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6069200000027

第27章

成年人在对待儿童的时候应该用合适的方式,要放下自己的优势来配合儿童的发展,要真正地满足儿童的内心需求。

对于动物来说,顾及孩子似乎是一种本能的照顾方式。当一头母象把小象带入象群中后,母象为了照顾小象的步伐会放慢自己的步伐。当小象累了不愿意走时,母象也会停下来陪它。

在其他国家,我也发现了这种顾及孩子的现象。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日本父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散步,孩子和父亲一边走着一边闹着,我则走在他们的后面。

走着走着,我看见小男孩突然不走了,父亲也停了下来。这时候小男孩抱着父亲的腿,父亲就让儿子绕着自己的腿玩,等到小男孩玩够了就又开始走。

走了没多久,小男孩又坐在了地上玩,这位父亲就在一边等着他。这位父亲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他就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带着孩子散步。

上面父亲和孩子的散步方式就是最适合孩子的。在孩子身体发育的初期,头、身体和四肢的比例还不协调,只有反复练习走路的姿势和动作,才能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稳步向前走。

人和动物虽然都有四肢,可是人和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动物是靠四肢来走路,可是人只能靠两条腿行走。

猴子也是靠两条腿走路,可是猴子的胳膊很长,在走路的时候,长长的胳膊会起到辅助的作用。可人就不行,人只能靠两条腿来独立完成走路任务,身体的其他部位起不了任何的辅助作用。

用四肢走路的动物,在走的时候会同时抬起两条腿交替进行,在迈出步子的时候,前肢和后肢就形成了一条对角线,稳稳地支撑着身体。

可是人只能交替地用两条腿来走路,先迈出一条腿支撑住身体后,在这个条件下才可以迈出另一条腿。

行走是大自然赠与生命体的能力,对于动物来说,行走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们一出生就会走路。可是对于人类来说,掌握走路这门技术需要后天的学习。

儿童对于这个能力的掌握不是靠时间来掌握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来主动地学习这种能力。

在儿童一岁到两岁期间的生长发育中,父母会看到孩子颤颤巍巍地迈出第一步。这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明显标志,是儿童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

对于儿童来说,会走路了就是获得了新生。从此儿童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真正地和大自然接触交流,内心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会走路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身体四肢的肯定,说明儿童的身体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可是走路仅仅是个开端,要想灵活地控制自己的腿还是需要日后的练习。

儿童在走路的时候,心里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来给他支持,在无形中鼓励着儿童勇敢地一步步迈出去。儿童在这股力量的驱使下会变得勇敢,他可以坚定地迈出每一只脚。

此时的儿童就像是一个冲在前线的战士,他的心里只有胜利,他的身体会毫不犹豫地向着胜利冲去。不管前面的路上有什么危险和挫折他都不会害怕。

就是儿童这种坚定和执着的强烈表现,才使成年人担心儿童,从而布置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真正起到的并不是保护作用,而变成了儿童成长路上的一道道关卡。

在儿童把自己的腿锻炼得有力的时候,成年人并没有尝试着让儿童走路,而是依旧把儿童放在学步车里。

在成年人和儿童一起出去散步的时候,虽然儿童已经有能力自己走路了,可是成年人还是把儿童放在手推车里推着。

儿童的腿短,迈出的步子也小,而且在走路的初期也不适合走远路,他只能向成年人和手推车低头。

就算带着儿童的成年人是保姆,儿童也没有胜利的时候。保姆还是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照顾儿童,最后儿童还是得向保姆妥协。

在出去之前,保姆已经想好了去的地方,然后把孩子放在手推车里,以自己正常的步伐直接走向想去的地方,完全不考虑儿童在车里的感觉,仿佛是推着一些蔬菜。

到了目的地之后,保姆会把孩子从车上抱下来,让他自己玩耍。不管孩子干什么,保姆都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孩子。因为在保姆的心里,自己对孩子的责任就是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保证在孩子玩耍的时间不出什么意外就可以了。

事实上,一岁半至两岁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走几英里的路程,而且自己还可以独立爬上斜坡甚至可以爬梯子。

儿童走路和活动的原因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成年人在走路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走路就是为了某种目的,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我们以正常的走路速度直接往前走,从而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

可是儿童的走路完全是内心力量的驱使,是想要更快更好地掌握走路的能力。儿童是在练习着,使自己的思维可以控制自己的四肢,从而更灵活地走路。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走路速度很慢,也没有什么节奏。因为儿童的走路从目的到步伐都不具有机械性。儿童突然地向前走,就是想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近点。

成年人想要真正帮助儿童学会走路,就应该放弃自己的正常步伐和某些机械性的目的,使自己的步伐适应儿童的步伐。

我在那不勒斯和一对夫妻是朋友,他们的孩子只有一岁半。夏天的时候,他们想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海边。可是到海边必须要走差不多一英里的路,这条路非常陡峭,马车和手推车都无法通过。

可是这对夫妻想让要孩子亲眼看看大海,就带着仅一岁半的孩子去了。到了这段路上,夫妇两个觉得一路上抱孩子实在是太累了。

当他们把孩子放下来歇息的时候,发现孩子自己开始走了。这个孩子一会儿走一会儿跑地穿过了整条路。只是孩子会时不时地停下来,站在花儿旁边,或者坐在碧绿的草坪上,有时候还会盯着一些小动物看。当他看到田地里有一头驴子时,他竟然看了15分钟。

后来,孩子每天都会独立走过这条漫长又陡峭的路,即使父母不抱他,他也没有丝毫的疲惫感。

在西班牙的时候,我见过两个两三岁的儿童,他们都能自己独立走完一英里半的路程而没有疲惫感。有的孩子还可以连续一个小时在陡峭的梯子上爬上爬下。

一些母亲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甚至有的母亲对孩子在活动时的表现产生了质疑,认为是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

有这样一位母亲,为孩子总是发脾气的事情向我咨询。她说孩子才学会走路没几天,一看到梯子就会大声地喊叫。如果抱着她走楼梯,她就会非常愤怒。

母亲很不理解其中的原因,女儿的表现让她很头疼,只要抱着她上下楼梯,她的反应就特别不正常,不但会显得烦躁,有时候还会哭。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是很明显的,孩子在上下楼梯时的反应并不是母亲想的那种巧合。小女孩其实就是想自己亲自爬楼梯,她对台阶有着极大的兴趣,想把自己的手和脚放到台阶上。

在孩子的心中,爬楼梯比在草地上好玩,因为脚放在草地上,就会被草盖住,同时,她的手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

乱跑和四处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就像是儿童都喜欢滑梯,长时间在上面滑上滑下那么都不会觉得疲惫。

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喜欢在大街上跑来跑去,可是他们的灵活性让人吃惊,因为这些孩子可以自然地躲过车辆。

虽然这样的活动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可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会像富家子弟一样内向,而且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也不会像他们一样迟钝。

其实,这两种孩子都是不幸的,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都没有为他们真正地做过什么。穷人家的孩子被放在一个极其危险的环境中,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富人家的孩子虽然生活环境安全,可是父母却主观限制了儿童的很多活动,对儿童的行动也有一定的控制性,而且这些错误的行为还被说成是为了保护儿童。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切,应验了弥赛亚所说的“无所适从”。这是成年人的错误,成年人应该给孩子练习走路和活动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