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统一王朝的诞生
6047700000016

第16章 短命的二世

秦朝仅传二世,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朝之一。始皇和二世父子两代,政治才华和历史功绩却形成戏剧性的反差:一个是雄才大略,一个是愚蠢昏聩;一个是操群臣于股掌,一个是被群臣操于股掌;一个是缔造帝国大厦,一个是败坏家国江山。秦亡主要归咎于二世,究竟二世其人如何,又是如何窃取权位,最后又为何丧家败国呢?

■少年胡亥

二世胡亥虽出生于一个战争风云激荡的时代,却始终生活在平静的秦国宫苑之中,并没有接受战争的洗礼。那也是一个学术思想极其活跃的时代,正从诸子纷争走向百家合流,但由于家国法术传统的熏陶,他主要接受的还是法术教育。这些成长经历对于他的人生和家国命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公元前230年,在秦国都城咸阳,秦王政可谓喜忧参半。忧的是,华阳太后去世,大地地震,百姓饥馑;喜的是,内史腾破韩,虏韩王安,置颍川郡,喜上加喜的是,他又添后嗣,爱子胡亥诞生,这多少给了他一些情感的慰藉。

胡亥降生的咸阳已是战国时期繁华的都会,“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历百年之经营,咸阳已是宫苑林立,园囿绵延,陵庙庄严。胡亥出生在这片宫殿之中,游耍在这片园囿之地,20年后竟又被赵高逼死,以黔首之躯葬于儿时的宜春苑中。在这片宏伟而又神秘的宫苑里,胡亥不觉已度过了他的孩提时代,然而外面的世界已经换了人间。胡亥呱呱坠地之时,秦国就擂响了吞灭六国的战鼓。待到胡亥10岁之时,经过10年兼并战争,秦已并吞六合,完成统一。

富有戏剧性意味的是,始皇是千古一帝,胡亥是堂堂的二世,作为始皇妻子和胡亥生母的那个女人竟然不为人知。始皇究竟有多少后妃,史书并无明确记载。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引《三辅旧事》称:“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显然这里也只是估计得来的数据,当包括供秦王使唤和玩弄的奴婢侍妾。即使是始皇的后妃,包括胡亥和公子扶苏的母亲在内,都没有留下真实的姓名。

相传胡亥之母体态风骚,能歌善舞,因而得名“胡姬”。胡姬性情乖巧,面容娇好,善解人意,颇讨嬴政欢心。子以母贵,胡亥深得嬴政宠爱,因其母为域外女子,他又出生于乙亥年,故得名“胡亥”。

在始皇的20余子中,胡亥年少,独得疼爱。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只允许胡亥随从,其他儿子不准随驾,即是明证。除了上面提及的子以母贵外,胡亥本人也聪慧乖巧,招人喜欢。据史载,少年胡亥在即位以前仍有不少好品格,如“慈仁笃厚”、“轻财重士”、“尽礼重士”,“辨于心而诎于口”等等,这也应是深得始皇喜爱的原因之一。当然,胡亥降生于灭韩之际,笃信神灵的始皇对这种巧合是不会无动于衷的。

始皇十分重视胡亥的教育,诏令赵高做他的老师。宦官赵高原为赵国贵族后裔,后入咸阳成为庶民百姓。其父因触犯秦法,被处以宫刑,其母同时受到株连,被罚入官府做了奴婢。赵高连同父兄一起被抓入宫内打杂,同时成为小宦官。赵高是个不甘寂寞和贫贱的人。由于他身强力壮、聪明好学,又善于钻营,特别精通法律、治狱,因而深得始皇器重,被任命为中车府令,成为始皇的贴身奴仆和公子胡亥的老师。

从此以后,赵高终于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可以更多地接近皇帝及其近属。他深知始皇对胡亥疼爱有加,于是把自己的赌注押在了这个小皇子身上了。他在教胡亥读书、写字的同时,给他讲故事,也投其所好地与之杂耍、游戏。胡亥也对他产生了依赖和好感,经常在父皇面前称赞赵高。赵高究竟教了胡亥什么呢?我们从史书中找不到相关记载,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胡亥肯定读过《韩非子》一书。一来始皇专任法家,暴虐地焚书坑儒,公子胡亥可谓耳濡目染。二来赵高正是因为精通法律才被选为胡亥老师的。从他后来责问丞相李斯的话中还可以寻得一些蛛丝马迹。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胡亥即位以后,“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赋敛愈重,戍徭不已”。靠法家起家完成统一的皇朝,不是单凭法家就能长治久安的。就连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专任刑罚的李斯多次求见劝谏,都没有阻止住胡亥在法家道路上的车轮。种种迹象表明,少年胡亥的成长经历为秦朝败亡埋下了伏笔。

■二世的暴政

二世胡亥登上皇位后,做皇帝那种前呼后拥、呼风唤雨的尊贵和威严确实令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可因为这个皇位来路不正,他便不免有些心虚,总感到朝臣们对自己阳奉阴违,皇兄们也在时时觊觎自己的皇位。赵高自然明白胡亥的心思,其实他心里也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他虽然靠着皇帝的宠幸官居郎中令,但和朝中那些功勋卓著、出身名门望族的大臣们相比,自己不过是个身份低贱的宦官。朝臣们虽然表面上对自己恭顺,其实私下里都很鄙视、痛恨他。因此,他就怂恿二世胡亥先发制人,用血腥的屠杀来建立至高无上的权威。胡亥采纳了赵高的建议。一时间大秦帝国,腥风血雨,暗无天日。

胡亥先以“不忠”之罪处死蒙毅,又以“叛乱”之罪逼迫蒙恬自杀,始皇身边官居中郎、外郎、散郎等职务的所有近侍之臣以及许多郡县守尉多被诛杀或罢黜。他还把屠刀对准了宫室,先后有12位公子在咸阳街头被斩首示众,6位公子和10位公主在杜县(今陕西长安西南)被活活裂尸而亡,连坐者不可胜数。于是,群臣自危,“宗室振恐”,百姓无措。

胡亥即位后,“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且得到赵高、李斯的阿谀奉承,于是终日纵情声色犬马,穷奢极欲。胡亥和赵高还大肆剥削、压迫劳动人民,比起始皇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大规模征发徭役,扩建骊山陵墓和宗庙。为防止工匠泄密皇陵机关,始皇下葬以后,胡亥下令关闭墓道羡门,全部工匠被活活闭死在墓室里。胡亥还大兴土木,扩建阿房宫;治天下驰道、直道,效仿先皇巡狩天下;“外抚四夷”,征发大批贫民戍守边地。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使赋税、徭役日益增加,造成无人可征、民不聊生的局面。

为了长享天下,胡亥向李斯问计,李斯为了迎合胡亥心意,写了一篇“行督责之术”的文章,意思是用督察治罪的权术来对付臣民。这样一来,皇帝大权在握,独断专行,用深罚重责控制臣民,实行极端残酷的血腥统治政策。胡亥于是实行严刑峻法,“用法益深刻”,“赋敛愈重,戍徭无已”。“税民深者为能吏,杀人重者为忠臣”。为了使自己“身尊而势重”,二世不准“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

赵高劝胡亥“深拱禁中”,“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他居然听信这一套,大搞神秘政治,从此常居深宫,很少上朝,只单独会见赵高决断朝事。

二世胡亥在原有暴政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残酷的剥削,使得百姓饥寒交迫,生计日窘。繁重的赋役,迫使众多乡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出现“死者相望”,“道路死人以沟量”的惨状。而苛酷的刑罚,更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劓鼻盈,断足盈车”,冤狱遍于国中。于是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赵高专权

外部农民起义摧枯拉朽,内部倾轧斗争无休无止。秦朝正一步步走向灭亡。赵高此时权势正如烈焰,他凭借手中的权柄大肆排斥异己,陷害朝中重臣。在赵高的策划下,胡亥不分青红皂白,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查办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二人认为“将相不辱”,自杀身亡。李斯这个大仓鼠也吃到了尽头。由于赵高的挑拨,李斯逐渐失去了胡亥的信任。赵高巧立谋反之罪,李斯父子身陷囹圄,其宗族宾客一律被收捕。李斯被屈打成招,被迫供认谋反之罪;连胡亥派人核实口供,他都“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胡亥误以为口供属实,竟兴冲冲地说:“没有赵高,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具五刑”,“夷三族”,腰斩于咸阳市。在走向刑场时,李斯对同行的二儿子说:“我想和你一起再像当年那样,牵着黄狗,去上蔡东门外行猎,追逐狡兔。那样的日子还会有吗?”说罢父子俩抱头痛哭。

李斯死后,赵高理所当然地坐上了丞相之位。这时的赵高已有心全面专权,但还担心群臣中有不顺从他的,于是就做了“指鹿为马”的测试。一天上朝时,赵高令人牵来一头鹿,说是一匹宝马。胡亥笑道:“丞相弄错了吧?竟然谓鹿为马。”于是问左右朝臣,大臣们有的沉默不语,有的顺着赵高说是马。也有不愿受赵高愚弄的大臣坚持说是鹿,后来都被赵高暗中谋害了。此后朝臣没有不畏惧赵高的,而二世胡亥的死期也临近了。

■二世“临终三愿”

巨鹿之战后,秦军主力被消灭,各路起义军所向披靡。不久刘邦率领的一支起义军就逼近了咸阳。消息传到胡亥的耳朵里,胡亥大惊失色,怒斥赵高欺瞒他。赵高见胡亥已对他心怀不满,便开始谋划杀死胡亥,以求“卖主自保”。

赵高首先设计骗胡亥迁到望夷宫去住。接着,命令亲信矫诏调兵2000,内外策应。咸阳令阎乐(赵高的女婿)率众闯入望夷宫,直奔胡亥的住处。胡亥惊慌失措,忙叫卫兵抵抗,可卫兵们早就吓得四散逃命去了。阎乐历数了这位二世皇帝的种种罪恶,接着对他说:“你荒淫无道,滥杀无辜,现在天下人都起来反叛你,你想想该怎么办吧。”胡亥请求见一见赵高,阎乐不许。事到如今,胡亥知道是做不成皇帝了,就说“我让出皇位,给我一个郡,我愿去做个郡王”。阎乐一口回绝。胡亥又说:“那么我也愿意做个万户侯”,阎乐摇头。胡亥咬咬牙说:“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做个普通百姓总行了吧?”阎乐早不耐烦了,说:“是赵丞相命我来为天下人杀你的,不必多说了”。胡亥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拔剑自刎了。

因政变而登上皇位的二世胡亥最终又因政变而暴亡,想来令人唏嘘。而他临终前可悲的“三愿”也被世人传为笑谈。

赵高急于加冕称帝,可又怕“左右百官莫从”,且惹火加身,不得不放弃。他一面暗中与楚怀王相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一面另择秦宗室公子子婴为秦王以为权宜之计。子婴深知赵高不除,秦乱不已,于是诱杀赵高于斋宫,灭其三族。赵高终于玩火自焚,自食其果。子婴即王位仅仅46天,刘邦便破武关,进军灞上,催促子婴投降。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又过月余,项羽率军入咸阳,自封西楚霸王,将刘邦赶出关中,秦国故地一分为三,分封给三个秦的降将。项羽“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财货,诸侯共分之”。秦朝,一个泱泱帝国,裹挟着它的光荣与耻辱,就这样消失在冲天大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