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兵法宝典丛书——李卫公问对
6050300000032

第32章 (十四)

“原文”

太宗曰:“李勣言牝牡[1]、方圆伏[2]兵法,古有是否?”

靖曰:“牝牡之法,出于俗传[3],其实阴阳[4]二义而已。臣按范蠡[5]云:‘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以夺之。’[6]此兵家阴阳之妙也。范蠡又云:‘设右为牝,益左为牡,早晏以顺天道。’[7]此则左右早晏,临时不同[8],在乎奇正之变者也。左右者,人之阴阳;早晏者,天之阴阳;奇正者,天人相变之阴阳。若执[9]而不变,则阴阳俱废[10]。如何?守牝牡之形而已。故形之[11]者,以奇示敌,非吾正也;胜之者,以正击敌,非吾奇也。此谓奇正相变。兵伏者,不止[12]山谷草木伏藏。所以为伏也,其正如山[13],其奇如雷[14],敌虽对面,莫测[15]吾奇正所在。至此,夫何形[16]之有焉?”

“注释”

[1]牝:雌性动物。牡:雄性动物。

[2]伏:暗含,隐藏。

[3]俗传:指世俗流传。

[4]阴:指潜力。阳:指锐气。

[5]范蠡:春秋时越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曾任越国大夫。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

[6]“后则用阴”四句:见《国语·越语下》。意思是后发制人用的是潜力,先击制胜用的是锐气。彻底挫败敌军锐气,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以消灭敌人。盈,增益。

[7]“设右为牝”三句:见《国语·越语下》。意思是布设在右方的是牝阵,增设在左方的是牡阵,行动的早晚一定要顺应天时变化的规律。益,增加,增设。早晏,早晚。

[8]临时不同:因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9]执:拘泥固执。

[10]阴阳俱废:阴阳不复存在。

[11]形之:示人以形。

[12]不止:不仅仅。

[13]其正如山:使用正兵就像大山那样沉稳。

[14]其奇如雷:使用奇兵就像雷霆那样迅疾。

[15]莫测:不知道。

[16]形:形迹。

“译文”

唐太宗问:“李勣说雌雄、方圆之中都暗含着用兵的道理,古人有这种说法吗?”

李靖答道:“雌雄之法,出自于世俗流传,其实就是兵法上讲的阴阳这一对概念。我根据范蠡所说:‘后发制人用的是潜力,先击制胜用的是锐气。彻底挫败敌军锐气,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以消灭敌人’。这就是兵家说的运用阴阳的奥妙所在。范蠡还曾说过:‘布设在右方的为牝阵,增设在左方的为牡阵,行动的早晚一定要顺应天时变化的规律。’这就是说布阵的左右,行动的早晚因情况的不一样而有所不同,都在于奇正的变化。左右,指人的阴阳;早晚,指天的阴阳;奇正,指天时与人事相互变化的阴阳。如果拘泥而不知变通,阴阳也就不复存在了。会怎么样呢?就会只剩下牝牡的形式罢了。所以佯动的方法是,用奇兵当作正兵去迷惑敌人,而实际上并不是正兵;战胜敌人的方法是,把正兵当作奇兵去打击敌人而实际上并不是奇兵,这就是奇正之间的相互变化。伏兵,不仅仅是指利用山谷草木等有利的地形条件隐蔽设伏而言。之所以称为伏兵,是指使用正兵时能像山那样沉稳,使用奇兵时能像雷霆那样迅疾。敌人虽然在对面也无法判明我方奇兵在哪里,正兵在哪里。如果奇正的的运用到了这种境界,还会有奇正变化的形迹可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