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始皇出巡记
6031000000011

第11章 天尽头处祭日主

成山头,在今山东省荣成市境内,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昂首垂天。附近礁石林立,水流回旋湍急,波涛险恶。这里曾是齐国的东北角,像北斗星的斗柄伸入海中,登山可以迎日出。

秦始皇五次出巡,曾经两次登临成山头。

前210年,秦始皇封禅泰山后,东行沿海经过今山东黄县、福山县、烟台北部的芝罘岛,继而登临成山头。

前208年,南巡返回咸阳途中,秦始皇经过琅邪,再次来到成山头祭祀日主。

秦始皇在成山头祭祀日主,使其周边出现一个人文景观群落。

在成山头上有日主祠。《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日主祠,在成山东三十里”,“其山斗入海,因始皇鞭石造桥,后人又呼神山”。

成山头上有秦始皇庙。《山东通志》记述:“秦始皇宫在成山头上,秦始皇东巡时所筑,后人即其遗址,为始皇庙。”正德七年(1512),倭寇入侵,秦始皇庙被焚毁。后人捐资修建一个8平方米的小庙。嘉庆末年(1812),江南人建成南方式的庙宇两栋,殿中塑秦始皇泥像。庙宇似一四合院,院内有两株白果树,粗可合围。庙前50米处,即为悬崖峭壁。

在成山头南面海中有秦人桥,又称秦始皇桥。传说秦始皇在此为入海求仙所建。光绪三十二年(1907)《荣成县志》记述:“秦始皇桥,在成山头下,海中怪石嵯峨,如人力所为,有石柱二,随潮出没。”其实这些怪石是天然巨石四块,形状像桥墩,嵯峨怪异,忽断忽续,随海潮涨落,乍出乍没。

在成山头山巅上有天尽头碑,又称李斯碑。相传李斯所作的秦朝东门。李斯曾在石上篆书“天尽头”三字。光绪三十二年(1907)《荣成县志》记述:“天尽头碑,始皇东游立石成山,有‘讼狱公所’四字。”此石毁于明朝末年。现在存有碑的基石,呈灰色,高56厘米,宽127厘米。

在成山头东北处有秦始皇饮马处,又称饮马池。光绪三十二年(1707)《荣成县志》记载:“饮马池,在成山东北,相传始皇饮马处。”相传秦始皇在成山头附近海岛设储马之处,当地人称为“秦始皇储马岛”,又称“养马岛”。在荣成牟平宁海镇北7 5公里的黄海中,为一个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岛屿,东西长7 5公里,南北宽1 5公里。岛屿距离陆地的最近点为1 5公里。在牟平东20公里处,相传有系马山。《太平寰宇记》记载:“古老相传,始皇游此山,揽草系马。至今山中春草生,并皆垂曲若人系结之状。”

在成山头东南文登市文成镇东南有文登山,又称文山,传说为“秦始皇召集文人处”。面积0 5公里。山上原有庙,现仅存至正年间重修的秦始皇碑。

秦始皇登成山所祭祀日主,为齐地“八神”之一。

齐地“八神”,自古以来就有,也有人说是齐国开国君主姜子牙以来兴起的。“八神”中除蚩尤是因人而神,其余几位都是自然性质的神祗。

一曰天主,在临淄城南郊祭祀。祭祀的神是天齐。在临淄城南有天齐泉,人们把泉眼比做人的肚脐眼,所以叫天齐。天为阳,而阳喜阴,因此要在高山下的小山上祭祀。

二曰地主,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祀。地主喜欢阴气,所以祭祀地点要选择在水泽中的圆丘上。

三曰兵主,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的蚩尤冢祭祀。蚩尤率九黎作乱,被黄帝所杀。蚩尤冢在今因为他生前兴兵作乱,所以死后被当作兵神祭祀。当地人在十月祭祀他时,据说常有赤气出现,像红色的帛布,当地人叫做蚩尤旗。

四曰阴主,在三山祭祀。三山即叁山。在今山东省掖县北。

五曰阳主,在芝罘山祭祀。在今山东省烟台市北。

六曰月主,在莱山祭祀。莱山与叁山、芝罘都在齐国的北面的大海边上。

七曰日主,在成山头祭祀。成山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大海边上,就像北斗星的斗柄伸入海中,因为在成山可迎日出,因此叫日主。

八曰四时主,在琅邪山祭祀。琅邪山在齐国东部,在这里祈祷一年的开始。

秦始皇封禅泰山祭祀天地后,又礼祀齐地“八神”,是他统一六国后,将祭祀礼仪的次序加以调整。秦朝各民族都能够在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找到自己所崇拜的鬼神,这对于融合各民族心理起到了推动作用。

秦始皇设太祝主持祭祀。在雍城祭祀白帝、青帝、黄帝和炎帝。雍城还有神灵祠庙一百多座,祭祀日神、月神、参宿、心宿、南北斗、火星、金星、木星、土星、水星、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等。祭祀的名山大川,从崤山以东有嵩山、恒山、泰山、会稽山和湘山。所祭祀大河有济水和淮水。从华山以西,所祭祀的大山有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所祭祀的大河有黄河、沔水,湫渊,长江。此外,像灞水、泾水、渭水等河流,虽然不是名山大川,但因为它们靠近咸阳,也得到祭祀,只是在祭祀规格上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