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的功能,主要是提供能量以濡养脏腑组织,而脏腑组织又可以化生气血。因此,如果气血不足,或是气血运行失常,必定会影响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气和血又依赖于脏腑而化生,因此,如果脏腑发生病变,不但会导致气血的失调,也会影响全身的气血,引起气与血的病变。”我讲解道。
“我知道,气血失调是指气血之间的关系失调,如气、血亏损等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小赵回忆着自己学过的知识说。
“对,我们可以把气血失调分为气的失常和血的失常。”我仔细讲解说。
01 气的失常
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一是气的生化不足;二是气的功能减退;三是气的运动失常,导致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病证的形成。
(1)气虚。气虚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或久病不愈致使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减退,导致气的生化不足等导致气虚弱。
气虚证当用补气法治疗,可用四君子汤为基础,灵活加减。四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2)气滞。气滞的病因主要为七情内郁,或因痰饮、食积、瘀血等因素阻滞气的运行,造成气机不畅,影响到脏腑经络的功能。
气滞证应行气导滞,可用越鞠汤:香附(醋炒)5克,苏梗3克,连翘3克,苍术4克,神曲5克,甘草1.5克,桔梗2克,黄芩4克,枳壳2.5克,山栀子3克,抚芎3克。
(3)气逆。气逆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所伤,或饮食寒温不适,或痰浊壅阻等因素,导致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从而形成脏腑气逆的病证。
治疗气逆证的基本方为:川楝子9克,炒元胡12克,黄连3克,吴茱萸0.15克,生白芍10克,甘草3克。
(4)气陷。气陷的病因主要是从气虚证发展而来。如果因为久病不愈,脾气虚损,致使清浊升降失调、清阳不升、中气下陷,则会产生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证,在脏器下垂的同时,经常会同时出现腹满重坠、便意频频、气短乏力、语声低微、脉细无力等症状。
治疗气陷证应升举下陷的脾气,可用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5)气闭。气闭的病因主要是情志抑郁,或外邪、痰浊等阻滞,或由于气机壅塞在体内,致使气血的运行受到阻碍,从而出现四肢厥逆、昏迷不醒等症。
(6)气脱。气脱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阳气严重虚衰,或因大出血、大出汗等致使阳气不能内守而外散脱失,出现突然衰竭的病证。由于气大量外散脱失,全身之气严重不足,气的各种功能突然全面衰竭,则临床可出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软瘫、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因为气脱多发生在疾病发展的危重阶段,如果救治不及,可能会导致死亡。
02 血的失常
血的失常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血的生化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二是血的运行失常,如血行迟缓或血行逆乱,从而导致血瘀、血热及出血等病证。
(1)血虚。血虚的病因主要是脾胃虚弱,生化血液的功能不足,或是因久病不愈,耗伤血液,或是因失血过多等所致。
血虚证可用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6克。
(2)血瘀。血瘀的病因主要是气机郁滞,或是气虚无力行血,或是痰浊、寒邪、实热入血,或是因为瘀血阻滞血脉等所致。
血瘀可导致脉络不通,血瘀处容易引起疼痛或肿块,并且在瘀血形成之后造成气机阻滞,加重病情,又成为血瘀的一种病因。
血瘀证可用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
(3)血热。血热的病因主要是外感热邪或寒邪,入里化热,伤及血分,或是由于情志郁结,五志过极,郁久化火,伤及血分所致。
血热证可用犀角大青汤凉血清热:犀角屑4.5克,大青叶4.5克,玄参4.5克,甘草4.5克,升麻4.5克,黄连4.5克,黄芩4.5克,黄柏4.5克,黑山栀4.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