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口气读懂1000个文学常识
6057600000002

第2章 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2.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命名为《楚辞》。此后,《楚辞》成为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的代表作浪漫主义长诗《离骚》,与《诗经》并称“诗骚”。《离骚》通过表现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决心以身殉志的悲剧,表达了他为国为民而战斗不屈,“九死而不悔”的精神。

3.情韵并美,文采照耀——《左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300年历史的史学名著,属于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谷梁传》一样,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或《春秋内传》。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左丘明。《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4.中国最早的国别史书——《国语》

《国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记载史实的时间,上起西周周穆王征犬戎(约公元前976年),下至韩、赵、魏灭智伯,共约500年间的历史。《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写作风格以纪实为主,注重客观描写,以其缜密、生动、精练、真切的笔法,在历史散文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5.谋臣志士的纵横捭阖——《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西汉时刘向整理完成。全书共33卷。《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的汇编。该书叙事生动形象,记述了不少完整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刻画人物绘声绘色,个性鲜明,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20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政治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并把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此外,书中主张“性善论”,具有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全书充满论辩性和艺术感染力,语言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8.汪洋辟阖,仪态大方——《庄子》

《庄子》是庄子学派关于伦理、哲学、政治、人生、学术的论文汇编,是道家的经典之一。《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大方”(鲁迅语),也是先秦散文的一部杰出的作品。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体物入微的描写,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怪异与灵动的风格。作者并不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再现生活,而是用丰富的想象、离奇的夸张,以及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去写意抒怀。《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历代作家几乎无一不受到它的熏陶。

9.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墨子》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思想的根本精神是自苦利人。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以利人为义,亏人自利为不义,以是否利于人民作为衡量是非的重要标准。他的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都体现了这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