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启超传记五种
6050100000034

第34章 坚持改良主义立场

梁启超退出政坛从事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后,他通过社会改革最终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并没有放弃。1920年3月,欧洲归来后不久,他便把研究系同仁创办的《改造》杂志接了过来,宣传自己的社会改造思想。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场对中国历史发生深远影响的新文化运动。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占了主导地位。陈独秀、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代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梁启超在流亡日本前后,就对社会主义有一些零星的了解,在欧洲游历时,他也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悉心的考察,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学说,但是他并不主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理由是中国没有近代工业,当然也没有劳资两大阶级的矛盾,因此中国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必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蓬勃发展。恰在这时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罗素宣扬中国实业不发达,不存在阶级差别,当然也无须进行阶级斗争,把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梁启超紧跟罗素的言论,发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

梁启超认为不能兴起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其原因在于中国没有劳动阶级。认为中国最迫切的问题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然后再对其进行改良。从这些立场出发,梁启超坚持反对阶级斗争,反对工人运动,反对马克思主义政党。

梁启超同时还提出了国民运动论,即多数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他认为国民运动是唤起国民参政意识的好办法,是使中国政治走上民主轨道的唯一途径。当然这种和平改良的梦想,对于几百万军阀政治的社会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就连梁启超自己也很快意识到这种运动的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