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处事的女人
6082300000056

第56章 让舌头“走在后面”

简单说话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让舌头走在脑子的后面,同时也让自己的舌头走在别人舌头的后面。舌头有时候喜欢“抢”——和自己的脑袋抢功,和别人的舌头抢话。

抢在脑袋前面的舌头是惹祸的舌头。它总是把话说得颠三倒四,言不对题,甚至当着矬子说出短话,让舌头的主人讨人嫌,惹人怨,在闹得大家都不愉快之后,舌头自己却躲在牙齿后面装作没事儿。和别人抢话的舌头是闯祸的舌头,它喜欢接别人的半句话,或者自作聪明地断章取义,或者摆出天下我说了算的劲头。这样的舌头四处树敌,满世界说自己的好,说别人的不是,生怕缺了自己,这个世界就会很寂寞。可是到头来,人人都对它畏而远之,怨而敌之。最后这个抢话的舌头没话可抢,甚至连发言的机会都没了,彻底安静了。

下面,我们就这两种情况分别举例分析,看看怎样才能让舌头走在后面。

正常来说,脑袋很少有“失灵”的时候,20几岁的女人在多数情况下观察不到足够的信息,造成大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袋“跑不起来”,自然让舌头抢在了前面。

在大学里,同一个寝室的学生都有按年龄“论资排辈儿”的传统。新生入学后,某大学的女生宿舍正在发扬这一传统。

某女生为了安慰比自己稍小几日的“小字辈儿”,便说道:“好啦,你排在最末,是咱们寝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啦。”没想到“宝贝疙瘩”并不领情,反而说大家含沙射影地欺负人。原来,她长了一脸的青春痘,常常以此为憾,此时被人说成“疙瘩”不算,还是“疙瘩”里的“王”,她怎么能不生气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宝贝疙瘩”的不满让大家措手不及。其中一个女生心生一计,拿起镜子自怜自顾地说:“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唉,老八,我这真是‘飞了麻雀,来了斑鸠’呀!”老八听了,不禁哑然失笑。

原来,她长了一脸的雀斑。

好心办了坏事儿,这是抚慰者始料不及的。其实,只要多看看,多想想,就能知道人家是忌讳“疙瘩”之类的词的。摆在脸上的忌讳都看不到,又怎么能把话说好呢?为了一句简单的错话,大家还得说点儿高级的复杂的话,把“受害者”的面子给找回来——但谁又能说,复杂的高级的话就保险呢?还是第一次就把话说简单、说对才好啊。

这是眼睛看不到,造成脑袋想不到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倘若脑袋要怪罪哪一个的话,也只能怪眼睛不尽职了。但有些时候,舌头是“名正言顺”地出脑袋的洋相的,因为,正是脑袋让它这么说的。

某农村村民对礼节极为挑剔。司仪在一婚宴上致辞:“各位老少爷们,各位娘家人婆家人,今儿赵老汉的独生子与李大叔的三闺女喜结良缘,赵老汉略备薄酒酬宾,大家吃好喝好。赵老汉办喜事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如有不妥之处,娘家人、婆家客都担待担待,敬望谅解,下次一定改正……”言还未尽,女方的兄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怎么着,打算把我妹妹休了再娶一个!”说罢欲起身离席。

司仪一看自己尽顾着“拽词儿”把话给说错了,连忙端起酒杯走过去,“来来,大兄弟,别介意,我不小心说错了话,我自罚一杯。我先干了。”

“不行,你得把这话说明白了,我妹妹还没进门呢,你们就打算离婚啊!你喝酒也没用,不行,不行……”

幸亏司仪见多识广,喝了口酒,眨了眨眼睛,说:“我是说下一次小两口儿的大胖儿子满月,请大家吃饭的时候再改正。”旁边的人一听赶紧给打圆场:“兄弟,司仪说的是吃孩子满月的‘喜儿’,没说下次结婚。都是亲戚了,来来来,喝酒,喝酒……”

女方的兄弟一听也不好说什么了,总不能说不可能没外甥啊!只好作罢。

一场风波,因为说话复杂而起,因为说话简单而平息。俗话说“言多必失”,更何况不仅多说,还故意“拽词儿”,脑袋光想着怎么哗众取宠了,连最简单的逻辑和常识都忘记了,说话岂能不出错?

当然,在比较隆重的场合,不宜把话说得过于简单,否则就有“摆谱”的嫌疑。正因为不能说得过于简单,我们就更要注意把握简单的分寸,这个分寸就是你要明确这话是说给谁听的。虽然事理上是要人人平等,但说话的时候就得“看人下菜碟”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事理说得简明、简洁、简短、稳妥,容易让人接受——目的一旦明确了,哪些话是多余的就清楚了,自然就不会因为说多了而出错了。

与别的舌头抢话,这也是容易把话说复杂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想象两个大胖子抢着过一道窄门会是什么样子,两座“肉山”撞得“砰砰”直响,把门框挤掉了也过不去。但倘若两个人相互礼让,鱼贯而行就过去了。说话也是如此,有些话说得热热闹闹,但内容却“冷冷清清”,不断有人抢话就是原因之一。

之所以这么说,有个大多数人都可以想到的道理。如果在别人说了一半的时候插嘴,非把对方的舌头“绊”一个跟头不可;自己把话抢过来了也说不明白——突然插嘴往往是想到哪说到哪,有上句没下句,最后还得让人家说。但对方可能早就忘了要说什么了!这个时候,说话的主题就没了,对话变成了唱对台戏,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到头来唾沫浪费了不少,实事儿一个也没涉及。

有个孩子因为娇生惯养,养成了爱抢话的毛病。有一天,邻居家的两口子打架,吵得不可开交,把电视机都扔出来了,直到警察来了小两口才偃旗息鼓。邻居家出了这么个事儿,自然成了家里饭桌上的话题。当时这孩子的爸爸上班不在家,所以“讲故事”的人理所当然地就是当时在家的孩子和妈妈了。

妈妈和爸爸说起了这个事情,孩子在旁边一边听一边不停地插话,但是爸爸妈妈都不理她。孩子不干了,用很大的声音说:“我来说,我来说,我来说……”

“小公主”要说话,父母只好同意由她说。可是,孩子尽顾着抢话了,当她想把事情经过说出来的时候,突然发现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记得了,懵懵懂懂地转身问爸爸:“刚才楼下怎么了来着?”

爸爸:“不是你要和我说吗?”

孩子只好很“大度”地说:“哦,妈妈你说吧。”

妈妈说:“……说到哪了?我都忘了……算了,吃饭,吃饭吧。”

20几岁的女人在说话时,与其和别人抢,还不如等人家把话说完了自己再说,这样不仅能更完整地理解谈话的内容,在说话时能有的放矢,不至于把话说成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程度,还可以显示自己的礼让和尊敬。让舌头走在别人的舌头后面,是原则,也是技巧。它可以使我们把话说得简单、明确、稳妥、对题,这样的话谁不爱听呢?

抢话的人往往是急脾气,想什么就说什么,但这就使他们分不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在如何安排两者之间的顺序上就容易胡涂了。如果在这两件事情上犯胡涂,那就不仅仅是能否把话说简单的问题了,还可能因此而耽误大事。其实,再往深了想一想,脾气好的人也不见得都能在说话的时候把紧急的和重要的搞清楚啊!那么在说话的时候,该怎样处理重要和紧急关系呢?有个原则,那就是“重要的大于紧急的”。

20几岁的女人,在你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让你的舌头走在你的头脑后边,否则,口不择言,到处得罪人不说,还给别人留下了个坏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