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天下潮商:“东方犹太人”财富传奇
6084100000060

第60章 马化腾——网络帝国时代的创意先锋

上学的时候,马化腾就表现出了很高的计算机天赋,对各种电脑程序手到擒来。年轻的他更有一颗火热的创业之心。虽然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但是,他没有放弃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1998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刚迈过一百万大关,网民们还在为网速太慢和收费太贵而苦恼。这一年11月,马化腾带着炒股赚来的第一桶金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并于次年2月开发出网络即时通信工具。

认准了一条路,马化腾就坚决的走下去,当别人多次尝试不同网络投资项目的时候,马化腾却始终坚持做网络通讯,直到胜利时刻的来临。

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马化腾也曾因为养不起,差点卖掉QQ。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

熬到最后,马化腾真的有点撑不住了,于是萌生了卖掉QQ的想法。问题是,卖QQ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许多买家要求一次性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后来,他们与深圳电信数据局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结果双方谈判破裂。

受昔日老网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后来,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由此,马化腾和他的团队获得了新生。

2000年前后,网吧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张,QQ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并且快速增长。到2002年3月时,QQ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大关。

把网民看做企业的衣食父母,是马化腾一贯的原则。当业务做大以后,他非但没有降低这一要求,反而更加重视研究网民,甚至动用了数据库营销策略。

马化腾一直遵循了一个最基本的商业思路,那就是“三问”式经营哲学:

第一问:面对新领域,你是不是擅长?第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第三问:如果做了,你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马化腾一直担心,某一天突然出现一个新的应用,颠覆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早有先例在前——IBM之后有微软,微软之后有谷歌,谷歌之后有facebook。谁知道明天还会出现一个什么新东西呢?

那么,腾讯应该怎么办呢?马化腾给出的药方是:体验产品,创新产品,引领市场。他相信,腾讯是在创新中诞生的,领导人必须对产品有深刻的体验,并坚持产品创新,才能活下去。

马化腾自称是公司的“首席产品体验官”,他说:“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体验产品,一些产品工程师半夜会收到我的产品改进意见,有时候我们会争执,但决定权不在我,也不在工程师,而在用户,最终改进是跟随更多用户的意见。”

与柳传志、鲁冠球等老一辈的企业家不同,马化腾等新生代创业者是凭借创意项目投身商海的,他们较少受到各种非正常融资渠道的影响,而是凭借技术、创意与资本联姻,透过阳光的做法博得了阳光财富。

2000年下半年,全球互联网行业的急转直下,风投的态度也开始摇摆不定。“IDG投资完之后,一直忙着为腾讯找下家。”这让马化腾大为紧张,这是他创业历程中最受煎熬的时间,他不喜欢这种非人的折磨。

20世纪末,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潮商马化腾领导的腾讯迅速崛起。不经意间,马化腾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改变了中国人沟通的方式,QQ与手机、电话、EMAIL一样,成为中国人必备的通讯工具。甚至,许多年轻人可以不用手机,不用EMAIL,但是不能没有QQ。

在庞大的用户基础上,腾讯推行多元化战略,开发出paipai。com,QQ幻想,QQ堂,搜索引擎soso。com,等等。短短几年时间里,腾讯从无到有,一跃成为中国的第四大门户网站。腾讯的成功,它所创造的财富,是以往传统制造业无法比拟的。这既得益于马化腾本人在网络通讯技术方面的专注、坚持和努力,也离不开当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以及人们对即时通讯便捷服务的需求。

马化腾在深圳干得有声有色,做起生意来心无旁羁,专注地打造着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中国网络经济中的一颗参天大树。这一切,都跟他在深圳接受创新思想的熏陶有关,跟他在深圳继承踏实苦干的拓荒牛精神有关。在中国最自由的改革试验田深圳,马化腾自由创造着商业世界的一切可能,让人艳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