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免疫系统和其他系统、器官一样,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起调节作用,并为它们正常功能的发挥提供安全保障。
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一起构成人体“三位一体”的防御系统,并共同形成一个复杂、广泛的调节网络,人体内所有细胞、组织无一不受这个网络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它们的功能又随时受到精神心理状况的影响。良好的情绪使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持正常稳定,而恐惧、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以及身体疲劳、精神紧张等,则能使之降低或发生功能紊乱。
当人体内、外条件的变化超过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系统的调节能力,该网络系统的自稳调节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紊乱,正常的基因就变成了致病的基因,遂使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病变。例如: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病因子、癌物质可使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发生紊乱,或使基因的表达逃脱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系统的调控。
正常细胞往往要经历4~6次突变才可能发展成为肿瘤细胞。在其后的10~20年中,由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调控,大部分癌变基因可以被修复,癌变细胞被清除。只有在内、外环境损害因素的反复作用下,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系统在细胞水平上发生紊乱,从而使癌基因过度激活或抗癌基因失活,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的平衡失调,导致正常细胞变成了肿瘤细胞,使人患上癌症。
(二)应激与疾病
1.应激概念。
应激是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紧张情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状态,其过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任何躯体的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任何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其生理反应和变化都几乎是相同的。
2.应激是一种全身适应性反应。
应激可以对人有利,也可以有害。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某些应激原的作用,只要这种作用不是过分强烈,作用时间也不是过分持久,那么所引起的应激将有利于动员机体的身心,以便更好地完成必须完成的任何或者更好地避开可能要发生的危险。也就是说,这种应激将使人们能有效地应付日常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局面。这种应激显然对机体是有利的,因而称之为良性应激。
如果应激原的作用过于强烈和过于持久,那么所引起的应激就可能导致病理生理学的变化。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都伴有应激,这些疾病既有本身的特异性变化,又有应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变化。
应激在疾病中,不仅有适应、代偿和防御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可以引起病理变化。例如创伤、烧伤、严重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都有应激的参与,但这些还不能算是应激性疾病。只有以应激所引起的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例如:应激性溃疡等,才可以称为应激性疾病。由于应激在上述的情况下可以引起病理变化,故称之为劣性应激。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就会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适应强烈刺激,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
应激所致的一系列反应,会打破了机体的常态。若这些反应过强烈、过久,将使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系统以及凝血功能等各反面发生病理性改变;同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会造成免疫功能的减弱。此时,便会产生应激性疾病——心身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