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华夏之初——追寻祖先的足迹
6048800000020

第20章 “火”的革命

壹  贰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祥地

叁“女权”盛世的时代

肆神秘的陶器刻符

伍原始图腾崇拜与龙凤文化

陆文明的曙光——金属冶炼

柒尧、舜、禹的传说

捌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自然界中,雷电、火山爆发等都可以引起大火。然而,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对火的认识、控制和掌握,却是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原始人类掌握了火,不仅可以用于同野兽搏斗、抵御寒冷和照亮阴暗潮湿的洞穴,还可以用于烧熟食物,从而给大脑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火的发现与使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从“茹毛饮血”到“烧煮熟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生存的地球大约有45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历史仅仅约400万年。在人类诞生之初,人类社会是一个无火的社会。人类不但不会利用自然火,更谈不上人工取火了。人类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火的,目前已无从考证。不过从远古人类留下来的一些生活痕迹中,我们还是可以了解一些有关原始人群使用火的历程。

人类对火的认识,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在没有学会使用火之前,人类过的是“茹毛饮血”的日子,一切食物都是生吃。中国不少经籍中都记载了有关上古时代人类“茹毛饮血”的情况。如《礼记·礼运篇》记载,那时候“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又如《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原始人类“食果、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茹毛饮血”的生活过了数十万年,严重地影响了原始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对火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在假想中,雷电触发了森林大火,熊熊烈火使密林顿刻之间化为焦土灰烬。原始人类最初也像鸟兽一样,惊慌万状,拼命逃遁。大火之后,一些勇敢的原始人,抱着好奇的心理走近火边,仔细观察大火后的情况。这不仅消除了他们心里对火的恐惧,而且还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找到一些被大火烧死的禽兽。火烧后的食物比生食易嚼味美,于是人类便懂得了火可以烧熟食物的道理。当下次发生大火时,原始人类便有目的地躲避大火,待大火过后,快速地拾捡烧熟的食物。通过长期反复地与自然作斗争,原始人类逐渐明白了火的各种功能,如火可以御寒,火可以驱逐野兽等等。这样原始人类开始尝试着控制火、使用火,使火为人类自身服务。

从目前所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的原始人类很可能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开始懂得了使用天然火。在西侯度遗址中,曾发现了燃烧过的骨、角、马牙等哺乳动物的肢骨。在元谋人和蓝田人遗址中也都有炭屑和烧骨存在。从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内保存着丰富的用火遗物和遗迹来看,北京人时期已经有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了。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的第四堆积层中灰层厚度达6米。在第八、九和十层中都有灰烬。而且还发现有被火烧过的兽骨、驼鸟蛋皮、石块、朴树籽和紫荆树。这些实物可以证明,北京人既能保存火种还能控制火,使之不能任意蔓延。但是北京人所使用的火仍然是天然火而不是人工取火。当人类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时,人类在长期保存和传递火种的基础上,才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火种起源

人类使用的火种是从何而来的呢?按现代科学的解释,火种来源也不外乎天然火与人工生火两种。然而,在原始先民对火种起源与人类取火的童年记忆叙述中,火种的起源却充满了传奇和神话色彩。

在原始人类直观感觉中,火充满了极大的神秘性。当雷电引起森林大火的一幕落入原始人类的视野时,他们便认为火来源于天,是雷电将火种带到大地上来的。于是火源于天的神话广为流传。譬如,在壮族神话中对火种起源作了这样的记述:最初人们吃生肉、生鱼,喝生水,还得忍受冬天的寒冷和野兽的侵袭。忽然有一天,天上一道闪电击中了大榕树,大榕树轰然倒地,燃起熊熊大火。人们赶紧逃避,只有一个叫布碌陀的人不怕,仍站在附近,并将火种取回来,点燃干柴取暖、烧烤食物。于是人们学会了以火取暖,烤肉,煮山芋、野菜来吃。哈尼族的神话则是这样说的:人间本无火,人类原来都生活在寒冷与黑暗之中。火来源于魔王眉心间的火珠。一名英雄为了从魔王眉心间夺得火珠,被魔王变成了石头。他的儿子阿扎长大后,翻山越岭,进入魔洞,趁魔王睡觉,从眉心上摘取了火珠。魔王醒后便追赶阿扎,阿扎把火珠吞下,魔王施法让火珠在阿扎腹中燃烧,但阿扎忍痛跑回人间,用刀剖开腹,取出火种。于是,哈尼族便学会使用火了。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原始人类经过无数次的观察、探索,终于从使用、保存天然火发展到了学会人工钻木或用木头摩擦的生火方法。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大自然。于是人们又虚构了人工取火的神话。譬如,汉族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而高山族的神话讲道:一个樵夫在深山里砍柴,由于中午骄阳似火,异常酷热,他便躲入山洞避暑。突然刮来一阵非常猛烈的大风,将一些枯枝吹得相互摩擦撞击,产生了火花,引出了火焰。待风停后,樵夫也拿着树枝用力摩擦,冒出火星,高山族人便学会了摩擦起火。

观念思想源于现实生活,关于火种的神话传说也是源于人类早期用火的实践。实际上,撇开神话中某些荒诞不经的部分,我们从中仍可看见人类使用火的轨迹。从天上赐火或上天盗火,到钻木取火和摩擦生火的神话,恰恰反映了使用天然火和人工取火两种形态的过渡。

人工生火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在打制石器过程中,由于石头与石头之间猛烈的撞击,必然会生热、发光产生火星;在毛皮之间频繁地摩擦过程中,也会偶尔发生引燃的现象。这种现象逐步为原始人类所认识和运用,于是出现了人工生火。据民俗学家的研究,原始人主要有两种人工生火方法:一是摩擦法,二是撞击法。

摩擦生火法是利用两件物体摩擦发热而生火。它又可分为摩擦、锯竹、钻木、压击等方法,所用材料大都是松软、干燥、易燃的木头。由于在考古学中已经找不到这种生火方法的实证,我们只能参考民俗学家对现今一些少数民族保留的古老的取火方法的研究,现仅介绍两种:

1.云南佤族的摩擦取火

取火工具是一根木棍和一根藤条。首先将木棍一端的横截面劈成十字形,裂缝中夹入木楔,在裂缝的一侧划一条横槽。然后再将木棍放在地上,裂缝一端用木板或石头垫高,让横槽向下。生火时,取火者用脚踩住木棍,将藤条从木棍横槽处绕过来,双手捏住藤条,一上一下地进行摩擦,直到发热产生火星,再将易燃的植物纤维引燃,完成摩擦取火。

2.海南黎族的钻木取火

取火工具是一种叫“山麻木”的木板和一根钻火杆。首先在木板一侧挖几个小孔,孔底往下有一竖槽。取火时,取火人用脚踩住木板,竖槽下放一些易燃的植物纤维,然后将钻火杆插在孔内,双手转动钻火杆,使其在小孔内快速转动。当摩擦产生火星后,火星沿着竖槽下滑至植物纤维,将植物纤维点燃。

撞击生火法是利用两种生火材料相互撞击产生火星从而引燃燃料。它是最原始的人工制取火种的技术,其原始性不但表现在它的操作不便,还在于它的成功率低。正因为这样才促使原始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生火材料加以改进。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所用材料除了坚硬的燧石外,还出现了硫化矿石、金属等。而硫化矿石等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生火的成功率,也使撞击生火法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人工制取火技术。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还存在着撞击生火的方法。

“火”的功绩

火的使用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恩格斯指出:“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磨擦生火还是超过蒸气机,因为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火,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使原始人类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无论对于人类本身,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从人类自身来说,吃熟食,使人的机体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若经常可以吃到熟食,会大大缩短消化所需的时间,减小消化系统的压力,从而减少了疾病,也增强了体质。同时火的使用扩大了人类食物的种类,原来不适于生吃的,经过烧烤后可以熟吃,而且营养更为丰富,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存环境。由此,人类最终脱离“茹毛饮血”的时代,逐渐向文明社会迈进。

其次,从生产、生活工具来看,火的使用直接促使生产和生活工具的改进和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火在原始人的狩猎、采集以及后来的农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刀耕火种是中国最原始和最早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当原始人进行农业种植时,他们首先焚烧草木,然后播种。焚烧草木具有开垦土地和增加土地有机肥料两大功用。可以说,在原始社会中,火成为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火对手工业的发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原始人居住的遗址中,发现过木矛、弓箭;又如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制品。它们的制作都需要经过火的烘烤这道工序。特别是陶器的烧制最能反映原始人类对火控制的熟练程度。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钵、碗、瓶、陶刀、陶纺轮等,在制作过程中,有时烧陶温度高达1000余度。同时人们也逐渐学会了用火冶炼铜、铁,制造铜、铁工具,使人类社会进入更先进的铜铁时代。毫无疑问,铜铁器的出现和使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不论是陶器时代,还是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其演进都与火的使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近代,人类又发明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蒸气机,这是能源利用领域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当然,这些发明都是以人类发明火为前提的。

总而言之,学会使用自然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某种自然力为自己服务;学会人工取火则是人类第一次迫使某种自然力随时为自己服务。这表明在与自然界斗争中,人类又争取到了一种主动权,同时还标志着人类劳动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