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血健骨养生太极拳
6054300000012

第12章 循序渐进是常道,初、中、高级慢慢来

很多选择练习太极拳的朋友,都是为了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难免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希望立刻见到效果。有的为了增强功效,就把练习次数和频率增加个好几倍,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还有些练习者连基本的拳架都还没学会,就开始追求内劲。

这些练习者都忽略了一个常理,我们练习太极拳,一定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太极拳有三个主要的阶段,绝对不能颠倒次序。

第一个阶段是学习拳架。拳架指的是太极拳套路中的姿势变化和动作的运行路线,它是太极拳的基础,将动作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端正每一个动作,在这个基础上来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第二个阶段是学习身法。身法是指拳术练习中对身体的要求,在太极拳中,指的是以腰部的灵活运动为基础,松腰沉胯,保持身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带动四肢运动。掌握身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先选择最基础的一两条身法进行练习,等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增加其他的身法。

第三个阶段是学习内劲。顾名思义,内劲就是蕴藏在内的一种劲,它是太极拳的精湛之所在。关于太极拳的内劲,近代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陈鑫的观点是这样的:以意行气,轻轻运动,发于丹田,运行骨缝之内,再由骨缝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两手尖、两足尖);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一种棉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劲;功夫越深,内劲的质量越高。

总的来说,只要按照上面所说的三个阶段,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练习,就能将太极拳的基础打好,进而取得更高的练功效果。

§§第三章 防大于治,太极拳手把手教你爱身体

1.你要滚瓜烂熟记诵的动作——基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等

所谓基本动作,就是指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动作。要练好太极拳的每招每势,要灵活自如地侧腰、转身、跨步等等,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基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身法以及眼法。手有五指,拇指分两节,其他四指分三节,手指的屈与伸、分与并、松与紧形成了多种手型,也丰富着健身的技法内容。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包括拳、掌、钩三种。

手法是指手臂的运使方法,按照手的部位和形状又可以分为掌法、拳法、肘法和臂法等,在这里统称为手法。太极拳的手法非常多,一共有掤、捋、挤、按等 15 种。

步型是指步子的样式与类型,腿与脚的相互配合,通过髋、膝、踝等关节的不同屈伸,使下肢在静止时呈现出各种造型,通过步型练习,可以增加腿部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固性和步子的灵活性。

太极拳的步型有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开立步以及横裆步六种。步法就是指脚的运行方法,太极拳的步法,其实就是脚下的太极功夫,一共有上步、退步、跟步、侧行步与碾步五种。

此外,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中还有腿法、身法和眼法。下面我就详细地为大家解释这些基本动作,希望大家能够铭记于心。

基本手型

拳:弯曲五指,大拇指压在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上,这种手形就叫做“拳”。注意要握成实心拳,但不能握得太紧,而应该轻轻地自然地握住。

掌:稍微弯曲五指并分开,掌心微微向内含,使虎口成一个弧形,手指既不能刻意地用力挺直,也不可太放松而弯曲过度,这样的手形在太极拳中就称为“掌”。

勾:凡是拳术,大多都有勾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擒拿。它的基本动作是:五指指尖撮拢,弯曲手腕,手指和手腕要自然放松,食指、中指和大拇指三指捏拢,无名指和小指则可以屈于掌心。这种手形的特点是看不见手下你的钩尖,但是除大拇指外的四个指尖形成锯齿状,因此勾手又常常被称作“锯齿勾手”。做勾手时,手腕要保持松活,不能太过僵直。

基本手法

掤:以手搭棚来掩护身体,基本动作是:前臂由下向上、向前划弧,掤架于身体前侧,掌心向内,也就是朝着自己,高度与肩膀相平,注意着力点在手臂外侧。

捋:太极拳中,向旁侧的横力称为“捋”。具体动作是:两掌随着腰部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身体后侧,注意要稍微弯曲手肘,两个手掌的掌心斜相对。

挤:用后手贴近前手的手臂内侧,然后两臂同时用力向前挤出,好像在用力向前推一个物体一样;双手挤出后,双臂要撑圆,形成两个臂弯,位置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放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在做这个动作时,手臂一定要用力,要有内劲向外发。

按:劲力向下即称为“按”,具体动作是:两掌同时从体侧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的位置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掌心朝前,十指指尖朝上;同时,稍微弯曲双臂,放松双肘,使肘部有向下沉的感觉。另外,向前按的时候,还要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这样做是为了使全身都向外发力。

打拳:又叫做“冲拳”,具体动作是:双拳收于腰间,两个拳眼分别朝向身体外侧,然后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之后,拳眼朝上成立拳。这时,双拳的位置是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裆就是两个裤腿相连的部位,同时微微弯曲两臂,肘部要放松,不能太僵直,将着力点放在拳面上。

贯拳:拳头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划弧横打称为“贯拳”。在贯拳的时候,要注意幅度不能过大,翻肘不可过早,拳打出之后,手臂不是伸直的,而是稍微有些弯曲,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上。

搬拳:翻转手臂,拳从上向前搬打,拳打出之后,拳眼斜向上,高度与头部相平,着力点在拳背上。

分掌:两手臂交叉于身体前侧,然后两掌想着斜前方与斜后方分开,或者向斜上方与斜下方分开;分开之后,前手停在头部前方或身体前侧,后手按在胯旁,微微弯曲双臂,手臂成弧形。

搂掌:搂掌是掌向着身体侧下方搂出的上肢动作,它的具体动作是:掌从异侧经过体前沿着弧线向下,搂经同侧的膝盖外侧,最后停在同侧胯旁,掌心向下,掌指朝前。注意在向下搂时,手腕不要向内弯曲也不要向后伸展,呈自然状态即可。

推掌:掌从肩膀上方或者胸前的位置向前方推出,即为“推掌”。掌推出之后,掌心向前,十指指尖向上,注意指尖不能高过眉头,也不能低于肩部,手臂要稍微弯曲成弧形,肘部自然下沉,不能太过僵直。

穿掌:穿掌分为上穿掌和前穿掌两种,是以大拇指领劲依次转至小指领劲向上穿或向前穿。它的具体动作是:掌从另一手臂的内侧伸出,或从另一侧的大腿内侧伸出。

云手:左右手在体前交叉向两侧划立圆的手法,称为“云手”。云手也有两种,右手在上方的是正云手,左手在上方的是反云手。我们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双手游移的动感就好像天空中漂浮的云朵,这就是命名为“云手”的原因。这个手法做到位了非常漂亮,注意两手的移动的幅度不要过大,手指高不过头,低不能过裆。

架掌:弯曲手臂向上举,将掌架于额前斜上方的位置,掌心斜向外。

采:在太极拳中,将采制对手的劲力称为采。它的具体动作是:掌从身体前方向斜下方划弧,最后按于胯旁。

抱掌:抱掌的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两掌掌心上下相对,在体前成抱球状,二是两臂在体前交叉,两掌错开,同样像抱住一个大球一样。注意两掌掌心上下相对时,在上面的那只手不能比肩高,在下面的那只手大约与腰相平,两掌撑圆,两臂要成弧形。

基本步型

弓步:又叫做弓箭步、弓登步。具体的动作是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横向之间注意要保持一定的宽度,右(左)腿屈膝向前弓,大腿斜向地面,膝盖与脚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微向内扣。左(右)腿自然伸直,以脚跟蹬地,脚尖稍稍向内扣,全脚掌着地。

虚步:右(左)脚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尖上翘,微微弯曲膝盖;左(右)腿屈膝下蹲,全脚掌着地,脚尖斜向前方,臀部与脚跟上下相对。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左(右)腿上。

仆步:一腿屈膝全蹲,以全脚掌着地,脚尖稍微向外展;另一只腿从体侧伸直平仆,腿部尽量靠近地面,全脚掌着地,脚尖向内扣。如果是左腿向体侧伸直平仆,就称为“左仆步”,右腿向体侧平仆,则为“右仆步”。

独立步:单脚则为独立,这种步型非常好理解,它是指单脚站立于地面,稍微弯曲膝盖,弯曲另一只腿并向上提,提腿的动作幅度比较大,腿部位置要高于腰部,小腿自然向下垂,绷直脚背,脚尖向下。

开立步:两脚平行分开,站立于地面,两脚之间的宽度不能过肩,两腿可以直立,也可以稍微弯曲双膝。

横裆步:两脚左右分开,步子的宽度与弓步大致相等,一腿屈膝下蹲,膝盖与脚尖垂直,脚尖朝向身体侧方,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朝向前方。

基本步法

上步:顾名思义,上步就是后脚向前进一步或者前脚向前进半步。

退步:退步就是前脚向后退一步。

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半步的步法称为“跟步”。

侧行步:从上面三种步法,我们可以看出步法的命名非常形象,从名字上就可以将步子猜出一二。同样的,我们从“侧行步”这三个字便可以大致推测出,这种步法是向侧面行走。的确如此,它的具体动作就是:两脚平行,依次向身体侧方移动。

碾脚:碾脚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外展或向内扣;另一种是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外展。

不管采用哪种步法,都应做到轻灵沉稳,虚实分明。前进的时候,应该脚跟先着地;后退的时候,则应该以前脚掌先着地。迈步的时候,脚跟要轻轻地着地,然后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待脚踏实地面之后,再提起另一只脚向前迈,像猫走路一样轻巧优美,切不可平起平落,这样步子会显得很沉重。

基本腿法

蹬脚:太极拳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腿法,它要求我们单腿站立,微微弯曲膝盖,弯曲另一只腿的膝关节并向上提起,然后小腿向上摆,脚尖向着自己身体的方向回勾,脚跟用力向外蹬,脚跟的位置要高过腰部。

基本身法

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身体要保持中正安舒,自然平稳,千万不要左摇右晃,东倒西歪。同时要以腰部为主轴,带动手臂和双腿运转,动作要灵活自如。

基本眼法

最后还要说说太极拳中的眼法,它有两个基本的原则:当我们保持某一个姿势不动时,眼睛要平视前方或者注视着双手;而在换动作时,则要到眼随手动,眼神要与手法和身法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