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的女人如果在说话中,故意用甲来代替乙,并使之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不协调性,且意味深长,便是幽默了。
张冠李戴,即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我们在马戏团观赏演出,当看到那些穿人类服装的动物时会觉得非常滑稽可笑,因为动物本来不具有文明的特征,如果把人类文明的东西强加于动物身上,自然给人以不协调感,而使人为之发笑。这就是张冠李戴造成的喜剧效应。
同样,说话也是如此,故意用甲来代替乙,并使之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不协调性,且意味深长,便是幽默了。
一次,有一位女老师正在讲课时,一位调皮的学生在下面突然学起了鸡叫,课堂上顿时哄笑成一团。这时,这位女老师镇定地看了看自己的手表,不紧不慢地说:“看来我这只表走得实在是太慢了,竟然已慢到凌晨。不过,请同学们相信我,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本能。”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话,一边笑,一边用责备的目光注视着那个恶作剧的同学。那个同学的脸早已成了一副关公脸了,课堂逐渐安静下来,这位女老师又接着上课了。
这位女老师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一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那位恶作剧的同学停止了恶作剧,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女老师的话妙就妙在没有直言指责那位恶作剧的同学,而是使用环境替代法使其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产生了幽默感。这种不直接表述某种事物,或不直说某事某人的名称,而是用其他相关的词语、名称来取而代之的幽默方法,我们称之为“张冠李戴”。
选择恰当的“冠”,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现成的行业术语、专业术语、政治术语中去选择,另一种是在说话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来完成换名,这种选择和应用相对要难一些,但只要替代得好,更有现场效果和机智的幽默感。
丘吉尔在一次访美期间,被邀请去一家烤鸡餐厅进餐。
在用餐时,丘吉尔非常礼貌地对女主人说:“可以给我来点儿鸡胸脯的肉吗?”
“丘吉尔先生,”女主人温柔地告诉他,“我们这儿不说‘胸脯’,习惯称它为‘白肉’,把烧不白的鸡腿称为‘黑肉’。”
第二天,这位女主人收到了一朵漂亮的兰花,兰花上附有一张卡片,上面写道:“如果你愿把它别在你的‘白肉’上,我将感到非常的荣耀——丘吉尔。”
女主人挑理见怪,非要称“胸脯”为“白肉”不可,为了嘲弄女主人的咬文嚼字,丘吉尔现学现卖地把“白肉”借用过来,以“白肉”来代称女主人的“胸脯”,给人赋予了鸡的名称,诙谐的讽刺中多了几分幽默感。
运用张冠李戴幽默术时,也可以用人或事物的特征代替本体来制造幽默。比如,鲁迅写的《故乡》一书中,在描写杨二嫂时有一句话:“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之所以用“圆规”代称杨二嫂,是因为杨二嫂身材细瘦,圆规最能体现她的身材与姿势的特征。这样一来,更加突出了她身材与姿势的滑稽可笑性。
此外,运用张冠李戴幽默术时,还可以以古代今或以今代古,由于这种张冠李戴时空跨度很大,相互代指很容易产生幽默的效果。
有位女老师在讲《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这篇课文时,讲到许行穿的、戴的、用的都是“以粟易之”时说:“许行每天都忙碌得不得了,今天去超市,明天到百货批发公司,后天又到工厂加工订货……”讲得同学们都开心大笑。
这位女老师是有意张冠李戴,用今天的名称和事物代指古文中的“以粟易之”,这种借代方式让人容易理解原文的意思,而且,因其具有幽默的效力,还可以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专心听课。
20几岁的白领女性在运用张冠李戴幽默术时,要注意一个要点,就是在采用借体时,要让双方都明白那个借体“用来代替的事物”是怎么回事。如果采用对方不明真相的借体,你的幽默力量便不会传递给对方,那么你的幽默也就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