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现代家庭幸福生活指南
6074400000014

第14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生活的本质就是“过日子”。无论快乐与悲伤,无论甜蜜与痛苦,日子总是一个又一个的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无法逃避,直至我们生命的尽头。实际上我们每天需要思考的都是如何过好自己的每一个“日子”,无论想不想面对,我们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呢?

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人一落地,从第一声喊叫开始,就为过日子忙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不暇接、日里万机,到头来日落西山,走向了日暮途穷,还得要过日子,直到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你的日子终结了,过日子才算了结。

日子不过行吗?不过得像样点,过得舒服点行吗?人出生在这个地球上,别人的日子过得好风光,还带点潇洒气,你总不能光看着别人风光吧,自己得琢磨过日子。过日子,不仅是吃穿住行吧,还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留点香火什么的,这日子才算圆满。

人一下过上吸奶的日子,断奶了就过着吃饭的日子;上学了就过着读书的日子;书读完了就过着单身的日子。未成家的日子,是父母帮你过日子,不是自己过日子。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却是清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稀里糊涂的就去了一天的日子,感觉不到日子的存在,也觉察不到日子的充实。

要走向独立的过日子,首先要成家立业或立业成家,不管立业和成家也罢,关键的是腰包里要有票子。有了立业才有票子来源,就得拼了命的找份工作,哪怕是下苦力的活儿也得硬着头皮去干。

一旦从票子的困境中跳出来,期盼好日子的想法又在胸中燃烧。人仰望幸福,获取幸福,享受幸福,好日子和幸福是伙伴关系,随时牵手而行。

过日子,不一定追求圆满,关键在于有个性,有质量。有票子不一定日子好过,有房子不一定日子舒服,有孩子不一定日子充实,有妻子不一定日子温暖,有车子不一定日子潇洒。有时候有了票子,还会招惹日子的祸。身上有几文钱,头脑就开始发烧,心就开始躁动,手就痒痒的想进赌场碰运气、吸白粉过毒瘾、入红楼偷艳情,这样的日子久了,钱袋子空了,日子就难过了。过日子要省着点花销,不需“真理标准”的讨论,这是明摆着的理儿。

过日子不要太理想化,不要太奢侈了,假如一时实现不了你心中的那个日子,脑子就会长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点子来,反而会干扰你过日子的质量。人奋斗一辈子,就是挣得个快乐的日子,就是实现了生命的最大价值。所以,过日子不一定要那么精细,那么的讲究,那么的完美,什么都想要。日子过得糊涂点,简单粗糙些,容易获得满足,容易感受到幸福。日子过得太清醒了,看得太真切了,容易较真,容易烦恼,容易烦心。

其实,每个人都在追逐过好日子,每个人都有好日子过,只是你的好日子,常常在别人眼里,自己没有用心去感受罢了。

追求幸福生活的方法

平常“过日子”,人们孜孜以求的其实就是“幸福”二字,幸福并不是有车有房,金钱万贯,幸福也与年龄、性别和家庭背景无关,幸福是来自于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研究表明,人们获得幸福的秘诀有如下几条:

(1)不抱怨生活

幸福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过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不贪图安逸

幸福的人总是离开让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环境,幸福有时是离开了安逸生活才会积累出的感觉,从来不求改变的人自然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就难感受到幸福。

(3)感受友情

广交朋友并不一定带来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谊才能让你感到幸福,友谊所衍生的归属感和团结精神让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实,幸福的人几乎都拥有团结人的天才。

(4)勤奋工作

专注于某一项活动能够刺激人体内特有的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它能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研究者发现,工作能发掘人的潜能,让人感到被需要和责任,这给予人充实感。

(5)降低负面影响

少接受些有关灾难、谋杀或其他的负面消息,这样,无形中就保持了对世界的一份美好乐观的态度。

(6)生活的理想

幸福的人总是不断地为自己树立一些目标,通常我们会重视短期目标而轻视长期目标,而长期目标的实现更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

(7)给自己动力

通常人们只有通过快乐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够拥有轻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从恐惧和愤怒中获得动力,他们不会因困难而感到沮丧。

(8)规律的生活

幸福的人从不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条理清晰的,这有助于保持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将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9)珍惜时间

幸福的人很少体会到被时间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另外,专注还能使身体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因为,每30分钟大脑会有意识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环境,检查呼吸系统的状况以及身体各器官的活动。

(10)心怀感激

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对生活的不满之处,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所以,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对生活的这份感激,所以他们才感到幸福。

尊重孩子,不要替他们“规划人生”

洁癖就是太爱干净。一个人爱干净是好事,但过于注重清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就属于洁癖。洁癖有轻重之分。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较严重的洁癖则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

一般说来,女性相对男性而言更容易患强迫洁癖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的女性表现为: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她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为此,女性应该正确对待这类心理疾病。

认识病态洁癖的发病原因

洁癖心理很大部分原因来自遗传,患有这里心理的女性中有七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的内在心理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心理、性格等因素。

(1)心理因素

据研究,大部分患病女性能指出在自己的洁癖症状加剧前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家庭的搬迁、亲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离异、性的不协调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都可成为诱发强迫症的原因。

(2)性格因素

患病女性的性格特点在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青年患者大多数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们是办事认真、严肃的;成人患者一般时间观念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生活习惯较刻板,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不少人还很迷信。这种性格的人在过分强大的压力下还容易引发神经症。

(3)社会因素

外在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有些女性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洁癖的症状,特别是当进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

还有一些女性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诱发洁癖,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此外还有严重的精神创伤,如近亲死亡、突然惊吓、严重的意外事故、濒于灾难性的破产等。

(4)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诱发或加重女性洁癖有着重要作用。有些患病女性的父母具有强迫性人格,对她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女性所受的家庭教育较严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于是她们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与人交往中过分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

在生活上,她们也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务求井井有条,稍一改变就焦虑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卫生要求过高过严,逼着孩子反复洗手。

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对那些具有神经质倾向、敏感内向的孩子影响更大。

当孩子陷于厌学、早恋、网络的漩涡时

女性的病态洁癖心理多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纠正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找出女性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

第二,让具有洁癖心理的女性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

(2)领悟疗法

一般而言,具有洁癖心理的女性对自己的强迫洁癖尤其是强迫动作。一方面感到麻烦,希望被人能解除其理性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前者的病态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费时费力,希望摆脱,后者的病态则认为,有传染上癌症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

其实,这种态度与其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讲逻辑,一味盲目恐惧,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

这两者各抒己见,谁也统帅不了谁。但患病女性对这个病理本质特点并无自知之明。为此,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心理疗法,启发患病女性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儿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励她用成人的态度来统帅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后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