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始皇出巡记
6031000000021

第21章 渭南寥落灰堆村

秦始皇南巡前,于前213年下“焚书令”、前212年坑儒。“焚书坑儒”虽连言,但不是同时进行的。“焚书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禁令直到前191年汉惠帝四年“除挟书律”才废除。而坑儒,只是在咸阳一次坑杀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

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有禅让的想法。《说苑》记载:“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自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也。’秦始皇帝大怒,遂罢谋,无禅意也”。

秦始皇虽然没有像传说那样五帝禅让,但他还是采用了传说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自称“朕”,后世子孙世代相称,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他还制定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制度。如在政治上,建立由丞相、太尉与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廷尉、典客与治粟内史合称“九卿”组成的“三公九卿制”。在经济方面,“初令男子书年”、“使黔首自实田”、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统一货币。

在文化方面,除统一文字外,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始终五德说”,认为秦得水德,水色主黑,所以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水德主刑杀,所以统治力求严酷,“事皆决于法”,无“仁恩和义”等。

秦始皇推行的这些制度,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由于他实行严刑苛法,不可避免地摧残当时的无数无辜的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修筑道路和修筑自己的陵墓等工程,已经超过当时社会能够承担的能力。所以《汉书》说秦是“刑者甚重,死者无望”,最终导致“天下仇怨,溃而叛之。”当时的儒生和博士甚至到朝廷上,当面攻击秦始皇所制定的制度。

前213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颂扬说:“以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全靠陛下英明,平定天下,驱逐蛮夷,实行郡县制度,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祸害,把天下传给后代,上古以来的帝王,都赶不上陛下的威德。”博士淳于越却反对说:“我听说殷商统治天下一千多年,大封子弟功臣,作为侧翼。今天,陛下拥有天下,但是子弟却是匹夫,一旦出现动乱,没有侧翼,怎么挽救危局呢?处事不以古人为师是不能实现长治久安的。”

秦始皇把这些意见交给大臣讨论。丞相李斯对淳于越进行激烈的抨击。他说:“古代天下分散紊乱,没有能够统一,因此诸侯群起。说话都称道古人,非难当今,扰乱实际,赞赏私学知识,非议朝廷制定的政策法令。这样的人,入朝会内心反感,出朝又要街谈巷论,率领臣民制造谤语。对这种现象如不禁止,就会君威下降,朋党形成。为此,我请求陛下颁布焚书令。”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当年颁布“焚书令”。主要内容:(1)除秦记以外,其它各国的史书一律烧毁;(2)除博士官的藏书以外,凡民间所藏的《诗》、《书》百家语等一律焚毁;(3)通令全国郡守和县尉查禁以上书籍;(4)有敢私自藏禁书的处以刑罚;(4)有敢谈论《诗》、《书》的被判处死刑,以古非今的灭其族,官吏知情而不举者连坐同罪;(6)只有医药、卜巫、种树的书可以保存。六艺中,易为卜巫之书,得以保存;(7)要学习法令,应以吏为师等。

焚书期间,有的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隐藏典籍。《汉书》记载:“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汉书》又记载:“孔腾,字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河南通志》记述:“李斯议焚书,鲋惧遗典灭亡,藏书壁间,隐居嵩阳,授弟子,常百余人。”鲋,既孔鲋,是孔子的八代孙。西汉鲁恭王扩建孔子故宅,打开夹壁墙,发现孔鲋所藏古籍。后人为纪念这件事,在孔子故宅内重砌一墙,名曰“鲁壁”。

秦始皇焚书之后,引起儒生和博士们的更大不满和非议。侯生和卢生等人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已。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又因为屡屡派出的求仙药的方士去而不返,惧怕秦始皇追究,于是,他们逃跑了。秦始皇得到消息后,大发雷霆的说:“我以前收缴天下不中用的书籍,全部烧毁。现在我尽量征召文学、方术之士,想振兴国家。让方士周游各地,寻求奇药。不料他们一去不返,并用去大量费用。对卢生等人,我不但尊敬,而且赏赐优厚,他们竟然诽谤我。这些人在咸阳的活动,我曾派人侦察过,其中有人制造妖言,蛊惑百姓。”秦始皇派御史审讯他们的罪行,这些人互相告发。于是,秦始皇亲自判决,将诽毁秦政、愚弄皇帝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余人活埋于咸阳。

关于秦始皇坑儒人数和手段,东汉光武帝时议郎卫宏认为是700人,而且是用秘密手段处死的。他在《诏定古文上书序》中说:“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郦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相传秦始皇当年焚书的地方“焚书台”,在今陕西渭南市城南5公里的蒋家村。蒋家村北有一个大土台,相传即是秦始皇当年的焚书台。附近还有灰堆村,相传为项羽火烧咸阳时留下的灰堆。据《三辅黄图》记载,这里曾是战国秦步高宫、步寿宫的所在地。

相传秦始皇当年坑儒的地方“坑儒谷”,在今陕西临潼区西南10公里处。坑儒谷,汉名愍儒乡。唐朝天宝年间曾在郦山谷的坑儒谷处建庙纪念被坑的儒生。《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天宝年间,宣宗诏为旌儒乡,立庙,命贾至为碑文。”唐代所刻“旌儒庙碑”已毁。现仅存残破的儒生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