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6054000000002

第2章 序言二

随着“中医热”的不断升温,学中医来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我在行医闲暇时,一直致力于中医科普读物的创作,结合自己20余年的临床经验,力求将晦涩的中医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大家。

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他们对中医的印象就是医生伸出三根手指给病人把脉,再看看舌头,就能把患者的症状说个八九不离十。其实脉诊与望舌只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的一小部分,中医诊断是一门实用科学,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经验才能很好地掌握。

《中医是如何诊病的》一书重点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基础知识和中医治疗的宗旨纲要,内容精练、简明易懂、实用性强、一学就会。

正确的防治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对患者的周密诊察和精确的辨证分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会有正确的治疗。只有认识疾病、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立竿见影。中医诊断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看病的第一步,是由基础到临床的桥梁,是治疗疾病的基础,是防治疾病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欢迎读者到名医堂诊断专家网(www。chinamyt。com)了解更多的中医科普知识。

希望本书能给您带来一些有用的健康知识,帮您学好中医诊断。当然,限于知识水平有限以及筹备仓促等因素,而中医知识又博大精深,本书难免有一些瑕疵之处,欢迎医学界的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误诊——患者难以承受之重

在关乎生命的众多医学概念中,误诊是最触目惊心的,误诊会让很多本来可以轻松治愈的疾病被拖延、恶化,使患者吃尽了苦头,给病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致人死亡。

哈佛大学针对美国医疗事故的调查显示,癌症最易被误诊,尤其是乳腺癌和直肠癌。据分析,美国的医疗误诊一年导致5万~10万人死亡。美国每年有120万人被医院诊断为癌症,其中1.6万人接受了不对症的癌症治疗。所以,癌症的误诊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在很多情况下会致人死亡。

案例一:肺癌被误诊为肺结核

据《南京日报》报道,2010年8月,王女士体检时在肺部发现结节影。她到南京市某医院挂了专家号,被诊断为肺结核,并给配了一个月的药。为确保万无一失,王女士到另外一家医院复查,经重拍CT,医生表示这不是肺结核,有可能是肺部肿瘤。王女士惴惴不安,于是到某专科三甲医院做了PET-CT,最终确诊为早期肺癌,并在9月底动了手术。

试想,若王女士没有去另外的医院复查,没有被确诊为肺癌,而是按照最先诊断的肺结核治疗,后果将会如何呢?

据台湾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组主任披露,岛内一年通报的肺结核病例约2.5万例,确定病例1.6万例,其中有6 000人在4个半月后改诊断,且竟有20%左右的人被更改诊断为癌症。也就是这6 000多人并非肺结核,却已经用药4个半月。同时,也因延误这4个半月,有可能让部分罹患肺癌的病人耽误了黄金治疗期,从第一期演变成第三或第四期的晚期肺癌。

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0年国内肺癌死亡率上升465%,肺癌已经成为中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目前中国肺癌临床确诊时,接近80%的病人属于中晚期,这就意味着不单肿瘤长得很大,甚至出现了脑转移、骨转移和腹腔转移等严重后果。由此可见,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多么重要。

案例二:直肠癌被误诊为痔疮

据《健康时报》报道,辽宁锦州56岁的高级工程师张女士,从2006年开始便有断断续续的大便出血症状,肛门还有下坠的感觉,在附近的医院被诊断为痔疮,并用痔疮膏治疗,出血有些好转,再配合热敷,肛门下坠的感觉也好了很多。张女士由于工作繁忙,就没有对病情加以重视。直到两年后,张女士大便出血的情况更加频繁了,而且大便基本上排不出来。她来到北京某三甲医院的肛肠科就诊,被确诊是晚期直肠癌,而且发生了骨头和淋巴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仅仅过了两周时间,张女士就离开了人世。

目前,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癌症的第二位。直肠癌发病过程较长,完全可防可治,但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人发现。到一定阶段,出现便秘、便频、便血等症状时,却又有八成被误诊为痔疮、痢疾。很多情况下,直肠癌不是自己误判就是被医生误诊,甚至有患者误诊后错误治疗半年以上才被发现,以致延误了病情。

案例三:胃癌被误认为慢性胃炎

据《中国日报》报道,21岁的小苏经常感到恶心、腹胀、烧心、反酸。因为小苏在高中时就患有慢性胃炎,所以她对自己病情并不在意,难受得不行了,就吃点胃药。2011年元旦假期,家人带小苏去某大学附属医院看病,经胃部活组织检验,小苏被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医生们十分遗憾,小苏其实在3个月前已经出现了胃癌的早期症状,只是被她自己忽略,也被胃药掩盖了。

据调查,胃印戒细胞癌占胃癌总数的16.8%,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是一种进展快、预后不良的肿瘤。大约有42.1%的人会被误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胃癌早期会有反酸、嗳气、烧心、上腹隐痛或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听起来与胃药广告里说的很像。也有一些患者的疼痛类似于溃疡,用抗酸剂可缓解。因此,很多病人依靠胃药过了很久,反而掩盖了胃癌的症状。

由于早期胃癌的症状较轻,再加上知识缺乏,我国胃癌病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患者发现自己患有胃癌时,已经分期偏晚了。国内胃癌防治的现状是“一高三低”:发病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根治率低,五年生存率低。在日本,由于广泛进行筛查,早期胃癌占新发现病例的50%~60%,韩国为30%~40%,而中国早期胃癌的比例不超过10%。

误诊难以杜绝,我们该何去何从

作为医生几乎没有一个不希望手到病除、妙手回春,至少也希望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误诊在医疗实践中是一种难以杜绝的现象,由于病人情况各异,许多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十分相似,因此误诊可能是医生的主观判断错误,也有患者对医生的误导因素,还可能因为病情过于复杂,目前的医学技术无法确诊。从上文的多组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误诊”是很难杜绝的。

误诊的伤害令患者难以承受,如癌症的误诊已经令很多患者失去了生命。由于癌症临床表现的多变性和非特异性,加上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足,不仅使癌症的早期诊断难上加难,而且容易产生很多误诊,使癌症的误诊普遍高于其他病种。癌症的误诊使早期的病程演变为中晚期,令患者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误诊难以杜绝,我们只能尽量避免。拙作《回春有术——陈华丰新说肿瘤中医调治》也介绍了癌症的自我诊断法,针对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诊断明确、早期治疗疾病。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要依靠医生,还要求广大群众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只有充实的知识,才能早期发现疾病,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使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能得到最佳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