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口气读懂1000个文学常识
6057600000008

第8章 向新文学的过渡——中国近代文学

299.“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300.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小说明显地表达了人们对贤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认识价值。小说绘声状物,保留了宋元以后说话艺术的明快、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能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结合。特别是对侠客义士的描绘,各具特色,富于世俗生活气息。《三侠五义》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影响十分广泛。

301.文人理想的寄托——《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姓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在书中,作者虚构了一个理想的故事:清康熙、雍正时,清官安学海遭贪官陷害,其子安骥为救父难只身远行,于途中遭人算计,为侠女何玉凤(十三妹)所救。何玉凤说合安公子与同时被她救出的民女张金凤成亲。之后,何便隐遁避世。安父为报十三妹之恩,挂冠辞官,四处找寻,终于澄清何玉凤的身世原为将门之女,何玉凤也从安父那里得知自己的身世,此时,其父仇人已被朝廷所除,大仇已报。何在众人劝说下,终改决意出家为父母守丧一生之言,也嫁与安骥。

302.对农民起义的丑化——《荡寇志》

《荡寇志》,中国清代小说,作者俞万春,字仲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荡寇志》作于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1826~1847)间。俞万春有感于嘉庆以后封建帝国严重危机,积极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要“杜邪说于既作”。他非常不满《水浒传》梁山泊受招安等内容,为抑制《水浒传》的影响,因此接其70回以后,续作此70回。《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写,告休管营提辖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却不“落草为寇”,而是忍辱负重,以杀害起义军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但小说文字精练流畅,写陈丽卿受迫害情节,亦具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颇具匠心,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

303.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施公案》

《施公案》,中国晚清小说,又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共8卷,97回。作者不详,大约由于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文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小说的中心人物施仕纶,实即康熙年间施世纶,曾任扬州、江宁知府、漕运总督等官。但书中许多公案题材和情节,大都出于虚构。小说从施仕纶作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上总督时止。所作之事,不外“审案”和“剿寇”。另一主要人物为出身绿林而归依朝廷的侠客黄天霸。情节比明代公案小说稍加曲折,断案之外,又有私访遇险之事。书中大小10余案,大都靠托梦显灵、鬼神鉴察来解决,灵怪色彩很浓。小说语言通俗,类似口语,但粗糙庸俗。其善于铺排,则具有民间通俗文学的特点。《施公案》标志着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

304.近代狭邪小说之先河——《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共60回。作者陈森,字少逸,江苏常州人。他科举不得意,道光中寓居北京,熟悉梨园旧事,遂以清代乾隆、嘉庆中优伶生活为题材,写出《品花宝鉴》前30回。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自广西返京,始成全书,全书共60回。作者以优伶为佳人,狎客为才子,将二者之间写得情意缠绵。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袴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亦是一种病态生活的反映。此书实开近代狭邪小说之先河。

305.第一部以青楼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花月痕》

《花月痕》,清人魏子安作,此书是清朝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疾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建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韦疾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

306.方言小说先河的开创者——《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清末小说,作者韩邦庆。它是我国清末一部以妓院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它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二人从农村来到上海,为生活所迫,终至堕落的故事为主线,以上海妓院为中心,旁及官、商各界,为我们塑造了一批遭遇不同、性格各异的妓女、老鸨、嫖客、仆役形象;其穿插藏闪的艺术结构、平淡自然的白描写法,历来为人所称道。书中人物对话全用苏州方言,生动活泼,开创了方言小说的先河。

307.诗界革新导师——黄遵宪

黄遵宪,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著作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308.“我手写我口”——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早在1868年黄遵宪就提出了“我手写我口”(《杂感》诗)的主张,而诗界革命倡导者则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梁启超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作为诗歌创作纲领,要求取法西方,认为“得之可以凌轹千古”,表现了倡导者们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与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努力。黄遵宪不仅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而且以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被梁启超赞扬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诗界革命冲击了封建复古主义、形式主义文学,部分诗作品起到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强调“旧风格”又束缚了诗歌的彻底变革。随着改良派政治上的没落,诗界革命的旗帜也就逐渐收起了。

309.“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小说界革命

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其次,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第三,揭示了小说具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梁启超这篇呐喊“小说界革命”的文章,文胜于理,激情掩盖了创造性的缺乏。他不仅对“群治”、“新民”、“新小说”等当年时尚语汇未及仔细说明,而且把小说推到了云端之中,让其承担了无法充当的社会角色。

310.封建社会崩溃前夕的官场解剖——《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作品。《官场现形记》是一幅封建社会的官僚百丑图,曲妍尽态,呼之欲出。《官场现形记》是一部优秀的谴责小说,具有诙谐讽刺的现实主义特色。

311.光怪陆离的社会诸相的写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历记自1884年中法战争以来的二十年间所见所闻的各种怪现状,勾画出一个到处充斥着“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的鬼蜮世界。作者直面现实人生,对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显示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肌体的溃烂不堪。与《官场现形记》有所不同的是,此书还塑造了几个正面人物形象,以寄托作家的理想和追求,但这些理想人物都毫无例外地走向悲剧结局,“道德救国”、“实业救国”也均告破产,反映了作者追求与幻灭的心路历程。

312.小说艺术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四方的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得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