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影子家庭:配偶出差症候群
6064400000015

第15章 随军驻防的生活

成茜是在海军陆战队中长大的,她们全家随担任中校的父亲从一个基地迁到另一个基地,从南海舰队到东海舰队,又从那里转辗来到部队驻防在大连的北海舰队。他们每到一处,就种上一棵迁徙树。故地重游,但见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火树。成茜自己也嫁了一位海军陆战队队员,孩子也像当年她随父亲北移一样,随着他们过着东飘西流无根的生活。迁徙虽然给他们婚姻家庭带来不稳定,但她深信孩子从中获益良多。

邵逸超是一位空军上校的女儿,父亲在1996年那场台海危机中担任飞行联队队长。早在越战攻打谅山时他就开始了战斗机飞行员的生涯。越战结束后,爸爸的部队一直驻扎在浙江沿海某地。邵逸超记得,父亲每次远征给家人带来的恐惧。她说:

“每次爸爸出征,我和妈妈都隐隐有一种他回不来的不祥感。当别人的家庭全家欢聚一起的时候,我的爸爸却在保卫祖国的领空。每当他不在家的时候,我都在唱着那首‘一路平安’的歌,心中默默地祈祷爸爸能安然无恙地归来。”

长时间的分离是平民远游者和军职远游者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军队生活就意味着分离和迁移,婚姻夫妇从结婚一开始就要为这种情况做好心理准备。除了短暂的探亲,军人一走就是一年,甚至几年。碰到军队有秘密任务要开拔异地,军人音讯杳无,有时通信都成了困难的事。然后是相隔很长时日后突然归家省亲,匆匆的几天又说要走,随之家中又人去楼空了。

对军职远游者,我国有很好的军属制,妥切、详尽、彻底的互助制度从军队一直延伸到地方,使远离家人的军人少了一份后顾之忧。但再齐备的互助网,也无法解决军职人员与配偶、家眷之间长期分居两地的渴慕之情。军人在驻地、在前方思念着刚刚结婚就离开的年轻美貌的妻子;在远离几千公里之遥的家人和孩子正等待着军人的远归;妈妈对孩子充满深情地讲述着孩子从未谋而的作为军职人员的生身父亲的故事。

另一个与平民远游者的差别是家眷对国家坚贞不贰的忠诚。在一般平民家庭中,成员把远游者出门在外视为提高全家财务能力的必要手段,然而军人的眷属却必须时时体认,远游者是在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身在军中

裘高堂是华东地区某空军部队的战斗机飞行员,他在自己家乡娶了一位女子。婚后前两年,他们住在条件优越的S城,接着被调回N城,一年后当孩子快出生时,又被调驻浙江省。几度迁移、文化差异以及经常分离的军队生活开始折磨他们。幸亏他们有可以求助的地方。

通过部队和地方各种家庭服务中心计划,辅导人员能提供资料及方案协助需要帮助的人,包括财务困难、压力的控制、孩子幼托亲职工作、婚姻问题,以及如何保持开放、坦诚的沟通。除此之外,这些中心还提供各式各样的课程和讨论会,研讨军中生活的挑战,建议应付技巧,以成功克服这些挑战。

文化差异虽然不是军中生活中惟一挑战,但由于军人及其家眷经常驻守全国各地,这个挑战对他们来说就显得较为严重。

如何照顾军人的孩子

军人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这一点和平民远游配偶家中毫无二致。但在军人家庭中,实现期望就如同部队的军事训练的观念一样严格。军人普遍重视孩子个人的优异,包括健康、教育及伦理道德的培养,也包括家庭。然而与平民生活有别的是,军队提供丰富的计划、军事训练以及互助网,以积极地指导、灌输这些价值的实现。至于经常迁徙带来的问题又如何应付?这可以从成人、孩子那儿听到正反两面的说法。

一位陆军战士的妻子说:

“因为我们经常搬家,所以女儿较擅长处理与人交往相处的关系,以及知道哪些是值得交往的朋友。”

基美华在空军家庭中长大,她说:

“我了解全国各地的人其实都一样。我很喜欢到各地旅行和认识新朋友。和朋友分别当然很难受,但是不管搬到哪儿,最后总又会在某地再碰到一些老朋友,所以并不一定每次搬家就会和所有的朋友分开。再说,与老朋友分离了,我接着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杰成克在海军家庭中长人,他说:

“我痛恨搬家。从小就下决心,等我长大后一定不要找一个每两年就得搬一次家的工作。我也确实找到了这样一份工作,现在我是会计师。”

为了顺利度过搬家后的过渡期,某军区提出以下四点建议,帮助流动性大的军人家庭养育孩子:

帮助孩子培养一项成就,也就是说,帮助孩子发掘一项才华或兴趣,然后加强培养,使他在这一方面出人头地。这可以作为他进入任何一个新的学校及交游圈的起点,也可作为情感寄托,并建立信心。

小心为孩子安排学业课程,在孩子上中学时,就开始研究各大学科系,以了解各校各科系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孩子找一个能够提供良好基础教育的中学,为将来考大学尽量做最好的准备。

鼓励孩子加入社团组织,例如共青团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组织等。由于全国各级地方都有共青团组织,孩子每到一地便很快可以在地方上参加各种团队活动。他们很快与当地平民孩子融入在一起,他们当然可以尽情表现。成功的孩子能持续获得成就感。

建立一个坚固的核心家庭。在流动性大的家庭中,生活亟需稳定感,孩子也需要父母不断证明他们的爱。这种稳定性能平衡全家在搬迁中的动荡。

帮助成人军眷应付情况

S城“海军家庭支助计划”的主持人陈奇伟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应付技巧,而我们仅提供他们大方针。从一个人加入军中大家族的那一刻起,就有人在旁关心照顾她,有随时可以求助的人、有能提供经验的人,无论这个家族成员想知道的是丈夫工作在外时如何应付孩子,甚至如何处理个人婚姻与家庭问题,都会有人在一旁伸出援手。”

华北某部“空军家庭服务计划”的主持人华伟说:

“如果夫妇之间爆发争吵,很可能就是发生在这身心张力极大的时刻。我们总是尽最帮助他们能顺利迁移,尤其是要迁到边远地区时,我们会找来在那个地区经验丰富的人,提供搬家当事人当地的气候、文化和人文环境等等,与他们讨论搬迁中的实际细节。”

军人赵安平说:

“以往,军人配偶只是一个随军家属或妻子角色,现在情况不同了,大多数军人的妻子为生活或个人原因的要求同时还是一个全职工角色。当迁移在即时,这便成了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G城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家庭服务中心”主持人周明竹说:

“‘就业资源中心’的设立是一件新生事物,在我们中心设有资料交换处,能够为陆战队队员的妻子在地方上的就业提供工作机会。”

这类就业资源中心在我国陆海空三军中刚刚兴起,这不但有助丁在基地外工作的军人配偶找工作,并且也帮助那些数量日渐增多的军人夫妇加强沟通,所谓军人夫妇是指配偶双方都任军职。他们的情形类似于前述的旋转式远游配偶,他们常常交替出外执行军队任务,有时一有任务就是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军中辅导人员不断地给他们以忠告,即他们需要和平民一样的沟通。在迁移前,要互相沟通各种感受、担心以及资料情况。在执行任务期间,用信件、包裹及录音带沟通。重聚时要沟通,但也要记住,在远游者离家在外期间,家庭成员因为家中某个人甚至两人的执行军中公务都有了改变时,更应有沟通机制。

军人毛文立说:

“有时候沟通是军人们的一个困难,这时因为他们特有的工作性质使然:第一、军人随时都处在备战状态;第二、在按一个电钮就会引发电了大战的当今,作为军人必须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军事秘密不可外泄。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军队特色带人了家庭生活中,使军人的家庭带着几分庄严和肃穆,更给家庭带来违莫如深的氛围。”

军人生活和平民牛活一样,成功的关键在于态度。如果你应付军旅生活的方式是视而不见、跺脚或放声尖叫埋怨,你可能错过很多随改变而来的美景和机会。而军队应尽量建立一种应付军人特殊军旅式生活的变通制度来,这一制度得以向军人乃至军人的家庭提供服务,向他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好因随军驻防带来的一切后顾之忧。这是当代军队和可能爆发战争时所急待解决的军队“后勤”问题。而作为军职当事人也应伸出双手,握住这些伸向他们的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