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6059200000008

第8章 天降地生的祥禽瑞兽

在汉代,人们非常相信祥瑞,《宋书·符瑞志》中记载的各种符瑞在汉代皆有出现,仅在汉画上表现出来的就不下百种,能说出名的有数十种之多。祥瑞图最集中的是嘉祥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且有榜题。遗憾的是,此二石皆漫泐(mànlè,侵蚀裂开)严重,图像已不可识,榜题也只剩残字断篇。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中室西壁上的祥瑞图也很集中,且多有榜题。除这两处外,各地出土的画像石砖上都散有祥瑞画,有的场面也很大,如山东滕州龙阳店出土的画像石,但它的祥瑞动物种类较少。

汉画中所见祥瑞大致可分为四类:动物、植物、器物和自然现象。其中以动物为最多,数量超过其余三类总和的几倍。

祥瑞动物有:龙(应龙、黄龙)、自虎、凤、鸟(比翼鸟、重明鸟、三青鸟、五头鸟、朱鸟、鸩鸟)、白鹤、白燕、白乌、麒麟、鱼(比目鱼、白鱼)、兽(比肩兽、六足兽、开明兽)、羊(福德羊、玉羊)、马(玉马、泽马、天马、白马)、赤罴、渠搜、鹿、梼杌(táowù)、马腹、熊、飞廉、疏、狐(九尾狐、白狐)、玉兔、蟾蜍、豹、山神、天禄、大螺、天狗、穷奇、桃拔、玄武、灵龟、白狼、蓐收、句芒等。

祥瑞植物有:(míng)荚、玉英、嘉禾、灵芝、连理树、三株树等。

祥瑞器物有:神鼎、银瓮、玄圭、玉圭、璧流离、金胜、玉衣等。

自然现象有:长虹、甘露、澧泉、浪井、景星等。

汉代人认为,凡有祥瑞出,必然有相应的事,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龙的形象在汉画像石、砖上所在多有,形态各异,有单体龙、有群龙率舞、有驾车龙、有仙人戏龙骑龙、有双龙盘结、有二龙穿璧、有龙虎斗、有龙凤呈祥,可谓不一而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朋暗、大小、长短皆由自己,既能飞升登天,又能潜入水中,能耐之大确实令人折服。难怪古代皇帝都要自称是真龙天子,在专制的社会里,皇帝确如人中龙,权力至高无上,可以为所欲为。

龙受人重视、受人崇拜,还有一个原因是它能导人升仙。《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黄帝乘龙升天的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连汉武帝听说这个故事后,都想学黄帝乘龙升仙,社会大众就更不用说了。

龙有四种。苍龙是天上东方七宿的首领,即苍龙星座,河南南阳县蒲山阮堂画像石上有其图像。

青龙。它和苍龙一样代表东方。实际上,苍也是青色,只是叫法不同:天上的苍龙星座叫苍龙,地上的东方之神为青龙,约定俗成,易则不妥。

应龙,指有翼之龙,从郭璞“应龙,龙有翼者”之说。应龙是水龙,曾助黄帝战蚩尤。《山海经·大荒东经》里说:“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叫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又更明确地说:“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这里说应龙“不得复上”,也就是不能升天了;但《淮南子·主术训)却说:“应龙乘云而举”,意思是应龙乘云升天,可见古人对此有不同认识。《览冥训》还说应龙驾雷车,江苏铜山洪楼祠堂画像石上的雷公车即由应龙驾牵,可见其说在汉代有群众基础。更有意思的是,《坠形训》竟然排出了应龙的谱系:“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人说龙生九子不为龙,都变了种,而这位应龙竟不是龙种,而是毛犊所生,它生的儿子也不是应龙,而是建马。毛犊和建马为何物,今已不得而知,但一代一变,可叹生物进化之速。

黄龙。《宋书·符瑞志》中说,黄龙是四种龙的首领。统治者不滤水竭泽而渔,道德感动了深渊水泉,那么,黄龙就会在水池游荡。黄龙到底是群龙之长,它“能高能下,能细能大,能幽能冥,能短能长,乍存乍亡。”

《艺文类聚》卷98引《瑞应图》也有类似说法。因此,我们无法确指其形象。

白虎既是四方神之一的西方神,在天上主持白虎星座,在地上代表西方,也是瑞兽之一。《宋书·符瑞志》中说,如果统治者不暴虐,那么白虎也会变得很仁义,不伤害东西。可见白虎这种瑞兽脾气是能变化的,若逢乱世,它也会趁火打劫。《风俗通义》则对虎评价较高:“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后汉书·礼仪志》中也说:“画虎于内,当食鬼也。”

可见汉代人认为虎是驱邪的猛神。在画像石墓门的铺首衔环上方常刻有血口大张、威猛无比的白虎。

凤凰是最有名的吉祥鸟,是天下安宁的标志,画像石、砖上刻其图像大概正取此意。《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海内经》也有类似说法。这凤凰是何等了得,儒家的仁义礼德信,它都具备,还兼有道家的自为自在,所谓见则天下安宁,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儒道合一则天下安宁。

《淮南子·本经训》中说:“覆巢毁卵,凤凰不翔。”《白虎通德论·封禅》中则说:“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骐辚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难降,白鹿见,白乌下。”《宋书·符瑞志》中说:“凤凰者,仁鸟也。不刳胎剖卵则至。”可见,古代的思想家已经在号召人们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又是两千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比肩兽的形象在武梁祠屋顶后坡上原来是有的,现已残而不存,只知榜题曰:“比肩兽,王者德及鳏寡则至。”《宋书·符瑞志》和《瑞应图》延用了这一说法。

《尔雅·释地·比肩兽》指出,比肩兽在西方,名字叫蹷(jué)。

开明兽就是通常所说的九头人面兽,山东汉画像石上常见其形象:嘉祥花林和纸坊镇敬老院画像石上的开明兽为坐姿,九头皆戴冠;临沂西张官庄画像石上的开明兽长有长粗主颈,其上生三个头,两侧各长三个支颈,颈端各生一个小头,戴笼冠;滕州市黄安岭画像石上的开明兽作走姿,九头由前向后一字排开。

开明兽(山东滕州)

《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又说:“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由此可见,开明兽是为西王母等神仙看门的,是守卫之兽,有它自然也就有了安全。

我们认为,像九头人面兽这样的所谓怪兽,并不是《山海经》等书的作者或汉代石刻艺人凭空创造的,而是根据怪胎和物种变异后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在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连体婴儿,多腿牛、羊等现象出现,在古代纯自然繁殖、进化的时候,这样的现象会更多。由于形象奇特,人们认为它们也有奇特的能力。

麒麟在江苏邳州燕子埠画像石墓后室门柱的榜题上写作“骐”。根据《宋书·符瑞志)的说法,麒麟的形状是“麇(jūn,即獐)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将燕子埠的“骐”图与之相对照,确实有些吻合。该书还对它的品行进行了称赞,说它“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足,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污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纲。”“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春鸣曰扶幼,夏鸣曰养绥。”麒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呢?“不刳胎剖卵则至”,“明王动静有仪则见”。《淮南子·本经训》也说:“刳胎杀夭,麒麟不游。”《艺文类聚》卷98引。《孝经援神契》中说:“德至鸟兽,则麒麟臻。”意思相近,都是说,只要统治者好好保护动物,麒麟就会出现。

比目鱼的形象是二鱼相并,各生一目。武梁祠屋顶后坡上原有其图像,旁刻榜题:“比目鱼,王明无不衙则至。”《宋书·符瑞志》的说法与此有异:“比目鱼,王者德及幽隐则见。”《艺文类聚》卷99引《瑞应图》又说:“比目鱼,王者明德则见。”不管怎样,君王必须有德行它才出现。

比目鱼是重要的祥瑞,管仲在劝齐桓公不要封禅泰山时,就曾提到它。他说:“东海至比目之鱼,西海至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可见,身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也不能算有德。

灵芝,又称芝草,在画像石上也常出现,或是仙人持灵芝侍奉西王母,或是女娲手执灵芝。《宋书·符瑞志》中说:“芝草,王者慈仁则生。食之令人度世。”《太平御览》卷873引《孝经援神契》则说:“王者德至于草木,则芝草生。”由于芝草能“令人度世”,统治者都想得到它。但芝草拿在仙人手中,要想得到它很不容易,必须德及草木,与自然和平共处才有希望。

荚是一种树,武梁祠屋顶前坡第一层上有其图像,树干左右各有七个小枝,其上有圆形果实。《白虎通德论·封禅》中说:“荚,树名也。月一日生一荚,十五日毕,至十六日去荚。故荚阶生,似日月也。”该书认为“官位得其人则生,失其人则死。”《宋书·符瑞志》中说:“尧时生阶。”可见,想见荚,必须德比尧舜。

连理树,又名木连理,两树交缠上长,不相分离。武梁祠屋顶后坡原有其图像,旁刻榜题二行:“木连理,王者德纯洽,八方为一家则连理生。”《宋书·符瑞志》延用这一说法;《白虎通德论·封禅》则说:“德至草木,朱草生,木连理。”显然,在汉代,人们对木连理就有不同认识,但以其为祥瑞则是共识。后来,连理树演化为夫妻恩爱的象征,即通常所谓:“在地愿作连理树,在天愿作比翼鸟。”

嘉禾是一种大禾,陕北画像石上有其图像,和一般禾苗并无多少差别。《宋书·符瑞志》中说:“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穗;于夏德,异本同秀。”《太平御览》卷873引《孝经援神契》则说:“王者德至于地,则嘉禾生。”

据《白虎通德论·封禅》记载,西周成王时,有三棵禾苗分别生长在三亩地中,却同生一穗,大小和马车差不多,能把箱子装满。当地人把它收获之后献给朝廷,成王见到后,不解其意,就去问周公,周公说:“三苗为一穗,天当和为一乎?”后来,果然有越裳氏通过九重翻译来见成王。

甘露乃天所降。甘肃成县李翕五瑞碑上有甘露,旁刻榜题:“甘露”,“承露人”。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中也有其榜题。《宋书·符瑞志》中说:“甘露,王者德至大,和气盛,则降。”书中所记发现甘露的次数竟达170起,到底是露水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