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彩纷呈的昆虫世界
6053400000074

第74章 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

昆虫微生物病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两个,这就是防治像蚕和蜜蜂等有益昆虫的疾病和利用微生物驱除害虫。在日本,前者,特别是对蚕的病害的研究,成为昆虫微生物病学的主流,但是,最近也开始加强对微生物杀虫的研究。

在日本,研究微生物杀虫开始得较晚,于大正(1912—1926)末期方有萌芽。后来,以防治森林害虫为中心,实验性的散布了丝状菌。在这方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利用丝状菌防治树苗的害虫。战后,长野县和爱知县的两个林场内设置了微生物培养所,使用了六年这种菌剂。但是,因为不能与有速效杀虫作用的“六六六”杀虫剂竞争,所以其事业终止了。

微生物杀虫,开始是外国设想的,19世纪末期就开始实验性地生产和使用线状菌。1950年前后开始强调微生物杀虫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大量生产和利用飞机喷散病毒和杀虫性毒素细菌。

昆虫的微生物病害,由病毒、立克次体、细菌、丝状菌、原虫等引起的,其中细菌、丝状菌等的制剂可供实用,并且,病毒制剂的研究也在前进。细菌制剂起核心作用的是柱状芽孢杆菌,它在芽孢中形成芽孢和结晶性毒素(蛋白质),昆虫(特别是鳞翅目昆虫)吃了后引起中毒而死亡。

制剂有粉剂、水和剂等,以园艺作物、牧草、烟草、棉花等植物的多种害虫为对象,分别确定施用的标准。调查了它对植物、温血动物、鱼类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人体实验,证明了它的安全性。

还有,以日本甲虫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对金龟子类起病源作用的制剂大量生产,以美国东部为中心,进行了实用喷洒。尤其是美国开始研究防治烟草类害虫的病毒制剂,并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得到了临时许可。

利用微生物杀虫,对人畜和植物没有危害;可以因害虫的不同而有选择地利用微生物;害虫对于微生物病难于发生抗病性等为特点。

因为我国的农业形成了以化学农药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的栽培体系,所以由于过多使用化学农药而衍生出来的问题,是不易解决的。

对这种现实情况而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微生物杀虫。因为选择性的感染是微生物杀虫的特点,所以对微生物杀虫剂来说则不能像化学农药那样发挥万能的作用。这就是微生物杀虫的局限性和与化学农药的区别。

在我国,要观察美国微生物制剂的研究动向和利用状况,从而以适应将来微生物杀虫剂的发展。

现在,虽然强烈地表示出这样的趋势:将来,(美国)微生物杀虫剂可占农药总量的1/4,但是,我们所深虑的是,不是只依存于美国的动向,而是甚至可谓公害试验场的我国,作为解决因过量使用化学农药而衍生出难题的方法之一——必须独立地研究微生物杀虫的具体进展。

在日本应用动物昆虫学会议上,把微生物杀虫提为讨论的问题之一。避开了议论实验室内的可能性,而对在野外实际使用时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关于微生物杀虫对养蚕的影响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问题的讨论,用了很多时间。第一个问题,必须成为日本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这不只是养蚕的问题,对分析使用微生物给生物和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有很多作用。关于安全性的问题,微生物杀虫,甚至以进行人体实验的微生物为材料,也不过是推测上的可能性,大概要重复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