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年,秋高气爽,德国港口城市汉堡。
喧闹一天的港城像个疲倦的孩子,终于静悄悄地睡着了。夜空里,星河灿灿,不时有流星划过一道光亮。大街上,很少有人走动了,偶尔从港口那边传来一两声汽笛声,低沉、柔和,回荡一会儿,整个港城又归于沉寂。
突然,从城郊一座较大的宅院里涌出了一大群人,他们的喧哗声打破了港城的宁静,从远处看,他们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从近处瞧,他们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显得特别激动。
“太神奇了,太令人激动了!”一位绅士说。
“可是,那场面也有些让人毛骨悚然,太刺激了。”一位娇小的淑女说道。
“是呀,那个叫什么布兰德的怪人竟然发明了‘冷火’,太不可思议了。”一位行为斯文学者模样的人说。
“我从五十多里以外的地方赶来,不虚此行,不虚此行。”一个年长的人说。
他们在议论什么,世界上还有“冷火”?
原来,一位名叫布兰德的游荡在汉堡的江湖医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发明了磷元素的制取方法,他带着像白蜡一样的磷,到处展示表演。许多富有的人家在举办聚会、庆典和舞会以及沙龙活动时,纷纷邀请他去表演,这位游医也借此机会赚几个小钱,就这样他成了汉堡的一个大名人。
我们知道,元素磷在空气中裸露时,会发生氧化作用,如果是在黑暗中,它能发出闪烁的亮光。事实上,白磷裸露在空气中是非常危险的,它的蒸气极易引起火灾。
布兰德·汉林,是一个炼金术士,粗通文墨,整天梦想发财。他从事试验的总目的是想弄到能使白银变成黄金的“哲人之石”,或是发现黄金的新来源。一天,他在蒸馏人尿时意外地得到了一种神奇的物质,这种物质色白质软,形似白蜡。由于黑暗中它能不断发光,于是,布兰德称呼这种神奇的物质为“冷火”。
尽管布兰德对自己取得这种物质的技艺严守秘密,不过由于他到处演示,很快这件新闻就传遍了整个德国,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兴趣。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德国化学家兼药剂师名叫孔克尔,对“冷火”极感兴趣。他整天围着布兰德的演示转,一心想知道“冷火”的制取方法。苍天不负苦心人。有一次,布兰德酒后矜夸,终于让孔克尔探听到“冷火”是从尿中提取到的。经过反复实验与失败,孔克尔也成功了。
孔克尔把新鲜的尿进行蒸馏,待到近干时取出其中的黑渣,在地窖里放置几个月,直到它腐败为止。然后再与沙子混合,强热干馏,将挥发物冷凝,即可得到那种白色的“冷火”。制取磷的过程极为艰辛,孔克尔对制取磷的技艺也秘而不宣。
“冷火”的神奇本来已经够刺激的了,而制取工艺的秘而不宣激起了包括波义耳在内的科学爱好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交通便利、航运畅达的汉堡颇具辐射作用,又让更多的人参与揭开“冷火”奥秘的角逐。制出“冷火”成为当时科学研究事业中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罗伯特想,自己也一定能制出“冷火”,以此来验证科学理论的作用。
波义耳对物质制取的历史是比较熟悉的。早在布兰德制取磷100年以前,瑞士医生帕拉塞尔苏斯就在著作中提到过,蒸发尿可以获得冰状物,他称之为“火的要素”。帕氏的著作可能启发了布兰德,当然更极大地启迪了波义耳。尿中一定含有某种物质,一定要提取出来。
波义耳十分熟悉实验,他首先采取加热蒸馏的方法,用浓缩的原理富集那种物质,然后通过一连串的化学实验,逐步逼近“冷火”。
就在人们争先恐后地制取“冷火”的过程中,由于接连引起火灾等演示事故,没有多少人愿意邀请布兰德了。他穷困潦倒,终于将制磷秘密以200块德国银币的价格卖给孔克尔的一位朋友克拉夫特。
克拉夫特把磷发光表演带到了宫廷,他在欧洲好几个国家王侯的宫殿里熄灭了烛火,让人们观看由于磷氧化产生的“冷火”。英国皇帝查理二世也在宫殿中接待了克拉夫特。波义耳当时作为知名的科学家在查理二世的宫廷里观看了“冷火”表演。
为了表示对波义耳的尊重,克拉夫特还将他的“冷火”样品送给波义耳。
波义耳和他的助手、德国化学家汉克维兹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也制出了磷。与其他的“冷火”游侠不同,波义耳相当全面地研究了白磷的化学性质,深化了人们对“冷火”的认识。
1681年,波义耳专门出版了一本有关磷的著作,证实了一些极为重要的结果。比如,磷只有在空气存在时才发光,如果将磷与空气隔绝,“冷火”现象就不会出现;另外可以利用辉光方法检定出极少量的磷,可以达到50万份水中含有1份磷的程度。在波义耳时代,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磷。
后来,人们发现白磷极易燃烧,很快应用到火柴制造中,对白磷需求量日益增加。有一天,汉克维兹问波义耳:
“先生,我们是不是也像别人一样,保守制磷的工艺秘密?”
“不,我们不能那样,我们不是江湖术士,我们是专业工作者,科学发明创造的所有权应该属于全人类。”波义耳斩钉截铁地说。
汉克维兹十分钦佩老师,他激动地说:
“先生,我要研究大规模生产磷的工艺,让磷造福于全人类。”
后来,他利用波义耳制取磷的方法,实现了磷的大规模生产,把磷发展为商品。
发现元素磷,揭开了探索自然界元素奥秘的历史序幕,从物质中分离出新元素告诉人们,自然界不是由简单几种元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