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始皇出巡记
6031000000025

第25章 沙丘平台祖龙崩

七月丙寅,秦始皇病逝在沙丘平台。

沙丘平台,又称沙丘苑台、沙丘宫,位于今河北省南部广宗县城西北4公里的大平台村南侧。

秦始皇在外地病逝,丞相李斯担心留在咸阳的皇子们或全国各地会发生变故,所以“乃秘之,不发丧”。秦始皇死的这件事,只有胡亥、赵高和宠幸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他们为了保守秘密,便把装着秦始皇尸体的棺材放在辒凉车中,让秦始皇生前宠幸的宦官作陪乘,所到之处,皇上进餐及百官报告政务照常。宦官就在辒凉车中批阅百官的报告。秦始皇死在暑天,尸体在车中发出臭味,于是就命令侍臣调车装载一担咸鱼,用来混淆尸体的臭味。

秦始皇将写给公子扶苏的诏书封好,还没让使者发出去,他就病逝了。此时,秦始皇的诏书和玺印都在赵高的手中。赵高扣留了诏书后,劝说公子胡亥伪造诏书,自立皇子。胡亥开始还言不由衷地表示为难,但是在赵高的劝说和紧逼之下,暴露了想当皇帝的野心。他们经过商量,认为没有丞相李斯的参与,伪造诏书、自立皇子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赵高见到李斯,直截了当提出篡改诏书的问题。李斯听后,大为震惊,当即拒绝。对于李斯的拒绝,赵高不予理会,而是利用他和蒙恬的矛盾,一连提出几个问题,件件击中李斯的痛处。最后,在赵高“祸及子孙”的威胁下,李斯“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意思是说既然不能以死效命,又向何处寄托命运呢!李斯最终同意参与篡改诏书的阴谋。于是,他们销毁秦始皇写给扶苏的“十二字诏书”,用伪造的诏书诈称是丞相李斯在沙丘平台所接受的秦始皇遗诏。伪造诏书的内容是:“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他们封好诏书后,并加盖秦始皇的玺印,派胡亥的门客到上郡交给公子扶苏。

扶苏接到赵高、李斯伪造的诏书后,蒙恬曾劝阻说“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应当验证诏书的真伪,经过再次请示而后自杀,也不为晚。但是扶苏却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意思是说父亲赐儿子死,还要请示什么!于是随即自杀。

沙丘平台悲剧中的几个历史人物:

赵高,秦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府玺令事。《史记》记载:“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清朝学者赵翼考证:“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未及也。”赵高获罪,秦始皇曾“令蒙毅法治之”,被判处死刑,后秦始皇“复其官爵”。赵高借“通于狱法”,在赢得秦始皇信任的同时,私下勾结公子胡亥,又取得胡亥的宠信,称赞赵高“以忠进德,以信守边”。后被子婴所杀。

李斯,蔡国人。青年时期,在楚国上蔡郡做过小吏。后来跟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秦庄襄王时,他自楚入秦,开始是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后来被秦始皇任为客卿。前237年,发生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借此建议逐客,而李斯却上《谏逐客书》进行劝阻,被秦始皇所采纳。李斯逐渐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不久便官为廷尉。他关于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他反对分封制,焚《诗》、《书》,禁私学等政治主张,都成为秦始皇加强中央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重要措施。后被赵高所杀。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史记》称赞他“为人仁”。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前曾认为用公子扶苏的名义“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前212年,秦始皇坑儒,他曾经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借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引起秦始皇的不满,被派往上郡监视将军蒙恬。扶苏墓,在今陕西省绥德县名州镇东南山上。在县城北3公里处的“呜咽泉”,传说即当年扶苏赐死处。

胡亥,即位秦二世后的七年间,赋税傜役比秦始皇时还要繁重。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后被赵高逼迫自杀于望夷宫。秦二世墓在今西安市南大雁塔之南。传说他死后变成秦中厉鬼。汉高祖时,由专管祭祀黄河的巫师按时祭祀。

根据地方传说整理,秦始皇出巡车队由平原津进入沙丘平台先要经过武城,这是赵国为防止齐国侵入而屯兵的城邑,然后入广宗县境核桃乡司马庄,向西南行至件只乡张魏,再向西南行12公里的路程,就可到达沙丘平台。张魏至沙丘平台中间要过一个大水洼,即薄洛津,车辆难以通过,所以绕道向西在东召乡板台集过漳水(今老漳水)。过漳水时,秦始皇是用木板抬着过去的,后人称其所经过的两个地方为“皇上口”和“椅子圈”

广宗县至今流传有关秦始皇生前死后所发生的几件事情。

传说大平台南的“道士观”,是秦始皇被道士气得病情加重的地方。据说,齐人方士徐福为了说服秦始皇派他入海求仙,曾专程去过咸阳拜见秦始皇。他对秦始皇说,他在途中经过沙丘平台时,看到有人招兵买马,聚众谋反。所以,秦始皇不顾在平原津染病而到了沙丘平台。秦始皇询问巨鹿郡守,郡守回答说:“沙丘宫附近有一座通天观,观中的通天道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能卦卜人的生死。因为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观里来,这样就把道观周围的草地踩得不长草了。有的路过的人以为这里是练兵场所,实为是多疑。”听完郡守的话,秦始皇不但放心了,而且还提出也要到通天观占卜。不料,当他走进道士观,迎面的墙上却写着“秦始皇,秦始皇,走到沙丘一命亡”这样一行字。见后,秦始皇怒气攻心,病情加重。身体不能动弹。据元朝翰林大学士王恽《沙丘台》中“高壁投来签一支,沙丘台上泣宫臣”的诗句分析,秦始皇在通天观占卜的传说至少在元朝时就有所流传。

传说秦始皇在“北三里村”断饭。北三里村,古名“断饭庄”,位于广宗县广宗镇北部。村东有沙丘,即赵武灵王所建沙丘宫,又名寝宫。传说秦始皇在道士观被通天道人气昏后,走到沙丘宫断了饭,故名断饭庄。元末明初建广宗县城,因此地在县城北3里处,才改成今天的村名。

传说秦始皇在“大平台”亮尸。大平台,古名“湮村”,位于广宗县城北偏西4公里处。村南地势稍高,其余地势大部平坦。七月丙寅,秦始皇病死沙丘平台。因天气炎热,尸体发臭,就在古湮村南修筑一个高台,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在台上“亮尸”,故后人又称为“亮尸台”。这里的人们把沙丘平台称为“圣土”,不敢走近。后来漳水泛滥,人们才不得不到沙丘台上避难,逐渐在此盖房,成为村落,后改名大平台。

传说秦始皇死后,在“后平台”入殓。后平台,古名“装椁”。在广宗县城北5公里处,位于大平台东南部。村西为平衍壤,其余为沙丘沙洼起伏。据考古调查,原村址仅距大平台1里地,传说秦始皇死后,曾在这里穿衣、入殓,故有装椁村的古名。随大平台改名时,为有所区别,故称小平台。小平台村后被漳水淹没,东移至今天的位置。永乐二年(1404)迁民,出现前平台,又改称后平台。

据文献记载,殷纣王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时,大量捕捉野兽飞鸟放养在里面。对鬼神不尊敬。还在沙丘表演各种乐舞游戏,把酒灌满地,把肉悬挂成林,叫男女赤身露体在其中追赶戏耍,通夜狂欢。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实行改革,国势强盛,在沙丘平台设立行宫。前295年。赵武灵王父子游沙丘,公子章与田不礼趁机作乱,困围赵武灵王三个月后,将其饿死在沙丘行宫之中。

沙丘平台最早入诗,是唐朝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月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腹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广宗县志》记述:“沙丘台在县西北八里。”

1933年,广宗县在前六次修志的基础上,对沙丘平台进行考察:“沙丘平台,自来注地理者,皆云在平乡县东北,惟平乡东北并无沙迹。考《尔雅》释:丘,逦迤沙丘。邢疏谓丘形斜行,连延而长,并引《汉书,地理志》:巨鹿有纣所作沙丘台,在东北七十里云云。广宗在汉属巨鹿郡,东北七十里已达今(指广宗县)县北境。地理诸书谓沙丘在平乡县境者,盖仅据班志:沙丘台在巨鹿,以平乡为古巨鹿郡治推测而言,并未亲履其地考察里数,故耳《大清一统志》云:‘平乡县东北有王固岗,岗东北有大平台村,东至广宗城八里又有小平台村,即今县境城东、城北沙碛起伏,与《尔雅》逦迤沙丘之义相符,且大小平台二村犹存古名,村南瓦砾(指绳文砖瓦片),遗址尚可辨识,其为沙丘古地,无可疑者。’故沙丘遗址也。”

关于沙丘平台当年的规模,史书没有记载。大平台村有明朝石碑做过记述:“沙丘苑台毁后成丘,高数丈,广一二里。父老传言:商纣王建苑台高三丈,宽一点五里,长三里,供纣王、妲己淫乐。”

沙丘平台现为长150米,宽70米,高出地面2米的土堆,其土成层状,黄褐色,内含礓土即古代湖沼底土,人为夯土层、夯窝明显。在此经常发现周秦时期的陶铜饰件的残片和绳文砖瓦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