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
6076100000002

第2章 西医诊断标准

在西医学里,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编写的大肠肛门病汇编。

一、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患者或医生忽视,一般报道直肠癌误诊率达50%-80%,多数误诊误治半年以上,有的更久,以致失去治愈机会,因此凡有以下情况者:

(1)近期出现持续腹部不适、隐痛、胀气。

(2)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

(3)便血。

(4)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

(5)腹部肿块等,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

2、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有无肿块可扪及,右半结肠癌大部分可扪及右腹部肿块。

(2)直肠指检,简单易行,价值非常高,大部分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检查时还可了解肿块的位置、形状、大小、质地、表面情况、基底部活动度、所占肠周的范围及肠腔有无狭窄,肿瘤有无侵犯邻近组织脏器等。直肠指检不仅诊断价值大,还可为治疗是否行保肛手术作出较为正确的估计。

3、内窥镜检查:大约60%-70%的大肠癌位于距肛缘25cm以内,使用乙状结肠镜可以观察到病变。25cm以上的结肠可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在镜检时可取局部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4、X线检查:钡灌肠X线检查,可发现肿瘤部位有恒定不变的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等改变;亦可发现多发性结肠癌,此项钡剂排出后再注入空气双重对比检查对于发现小的结肠癌和小的息肉有很大帮助。但已出现肠梗阻的不宜用钡灌肠,更不宜做钡餐检查。

5、B型超声:1cm以上的肝脏转移灶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可作为术前及术后复查的常规检查。腔内B超能显示肠壁结构及周围组织器官,对直肠癌浸润肠壁的深度、范围、扩散及毗邻脏器受累程度的检查具有特殊的价值。CT、MRI对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6、CEA和CA-199:二者不是大肠癌的特异性抗原,不能用作早期诊断。但对评估预后,监测术后转移复发方面有一定价值。手术后病人的CEA或CA-199升高,预示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应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7、大便隐血试验:并非所有大肠癌均有出血,更不是所有消化道出血均为癌。用作无症状人群大肠癌普查,仍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筛查手段。

二、分期分型

1、早期结直肠癌

系指癌组织限于结直肠粘膜层粘膜下层者,一般无淋巴结转移。

1)扁平型:多为粘膜内癌,

2)息肉隆起型:根据肿瘤蒂的形态,也可进一步分为有蒂型和广基型两个亚型。息肉隆起型在组织学上多为粘膜内癌。

3)扁平隆起型:肿瘤如硬币状隆起于粘膜表面,此型多为粘膜下层癌。

4)扁平隆起伴溃疡型:肿瘤如小盘状,边缘隆起,中心凹陷,此型均为粘膜下层癌。

2、进展期结直肠癌

1)隆起型:肿瘤向肠腔突出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状隆起,边界清楚,有蒂或广基。若肿瘤表面坏死,形成浅表溃疡,形如盘状者,则另立一亚型,称盘状型。其特点为:肿瘤向肠腔作盘状隆起,边界清楚,广基,表面有浅表溃疡,基底部一般高于肠粘膜。此型癌肿一般发展较慢治疗效果较好。

2)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较深的溃疡(一般深达肌层或超过之),边缘隆起。此型预后较差。根据溃疡之外形及生长情况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①局限溃疡型:肿瘤外观似火山口状,溃疡边缘肿瘤组织呈围堤状明显隆起于粘膜面,溃疡中心坏死,形成不规则形深溃疡。切面可见肿瘤底向肠壁深层浸润,但边界尚清楚。

②浸润溃疡型:肿瘤主要向肠壁深层浸润生长,中央形成溃疡。溃疡口边缘多无围堤状隆起之肿物组织,而系正常肠粘膜覆盖之肿瘤组织。切面肿瘤浸润至肠壁深层,边界不清楚。

3)浸润型:癌组织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局部肠壁增厚,但表面无明显溃疡和

隆起,肿瘤常累及肠管全周伴纤维组织增生,有时致肠管周径明显缩小,形成环状狭窄。

4)胶样型:肿瘤外形不一,可呈隆起,溃疡或弥漫浸润,但外观及切面均呈半透明胶冻状。

三、临床病理分期

1、Dukes分期

2、1978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方案,也沿用了Dukes分期的原则。

3、TNM分期与Dukes分期的对应关系

DukesB由预后较好的T3N0M0和最坏的T4N0M0所组成;DukesC也由任何TN1M0和任何TN2N3M0所组成。

根据现代中、西医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及分期分型,下文对春秋战国至当代的重要医籍中关于大肠癌的相关论述,从病名溯源、病因病机、治疗荟萃、转归预后、医案选粹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并将现代医学中关于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的内容补充其中,希望能为中医药有效防治大肠癌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