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6048500000008

第8章 收复台湾

明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郑成功北伐失败后,为了坚持长期抗清,决定收复台湾,并以此作为反清根据地。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郑成功率军进击荷兰殖民者。康熙元年(1662)正月,郑成功指挥军队从海陆两方面向荷兰侵略者发动了进攻。面对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势,荷军统帅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侵略者非法占据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归祖国。台湾收复后,郑成功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经营台湾,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建设。郑成功死后,被人讥为“顽童”的郑经即位。

康熙帝开始欲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曾两次派人招降。但郑经请同朝鲜一样,“不剃发、不易衣”,希望维持独立状态,被康熙帝断然拒绝。

“三藩之乱”时,郑经参与了叛乱。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郑经去世,其子争立王位,国轩派战舰包围。施琅督率大船指挥突围,拼死力战,才转危为安。

针对不利形势,施琅迅速调整战略,兵分三路,两翼配合,中路主攻。以50艘出牛心湾;50艘出鸡笼屿为奇兵牵制;施琅亲自率56艘,分8队,攻其中坚,以80艘为后队。随局面混乱,新继位的郑克无力控制局面。康熙帝趁机用兵,下令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统舟师进取澎湖、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水师由福建铜山(今山东)出发,进攻澎湖。当时澎湖守将刘国轩严阵以待,各港口均派重兵把守,又在沿岸环20余里筑垒设炮,火力凶猛,清军舰船无法靠岸。这时又逢飓风突起,清军前锋颠荡飘散,被刘后发起攻击,激战竟日,焚敌舰190多艘。刘国轩力不能敌,退守台湾。清军占领澎湖后,乘胜追击,无奈搁浅鹿耳门,泊海中20日候潮竟不至。一日忽起大雾,潮高丈余,清军舟师乘势进攻。郑克哀叹:“先王得台湾,鹿耳门涨,今复然,天也!”七月,遂遣使议降,归顺大清。至此台湾平定,与大陆复归统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在台湾设1府(台湾府)3县(台湾、凤山、诸罗),隶属福建省管辖;并在台湾设巡道1员,总兵官1员,副将2员,兵8000;在澎湖设副将1员,兵2000.从此,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治理下,台湾的开发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