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6031500000045

第45章 yuè

月光下散步——形影不离。

月黑天烧纸——错上了坟了。

月亮坝里看影子——自看自大。

月亮坝里掷骰子——观点模糊。

月亮当镜子——太把自己看大了。

月亮底下看冬瓜——净是白的。

月亮底下看影子——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

夜郎:汉时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在今贵州省西北部。比喻闭关自守,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出自汉·班固《汉书·西南夷列传》。

汉武帝时,为了寻求一条通往古印度的道路,王然于、柏始昌等人多次抄小路前往西南夷,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了滇(云南)地,滇王当羌问使者“汉朝和我们相比,哪个大?”到了夜郎国,夜郎王也是这样问。原来他们对汉朝的情况很不了解,一直认为自己的地盘非常广大,谁也比不了。使者听了,不禁哑然失笑,便向他们作了介绍,他们仍然不相信。

汉武帝初期,南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侵犯我国边境地区。汉武帝在镇抚北方的同时,也派兵去征讨南方。此时唐蒙应召出征,他在向汉武帝的上书中建议要征服南方必须首先结交并镇抚夜郎国,然后再由夜郎的牂柯江南下,作为进取南方之路。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建议,并由他率领一万多人和运送大批礼物由长安到夜郎,以便安抚夜郎国,并将夜郎国改为汉的郡县。

夜郎国的故址在贵州西部地区,娄山关东北二十里地方,在西南六十多个部族中还真是较大的一个。国内四面环山,交通不便。

竹多同是夜郎国的国王。相传有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水面上飘过来三节大竹子,并听到竹子里还有小孩子的哭声,赶紧把竹子捞起剖开,竟然是一个男婴,于是便捡回去抚养。他长大以后,既有才学,又有武艺,后来做了夜郎国王,就姓竹。

唐蒙到了夜郎国以后,见夜朗王坐在一把椅子上高高在上,根本不把汉使放在眼里,并一直说夜郎国是世界的中心,汉使便向他转达了朝廷意愿,以封候和把他儿子作为郡守为条件,并赠送了华丽的绸缎等礼物,提出改夜郎为郡县。由于国王从来未离开过自己的国土,也不知外界的情形,所以一直称王称霸。当使者告诉他说汉朝有十三个州府,每个州府又有许多县,夜郎的国土只有汉朝一个县那么大。夜郎国王才同意改为汉朝的郡。

月亮底下抢大刀——明刀暗砍。

月亮地里晒谷——白费力。

月亮地里相媳妇——看不好。

月亮掉到井里——影响(像)。

月亮里的桂花树——高不可攀。

月亮里的婆娑树——盼(攀)不到。

月亮里点灯——空挂名(明)。

月亮上的兔子——捉不到。

月亮星星照进水塘里——形影不离。

月缺花残掉眼泪——触景生情。

月窝的伢儿长毒疮——好大的态(胎)度(毒)。

月子病——难调治。乐器棚里点灯——照顾(鼓)。岳飞背上刻金字——精忠报国。

岳飞小传

初显身手

岳飞(1103—1142),生于河南汤阴县(今属河南)永和乡岳家村的一个农家。祖上世代务农,父亲岳和也是一个老实的庄稼人。据说,当岳飞降生的时候,正巧有一只大鸟从他家小院上空飞鸣而过,父亲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儿子将来说不定前程能像大鸟一样鹏程万里,便给儿子取名岳飞,字鹏举。当岳飞还没满月时,黄河决堤,洪水肆虐。洪水冲到岳家庄,岳飞的母亲姚氏,急忙中抱起儿子坐到一个大瓮中,随波逐浪任洪流冲漂,后来被冲到岸边,母子才幸免于难。

岳飞自小就跟随父母下地干活,拾柴拔草,每到晚上父亲便给他讲述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或教他认字读书。岳飞性格沉稳,寡言少语,但他记忆力很强,悟性也很高,初步学得些文化知识就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岳飞自小力大过人,还不到成年,就能拉开吃300斤力的强弓,能引发吃800斤力的腰弩(nǔ),乡邻都说他是练武的好苗子。同乡周同,善于弓箭,经别人引荐,岳飞跟周同学习。岳飞很快学会了周同的射箭术。后来,岳飞又拜了一位精通枪击技术的陈广为师,学习“技击”,很快又学会了枪击的技术。这使得岳飞在乡邻间名声大振,成了远近闻名的“武林高手”。

在宣和四年(1122),岳飞从军,参加了刘(qí)招募的一批勇敢战士,岳飞因武艺高强,被派为“勇敢战士”的小队长。当时相州有一股以陶俊、贾进和为首的盗贼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岳飞请求率领二百名士兵前去将其消灭。他先派部分士兵扮作商人进入盗贼经常活动的地方。故意被陶俊等俘去编入部伍。岳飞派遣其余的士兵埋伏在山上,自己亲自率领数十骑逼近敌人山寨挑战。陶俊出兵应战,岳飞假装打不过以引诱敌人追赶,陶俊等果然随后紧追,山下伏兵突然杀出,先前被陶俊掳去的士兵也趁机倒戈,于是将陶俊、贾进和活捉,凯旋而归。因此岳飞很得上级赏识。

同年,金军大举南侵,东京开封府陷落,康王赵构在相州设置兵马大元帅府,招募兵马,岳飞通过刘引见,参加了大元帅府的部队,成了康王的侍卫队,参加过多次对金的作战,因作战勇敢,经常得胜,又被升为秉义郎。

金朝将领粘罕在1126年(靖康元年)9月率西路军攻下太原,继之攻陷东京开封,宋廷上表投降。金军在开封城内一次又一次地搜刮金银、织帛、书、画、古物等,并按北宋历朝皇族族谱,把居住在开封的徽、钦二帝及皇室、宗亲、男女老幼、文武官僚,共3000余人,一并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赵构于1127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做了皇帝,改年号为建炎,即宋高宗。高宗虽然摆出一付要抗金复仇的架势,任用在抗金斗争中立过战功的李纲做丞相,并派主战派宗泽做东京留守兼开封知府,但他在投降派的包围下变得胆小怕事,只想苟且偷安,做他的皇帝,并非真心抗金。岳飞上书高宗说:“陛下初登皇位,国有君王,可以打破敌人的奸计,现在抗金的队伍越来越多,而敌人认为我朝一向软弱,我们可以乘这个机会出兵攻打,失地可以即刻恢复。”朝中投降派认为岳飞是个无名小卒,竟敢越职说军国大事,将他削夺军职。从他到赵构的大元帅府,到因上书获罪而被削夺军职,总共不过半年时间。后经朋友介绍,岳飞投奔了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与他谈话,因岳飞的家乡是河北,深知幽燕一带的地理形势,因而对进军恢复河朔的计划和步骤,能谈得深切而具体。张所认为岳飞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人才,就安排在军营中效力,不久升为统制,在都统制王彦的统率之下。

张所把岳飞编在王彦军中,岳飞对王彦老成持重的作风,发生怀疑。王彦比较有修养,默不做声,并备一份酒菜款待岳飞。酒席上有人在手上写了一个杀字,示意王彦将岳飞杀掉,王彦装作不知,王彦既恨岳飞倔犟(jiànɡ),又爱借他的才干,不忍心下手。岳飞知道自己和王彦不和,就去投靠宗泽任统制。宗泽与岳飞对话中,发现岳飞确实是一个具有将才的人,于是把岳飞留在自己的军营里。宗泽多次派他领兵单独指挥作战,总能胜利而归,宗泽于是一次次提升他。

南征北战

绍兴元年(1131)张俊请岳飞一同前去讨伐李成。当时李成部将马进侵犯洪州,在西山一带北营。岳飞说:“敌人贪图立功而不顾后路,如果用骑兵从上流过江,出其不意从后面发起攻击,必然能够打败敌人。”岳飞请求让自己亲自担任先锋。张俊很高兴。岳飞骑着战马,悄然来到敌军右翼,冲杀敌阵之中。马进大败,逃往筠州。岳飞追击抵达城东,敌人出城,布阵连绵长达十五里,岳飞布置伏兵,以红色绸缎作旗帜,上绣“岳”宇,挑选二百名骑兵跟随旗帜前进。敌人认为岳飞兵少不足为虑,向其发动进攻,妄图消灭他们,不料岳飞预先埋伏的军队突然杀出,敌人被冲散,落荒而逃。岳飞令人大声招降:“不愿追随贼寇者坐下,我们不杀害你们。”于是坐下投降的敌兵达到80000多人。马进率领残兵到南康投奔李成。岳飞在夜里率军到朱家山,又斩杀敌人将领赵万。李成听到马进失败的消息,亲自率领十多万人马赶来报仇。岳飞与李成在楼子庄遭遇,大败李成军队,追击斩杀马进。李成逃到蕲州,投降了伪齐政权。

敌将张用侵犯江西,张用也是相州人,与岳飞是同乡,岳飞写信劝告他说:“我和你是同乡,以前的南薰门之战,你是知道的。今天我在这里,你如果准备决一死战就请出来,不战就请投降。”张用接到岳飞的信后说:“果真是仁义之师。”于是率兵投降。

江、淮平定之后。张俊奏报岳飞战功第一,朝廷封岳飞为神武右军副统制。

赵构坐稳了皇位以后,不听宗泽、李纲的劝告,还是按他父兄的老办法,想以退让换取暂时的安全,用妥协求得和平,居然放弃中原南逃。力主抗战的宗泽在对金军作战中屡建战功,很有威望。宗泽上书20多次,坚持要高宗回开封府领导抗金,稳定民心,都没被采纳。他忧愤成疾,这个70多岁的老将临终没有其他遗言,只喊着:“过河!过河!过河!”。

宗泽死后,继任东京留守的杜充是个投降派。1129年(建炎三年)夏,金兀术又率兵南侵汴(biàn)京,杜充以“勤王义军”为借口,带领岳飞等渡江南下。这年11月,金军进逼建康(今南京市)时,杜充再次逃跑,在真州投降了金,岳飞于是招部将独立成军,转战江南,断金后路。岳飞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有了战斗经验。

岳飞率领的部队骤然扩大,发展到近三万人。由于岳飞出身贫苦,又有四次投军的遭遇,因此他对宋朝军队腐败的军队作风深恶痛绝,决心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纪律的军队。因为岳飞知道要想打胜仗,必须有铁的纪律,所以岳飞治军非常严格。他的舅舅姚氏有扰民和背叛行为,他当即斩了自己的舅舅;一个骑兵上马时不小心,扯下一所新盖店屋上的茅草,岳飞便下令处斩,店主深受感动为士兵哭泣求情结果却以重打一百军棍作为处罚;部队每到一地,岳飞必亲自来回巡视,检查军纪。经过长期实践,岳飞部队逐渐概括性地提出了两句著名的口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岳飞部队经过乡村,一般都露宿在民户门外。有时百姓主动开门接纳,碍于铁的纪律,士兵们也不敢进屋。一次,岳飞率部路经吉州庐陵县,一些军士借宿民家,天明后,为主人洒扫门院,洗涤盆碗,然后才整装出发。岳飞治军虽严,但严而不酷,严中有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并以身作则。因此,他在把军队治理成具有良好军风军纪的队伍的同时,也以自己的清廉正直赢得了部下的信任和爱戴。

岳飞的赫赫战功也引起了朝野的重视,许多爱国人士向宋高宗推荐岳飞。1130年(建炎四年)7月,宋高宗任命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岳飞从此升为高级将领。岳飞认为通泰地区比较偏僻,不是抗金的主战场,就上书高宗,请求派他到淮南东路去抗金,以收复两淮失地,愿以老母及妻小为人质。1133年(绍兴三年)9月,岳飞受诏朝见皇帝,高宗对岳飞态度很赞赏,赐给岳飞父子很多物品,特赐军旗一面,上面绣着“精忠岳飞”四个大字。任命他为江南西路、舒、蕲制置使。从此岳飞升为大将。

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由于进攻川陕的金军在占领陕西后再攻四川失利,在蜀口三战——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之战中遭到顽强抵抗,被宋将吴玠(jiè)打得丢盔卸甲,于是战争重心又移到江淮。伪齐军队在1133年攻占襄阳和郢(yǐnɡ)州,在南宋的长江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这对南宋王朝构成了巨大威胁。1134年初,岳飞主动请缨去收复襄阳六都。宋高宗赵构也认为岳飞能担此大任,于是任命岳飞兼任湖北路前线的统帅。四月。岳飞率部由江州向鄂州挺进,然后由鄂州渡江,岳飞中流击楫(jí),慷慨陈词:“没有捉住贼寇、收复故地,不过此江!”

岳飞挥师收复了郢州、随州、邓州、唐州、信阳,后兵锋直指襄阳。襄阳敌军是岳飞手下败将,不战而逃。岳飞进驻襄阳后,就安抚百姓,发给耕具籽种,宽免赋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令部下屯田。岳飞又收复了豫南,使荆襄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岳飞是广大军民抗金斗争的一面旗帜,在襄阳地区就确定了“连结河朔”的战略方针,两河人民把岳飞当作抗金斗争的中心人物,把在岳飞手下当兵,当作一种光荣。

荆襄西连川陕,东通两淮,南接湘赣,北邻河南,岳飞把这里视为全国抗金中心,为以后收复失地,创造条件。岳飞屡次打败伪齐刘豫的军队及金军,连攻六郡,进军豫西,深入伊洛。这年8月,岳飞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武将的最高军阶),不久又被封为“武昌开国侯”,是年岳飞32岁。岳飞主张大举北伐,收回故土,但宋高宗怕激怒金国的统治者,不让岳飞北伐,反而命他退守鄂州。岳飞百感交集,登上黄鹤楼,眺望长江,收复旧山河的雄心壮志,化为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时金朝看到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只会一味地向南逃跑,乞求投降。于是金军再次南侵,毫无阻挡,如入无人之境。赵构从杭州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又逃到明州退到海边,才善罢甘休。当金军退兵时,南宋抗金将领韩世忠、岳飞等,指挥军队奋起阻击。韩世忠率将士在黄天荡大败金军。金军这一仗差点全军覆灭。岳飞在广德、宜兴、常州等地截击金军,从黄天荡逃到建康的金军,下令大抢三天,百姓苦不堪言。当时岳飞正驻在建康附近,对金兵发起总攻,六战六胜,吓得金军称岳飞为“岳爷爷”,只要看到“岳”字旗就望风而逃。这次共杀死金军大小将领100多人,士兵几千人,剩下的金兵狼狈逃窜,岳飞收复了建康。

1139年(绍兴九年),宋高宗和奸臣秦桧(huì)不顾朝中抗战派的反对,接受了屈辱性的议和事件,向金称臣纳贡。岳飞痛心疾首的上书痛斥秦桧“误国”,秦桧怀恨在心,想侍机谋害岳飞。岳飞上奏章提醒宋高宗:金人不讲信用,和约不可用。1140年5月,金国果然撕毁和约,由金兀术带兵,分四路南侵,很快占领了中原和陕西地区。这激怒了宋朝里的抗战派将领,他们奋起抵抗,打得金兵节节后退,大败而逃。其中功绩最突出的就是岳飞和他率领的岳家军。

岳飞一直在实施自己制定的“连结河朔”的抗金方针,这一政策已在广泛的范围内起着巨大的作用。1140年夏,各路战事同时展开。岳飞决心挺进中原,部署北伐。他布置了一个口袋形的战势,引诱敌军来攻。自陕州以东,经西京(今洛阳)、郑、陈、蔡,分别命大将王贵、牛皋(ɡāo)、董先、杨再兴驻守,将金军三面包围起来。岳飞又派兵四处支援军队薄弱的地方,协同作战。岳飞统率精锐部队从正面出击,“重军直奔中原”。

金兀术自认为有“王牌军”可以取胜,王牌军就是3000多名“铁浮图”和15000多“拐子马”。“铁浮图”也叫铁塔兵,就是连人带马都披上一身铁盔铁甲。枪刺不透,刀砍不进可以横冲直撞。拐子马就是作战时从两翼包抄的精锐骑兵,好像铁塔兵的一副强有力的拐子。1140年7月8日,岳飞跟金兀术在郾(yǎn)城决战。金兀术亲自指挥“铁浮图”和“拐子马”,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浪接一浪冲杀过来。岳飞沉着应战,指挥一批使用钩镰枪的士兵迎敌。钩镰枪带有一个钩子和一个弯镰,先用钩子把敌人的马腿钩断,再用弯镰割敌人脑袋,两军刚一交战,岳飞命儿子岳云带头冲向敌阵。岳云那一对大铁锤所到之处,敌人应声倒下。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差一点活捉敌将金兀术,金兀术在手下人的拼死保护下,狼狈而逃。杨再兴多处受伤,但仍然杀死数百名金兵,安全回来。战斗从下午一直打到天黑,金兵损失几万人马,岳飞取郾城大捷。这是岳家军的最大一次胜利。

金兀术不服输,又拼凑了12万人马,再次发动进攻。岳飞派骁将杨再兴领200骑兵先去试探,在小商河与金兵大队人马遭遇,因寡不敌众,杨再兴奋勇应战,杀死敌兵2000多,大小头目百余人。终因体力不够,杨再兴等陷入重围,均壮烈牺牲。当时正下大雨,敌人骑兵陷入泥沼中无法奔跑。岳家军才得以返回。杨再兴尸身焚烧后,得箭头二升,岳飞非常痛惜。次日清晨,金军镇国大王、昭武大将军韩常,率骑兵3万多,摆好阵式,准备进攻颖(yǐnɡ)昌府。王贵率领中军全部人马,岳云率领背嵬(wéi)军,一同出城迎击金军。自辰时战到午时,血战几十个回合,人成了血人,战马成了血马,岳家军的将士却以一当十越战越勇。当阵杀死金兵的统军上将军夏金吾(兀术的女婿),这使敌军军心大乱,几乎全军覆没,只得狼狈逃回汴京。岳飞势如破竹地一下打到朱仙镇,距离金朝都城汴京只有45里。敌军死伤无数,岳家军缴获大量战马、枪械、盔甲。

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中,岳家军与金军进行过十多次大战,其中有攻克和守卫颖昌府(今河南许昌)的战役,攻克陈州、郑州、洛阳,以及郾城县境的两次大战役,临颖县境的两次大战役,还有颖昌府的大决战,总之几乎是每一仗每一天都赢得一些或大或小的胜利。虽然金军看似排山倒海,但却不能丝毫动摇岳家军半步,故人也深有感慨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一系列的战役中,岳家军的每支队伍和每个将士,都表现了有进无退的精神,将领们赏罚公正一严明,士兵严守纪律,奋勇争先,所发挥的战斗力,都能以一当百。而且岳飞又能联合各地的抗金义军和友军。岳飞能与士兵同甘苦,以身作则。岳家军纪律严明,部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老百姓深受感动,自发地给岳家军带路和运送给养,所以岳家军能克敌制胜,所向披靡所向披靡(mǐ):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

含冤遭陷

恢复中原、直捣幽燕。原是岳飞在近十年内所要全力以赴的最大目标,经全军将士许多天的浴血奋战,刚刚出现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却在这时,岳飞所担心所忧虑的事终于发生了:南宋王朝却以“金字牌急递”送来一道密旨,要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恢复中原,直捣幽燕的事业指日可待,他不想班师,也不希望友军班师,就写奏章给宋高宗。但是一日奉12道金字牌,要他必须班师。南宋朝廷的这种坐失良机、自毁长城的做法,实在令人痛惜。当时,岳飞义愤填膺义愤填膺(yīnɡ):指因遇到违反正义的事情而在心中激起愤怒。肝胆欲裂,他感到未曾经受过的痛楚、灰心和绝望。他顿足捶胸,热泪横流,向着空中呼号:“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岳飞不得已班师,百姓拦住岳飞的马大哭,说:“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全都知道,军侯走了,我们会被杀光的。”岳飞也痛哭,拿出皇帝的诏书让百姓看。“我不能擅自作主留下。”哭声震野,岳飞又留下五天,以待百姓向南迁徙,稍作安顿,方才班师。

岳家军班师不久,岳家军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各州郡,相继为金军占领,等于拱手相送。

当时南宋有能征善战的三员大将可以抵抗金兵,韩世忠、张俊(后附和秦桧,作伪证诬陷岳飞、)岳飞。秦桧的奸党向秦桧献计:三路宣抚使都手握重兵,以后难于控制,乘他们打胜仗之机,把他们调入朝内,论功行赏,削夺兵权。第一天宣诏,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两天后又把三大将的宣抚使一齐免掉。三大将全都不敢违抗君命,一交出了兵权。赵构、秦桧收夺大将兵权,取消三个宣抚司,实际上是在毁灭自己的家。

岳飞是坚决抗击金军,立志收复失地,念念不忘被金兵掳去的徽、钦二帝,一定要迎回二帝,但岳飞怎么也想不到,这恰恰是赵构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迎回二帝,他怎么肯让出皇位呢?这是赵构不喜欢岳飞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赵构无子,为了立皇太子的事很是烦心,而岳飞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不应干预此事。然而他却写奏章,建议赵构立赵伯琮为皇太子,赵构很不愿意他“越职”干预立皇储的事,赵构对此事耿耿于怀,岳飞与秦桧更是水火不容。秦桧是金国放回南宋来的奸细,当然坚决投降,并看透了赵构不愿迎回二帝的心理,所以一鼓动促使赵构投降金,但总是遭到岳飞义正词严的谴责,所以秦桧对岳飞恨之入骨,早就想杀之而后快。为了达到谋害岳飞的目的,先是向高宗进馋言,解除了岳飞的兵权,接又罢免了官职,给岳飞编造了很多罪状,其中一条就是企图谋反,把岳飞骗到临安关到狱中。秦桧指使诬告岳飞谋反的御使中丞何铸审理此案,严刑逼供,但当何铸看到岳飞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内心受到良心的强烈谴责,向秦桧说,岳飞无罪。并建议大敌当前,不该杀害抗敌元帅。秦桧大怒,赶走了何铸,改由奸贼万俟(mò qí xié)审理此案。岳飞不服,就加重刑,但也没能迫使岳飞屈供。对岳云和张宪也严刑拷打,但他们始终不承认谋反的罪名。奸贼万俟审判,连续两个月不能立案。卖国贼秦桧听了阴险毒辣的老婆王氏的阴谋,在公元1141年阴历12月29日夜里,在监狱里偷偷审讯岳飞,准备杀死岳飞。岳飞知道这是最后的时刻,无限痛心地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之后,岳飞被毒死,年仅39岁。接着岳云和张宪也被斩首。

被罢了官的韩世忠听说岳飞被阴谋杀害,跑去质问泰桧,岳飞犯了什么罪?有什么证据?秦桧回答:“岳飞父子和张宪犯罪的证据虽然没有,但是谋反的事莫须有(或许有的意思)。”韩世忠十分愤慨地说:“这莫须有的罪名怎么能使天下人相信呢,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老百姓听说岳飞被害的消息后,痛哭流涕,有很多人在自己家门口摆了香案,把祭祖的供品用来祭祀岳飞。

人们为了纪念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在杭州西湖之滨修了岳王庙,里面端放着岳飞的雕塑像。在明朝时,有人用生铁铸秦桧、其妻王氏、万俟、张俊四个奸贼的跪像,让他们永远跪在岳飞墓前请罪。后人在这里题了一副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含冤而死,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赫赫战功、军事素养、个人品质为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特别是那抵抗侵略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之心,更是令人景仰不已。

岳飞计除刘豫

公元一一二五年,女真族灭掉辽国,建立了金朝,接着便挥师南侵,占领了宋朝的大片河山。为了便于对中原的统冶,金朝扶植了几个傀儡政权。在金朝的支持下,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

岳飞一直想伺机除掉刘豫,以打击卖国势力。有消息说金兀术对刘豫颇为不满,正巧岳飞的手下捉到一名金兀术派来刺探宋军情况的探子,岳飞想出一条除贼妙计来,他让部下将那名探子押进大帐来,探子一进来一岳飞就假装认错了人,大声喝道;“赶快给他松绑,他正是我派去侦察金军情况的探子。”那探子一听,倒给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下着头脑,他还没回过神来,又听岳飞说“张斌,我让你判大齐去找刘豫,共商对付金兀术的办法,你却好长时间没一点音讯。我后来另派人去同刘豫联系,他已经同我约定今年冬天以联合进攻上江为借口,将金兀术诱到清河一带,然后予以围歼。你身负重任却迟迟不。”见刘豫差点儿殆误了战机。坏了大事,你知罪吗?

探子听岳飞这么一说,也顾不得申辩自己不是什么“张斌”了,只能一个劲地叩头认罪,并请求岳飞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岳飞见状,心中暗喜,不露声色地说:“这次暂且饶你不死,给你一个带罪立功的机会。你拿着我的亲笔信再去见刘豫,问明发兵的具体时间,不得有误。”

探子接了信,慌忙离开宋军营,直奔金兀术处,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报告给金兀术。金兀木大惊,忙派兵废除了刘豫。

岳飞的案子——千古奇冤。

岳飞精忠报国传佳话

那是在我国北宋时期,北方游牧部落不断闯到宋境内来抢东西,而且还杀人、放火,让很多很多人没有房子往,没有东西吃。

当时的北宋政府,宦官专政,军备废弛。面对外敌的侵袭,河南安阳汤阴县的岳飞,在国家危难之际,一心想尽自己的义务,决定投军,保家卫国。

在战争实践中,岳飞变得越来越成熟,显示出超凡的军事才能。他主张“连结河朔”,希望黄河以北的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敌军,以收复失地。

从1128年遇元帅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他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以至于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岳飞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与将士同甘苦;待人以恩,常与士卒最下者同食。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因此,岳飞深得兵民爱戴。

岳飞一贯反对消极防御战略,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斗争的胜利。但是以宰相秦桧为主的保守派却一意求和,以12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时被害。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死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才将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宋孝宗即位之后,岳飞的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宋孝宗诏命将岳飞礼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谥岳飞为“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在战争中联合军民,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得人民免遭敌军的蹂躏,人民对岳飞感念备至。加之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人们厌倦了战争,极度渴望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所以,关于岳飞的传说在民间一直都盛行不衰。

据说,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是他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喜爱看打仗的书,他立志,长大以后做一个大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去保家卫国,不让自己的国家受到别人欺负。他经常帮助母亲干农活,所以他的身体练得很结实,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周围的大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孩子。

后来,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桐的老人,岳飞听说他的武艺非常高强,就和一些小朋友跟他练起了武术。由于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从来不像其他一些小孩子那样偷懒,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

过了几年,小岳飞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也学得了一身的本领。这时,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侵略者的袭扰,岳飞忧心忡忡。不久之后,他决定投军。

临行前,岳飞的母亲把他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的?”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飞斩钉截铁地说。

母亲虽然不舍,但是听了儿子的回答,却十分欣慰,因为“精忠报国”正是自己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她决定把这4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于是,岳飞解开上衣,露出脊背。随后,母亲在他后背上刺了“精忠报国”这4个字。从此,“精忠报国”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岳飞投军后,因作战勇敢很快升为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敌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敌人,受到了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亲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他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岳飞认为:

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岳飞虽是武将,但他文采横溢,有儒将风范。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

岳飞写的《小重山》不似《满江红》那样豪情万丈,可却是借琴弦抒发着心中无言的呐喊。岳飞这一生,为国家浴血沙场,赤胆忠心,不为功名,其高风亮节,令世人感佩。

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明代中期,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岳飞也开始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最普及的则是“精忠报国”。

明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曾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

明嘉靖年间的《武穆精忠传》中记载了另外一种说法,说有一次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了自勉和勉人,于是请工匠在背上深刺了“尽忠报国”4个字。

明末,由李梅草创,文学家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称:

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

“岳母刺字”的故事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浙江小说家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的标题是“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母恐日后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4个字。

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

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岳母刺字”逐渐被赋予众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其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后人评书将“尽忠报国”称为“精忠报国”,并编成一支曲在民间流传。

岳飞的母亲也被人们称为古代的贤母之一,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屈死风波亭——好人落难。

岳飞手下的张保——马前卒。

岳飞遭害——奸臣当道。

岳老爷升天——上了奸臣的当。

岳母教子——精忠报国。

岳王庙里跪个铁秦桧——遗臭万年。越剧团演员——没难(男)。

越渴越喝盐水——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