招聘技工,生产规模也无法像计划的那样扩大。

正当李嘉诚预感到资金问题会给他的企业带来新的危机的时候,有一位急需大量塑胶花的订货商来到他的公司。

第二天,在约好的地方,寒暄过后,双方一时无话。李嘉诚主动打破沉默,说明自己的意图,接着,李嘉诚从手提包里拿出9种按照订货商的要求设计出来的精巧别致的塑胶花,放在外商面前。然后,李嘉诚诚恳地告诉外商。

“先生,这9款塑胶花是我和公司设计人员昨晚一夜没睡按你的愿望设计出来的,有6款我想基本符合你的要求;而另外3款,因为我考虑到你的订货是为圣诞节准备的,因此,在你的要求的基础上,再揉进一些东方民族的传统风格,我认为或许你会喜欢,所以全部拿来,供你挑选。”精明的李嘉诚明白自己资金不足的劣势,但他看准了这次薄利多销的机会。他敏感地预测到如能与这位订货商达成协议,那么长江工业公司不但可以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在香港取得相当有利的竞争地位。李嘉诚接着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当然十分希望能够长期与您合作。长江目前虽没有取得足够的资金以及担保,但是我们却可以给你提供全香港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优的款式,并保证在交货期按时交货。而且,这9款塑胶花样品,如果你觉得满意,我愿意送给你,只是希望有机会跟你合作。”

这位订货商以十分钦佩的目光看着李嘉诚,不仅因为这位青年能在一夜之间设计9种款式的塑胶花供他挑选,更为他的坦诚而感动。订货商情不自禁地握着李嘉诚的手连声说:“了不起,年轻人,我同意跟你合作,你会干好的!”

这次成功使长江工业公司从此站稳了脚跟,并在香港塑胶企业内有了相当竞争能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李嘉诚领导长江工业公司迎来了香港塑胶花制造业最为辉煌的时期。欧美各国对塑胶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就连中、下等家庭也渐渐养成了插花的习惯。

而李嘉诚也充分利用这段鼎盛时期,不断创新。他以高薪招聘塑胶专业人才,研制出欧美用户最感兴趣的接近天然花的喷色塑胶花、特种花、热带新奇花卉,以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特种花,从而顺利地打入了欧美市场。李嘉诚利用长江工业公司高品质的塑胶花产品,全方位地争取到了海外买家的长期合约,业务得以迅速增长。李嘉诚常说:“要用真心真意,取得对方的信心。”

庞大的塑胶花市场,为李嘉诚带来了数以千万港元计的利润,长江工业公司的塑胶花和李嘉诚本人也愈来愈受到塑胶界的注目。“长江”因此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基地,而李嘉诚则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在李嘉诚看来,诚信是利润的前提和基础,利润是诚信的结果。他认为。“信誉是不可以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而通过数十年的企业经营实践,李嘉诚对此笃信不移。

想当初,长江公司的塑胶花牢牢占领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到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1000多万港元,纯利100多万港元,李嘉诚因此赢得了“塑胶大王”的称号,为了发展自己的塑胶事业。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将塑胶花产品进军北美,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消费水平极高,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强。在此之前,李嘉诚陆续承接过香港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但这纯属小打小闹,远不是他所期望的,为此,李嘉诚主动出击,设计印制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了解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分寄出去。

随后不久,北美一些公司对长江公司的产品表示出浓厚兴趣,表示将派代表来港考察,并签订合约。

李嘉诚收到来函,立即通过人工转接的越洋电话,与美方取得联系,表示“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对方简单询问香港塑胶业的大厂家,提出:若有时间,希望李先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其他厂家。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遍布美国和加拿大。机会千载难逢,但还不敢说机会非长江一家莫属。对方的意思已很明显,他们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或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或同时与几家合作。

由于这家北美公司表示可能会选择独家或多家供货商。因此供货商之间就存在竞争关系,比的不仅是质量,还有价格,售后服务,优惠措施,结帐方式等。他自信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资金实力、生产规模,却不敢在本港同业称老大。与欧洲批发商做交易,既是李嘉诚的胜利,也为他带来教训,有限的生产规模,常使李嘉诚的希望落空。

时间给予李嘉诚只有短暂的一周。李嘉诚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令人惊愕而振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

这一年,李嘉诚正在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建成后,留两套标准厂房自用。现在,他必须另租别人的厂房应急。为了抢时间,他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了一套占地约1万平方英尺的标准厂房。迁厂所涉资金,除自筹的部分,大部分是银行的大额贷款——他以筹建工业大厦的地产作抵押。

在重大机遇面前,李嘉诚别无选择,只有奋力一搏。无法想像一周之内形成新规模难度有多大。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购置新设备,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安装调试,新聘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进入正常运行……都得在一周内完成,一道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计划前功尽弃。

在李嘉诚与员工一起奋战的7天7夜里,李嘉诚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在他有条不紊的指挥下,工作按照进度表顺利地进行着。就这一点可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行事。

就在外国公司购货部经理到达那天,设备刚刚调试完毕,李嘉诚把全员上岗生产的事,交予副手负责,亲自驾车去启德机场接客人。

李嘉诚已为外商在港岛希尔顿酒店预订了房间,在回程的路上,李嘉诚问外商:“是先住下休息,还是先去参观工厂?”外商不假思索答道:“当然是先参观工厂。”

李嘉诚不得不调转车头,朝北角方向驶去,他心中忐忑不安,全员上岗生产,会不会出问题?汽车驶近工业大厦,李嘉诚停下车为外商开门,听到熟悉的机器响以及塑胶气味,心里才踏实下来。

外商在李嘉诚的带领下,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感到非常满意。从此,这家北美公司就此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大客户,每年来的订单都数以百万美元计,并且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日后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一道桥梁。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塑胶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李嘉诚后来说:“当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成功、利润将会随之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