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不美丽的东西,但是其中最丑陋的便是“自大”。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带着陶醉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的人!”“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狂热地呐喊,“他给人以宽广无私的施舍。”“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啊,他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第二个伟大的拉比!”信徒们陷入了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了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犹太家长经常给孩子讲的这则《谦虚的拉比》的故事,就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狂妄自大的拉比的愚蠢。
犹太人认为,当一个人自满自大时,就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谦虚以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自满自大的人很容易犯错。因此,《犹太法典》虽不认为自大是一种罪过,但却认为它是一种愚昧。有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周围的任何人却不可能那么重视自己,因此他厌恶别人的漠不关心,同时更为自己没有达到更高的目标而生气,于是就会产生过度的自我厌恶。在犹太人看来,这也是自大的一种。这种自我厌恶和虚荣心是互为表里的。
犹太人常说:“如果自己的内心已由自己占满,就再也不会有留给神住的地方了。”因此在犹太人中,在夸奖别人之前,绝不会夸奖自己。
犹太人告诫孩子们不可自大时,常引用《圣经·创世纪》做比喻:在《创世纪》中,神首先分开了光明和黑暗;再分割天空和地面;并将地面划分为水和陆;然后他开始创造生物;到了最后才创造人——亚当;因此,甚至连跳蚤都比人早到这个世界,所以人有什么了不起呢?就是在动物面前,也没有耀武扬威的资格。
同时,犹太人教育孩子要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犹太法典》对谦虚有很严格的规定。告诫人们说:“即使是一个贤人,只要他炫耀自己的知识,他就不如一个以无知为耻的愚者。”
中国古代也流传着一个有关做人要谦虚,不要狂妄自大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从前,有个小国,国土面积极小,人口稀少、土地贫脊,物产也极少。可是那个国家的国王却非常骄傲、自以为他所统治的国家是天下惟一的大国。有一次,一个国土面积大概是该国10倍的大国使臣访问该国。这位国王在和使臣谈话的时候,竟不知高低地说道:“你国与我的国家比起来,究竟哪个大?”所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用来比喻妄自尊大的人。
如上文中国王,自大者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也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盲目自高自大。
人的某种盲目性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他们对某种事物缺乏深刻的了解。人的高傲或者自卑,也是由于他们对自身缺乏一定的了解所致。实践证明,人们只有对自己有了透彻的了解,那他才会将自己置于恰当的位置,做到有自知之明。这里,如何认识自己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不论是上司还是下属,既然都是人,那么他们都会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以男性为例,他们对爷奶来说是孙子,对爸妈来说是儿子,对妻子来说是丈夫,对儿女来说是爸爸,对哥姐来说是弟弟,对弟妹来说是哥哥等等。再以上司乘专车外出开会为例,此时上司和司机,一个是前去参加会议,一个是为了保证参加会议者能够及时到会,二人志同道合,可谓同志;第二天饭后,二人同逛商店,相互出主意购买各自喜欢的东西,彼此可互为参谋;晚上有文艺节目,司机非常想看,可上司却想和他下象棋,司机便成全了上司的意愿,二人可谓是朋友;上司在街上遇到歹徒的纠缠,司机挺身而出,为其解除了麻烦,此时的司机可谓是上司的保镖,如此等等。类似以上角色,决不会以人的职务来划分。
上述事实说明,一个人的角色多种多样的,职务的角色仅是一个人众多角色中的一种。角色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决不可能固定在一种方式上。一个人,尤其是做上司的人,如果他能够认清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就能够做到从事的事业也一定会顺利和成功。可以说,分析自己的多种角色是人们能够做到有自知之明的思想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要想做到自知之明是不可能的。
“夜郎自大”者好大喜功,属于功劳型。这里的功劳型并非真正的功劳型,是专指那种自以为对某个领导成员的任命等帮过“大忙”的人,例如说些好话,拉了选票等等。这种人视野很狭窄,闭口不讲受命者的功绩和才干,看不到组织的力量,无视群众的作用,常常在人们面前借夸夸其谈以炫耀自己。因他也曾说些好话,拉过选票,所以就“居功自傲”,甚至使领导受之驾驭。一旦被驾驭,就可能会在工作的协调中失去平衡,先是在部属中,继而在领导成员中形成积怨,经常导致新的矛盾。功劳型的人将自己应享受的民主权力当作要挟领导的资本,一旦目的达不到,就会散布不满情绪,腐蚀领导班子的团结。
此外,法典还对自大的危险提出了警告:“金钱是自大的捷径,而自大是罪恶的捷径。”
犹太家长时常告诫孩子:不把内在显现给别人看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不自大,也是犹太民族处世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