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阴阳寒热养生智慧
6029400000014

第14章 常用温阳祛寒的中药

麻霄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辛能发散,温可祛寒,善开腠理,透毛窍,有较强的发汗散寒、解除表证作用,善治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的风寒表实重症。

[用量用法】煎服,1.5~10克。生用发汗力强,蜜炙用可减弱发汗力,故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

[使用注意】体虚多汗之症忌服。

紫苏

紫苏味辛,性温。叶有发表散风寒的作用,可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鼻塞咳嗽等症。其梗有降气作用,可以消除气滞引起的胸腹胀满。

“用量用法”煎服,5~10克。表散风寒宜用紫苏叶,行气安胎当用紫苏梗。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耗气,气虚或表虚者不宜用。

自芷

白芷味辛,性温。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其性上达。它能发表散风寒,善治风寒侵犯阳明经引起的头额作痛,是风寒感冒的常用药。又能祛风除湿止痒,治皮肤风湿瘙痒,并能燥湿止带,还治带下过多等症。此外,还有活血排脓作用,所以又是痈疽疮毒、乳痈肿痛等症的常用药。

[用量用法】3~10克。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温燥,耗散气血,故不宜于阴虚火旺之证。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豆蔻

豆蔻味辛,性温。辛散温通,能消除因肺寒引起的目生障翳,但主要作用是行气温中、散寒燥湿、开胃消食,所以善治胃气不和的呕吐嗳气、胸脘胀痛等症。

“用量用法”3~6克。入煎剂当打碎后下。

“使用注意”火升作呕,热证腹痛及气虚者不宜用。

千姜

干姜味辛,性热,辛而行散,性热燥烈。有解散风寒和温中回阳的作用,可治风寒感冒、肺有寒痰停饮的喘咳和脾胃受寒的吐泻腹痛,以及肢冷脉微的阳虚欲脱症。炮黑后称“炮姜”,味辛苦,性大热,除寒作用更大,并能止血,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症。

[用量用法】3~10克。温中回阳、散寒燥湿,当用干姜止泻、止血宜用炮姜。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者及孕妇均忌用。

川岛

川乌味辛,性大热,有大毒。辛散走窜,深入骨髓,能搜散筋骨中的风寒,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或麻木。它是破寒冷积聚的药物,所以又能治脘腹冷痛和睾丸作痛连及小腹的寒疝。

【用量用法]3~10克,久煎。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半量使用。

“使用注意”反半夏、瓜蒌、白及、白蔹、贝母,忌同用。孕妇忌服。

丁番

丁香味辛,性热。其气香燥,能治胃寒呕吐,或脾胃虚寒的呃逆,并治胸腹冷痛。说明本品有温胃降逆的功效。

此外,本品辛热温肾助阳,兼治肾虚阳痿,外敷还治痈疽、乳疮,取辛散温通,有消肿止痛之效。

“用量用法”1.5~3克。

“使用注意”畏郁金,忌同用,热证忌服。

肉豆蔻

肉豆蔻味辛,性温。它有温中降气、涩肠止泻的作用,能治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脘腹作痛、久泻久痢等症,功效是很快的。

[用量用法】煎剂3-10克1散剂1.5-3克。煨熟去油可有增强温中止泻功能。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忌用。

草果

草果味辛,性温,辛香燥烈,长于燥湿祛痰散寒,能治脾胃受寒湿引起的呕吐、食积不消和胀满等。对痰浊内伏、兼感寒湿、寒热头痛、脘痞苔腻的寒湿疟疾有除痰截疟的功效。对感受山岚瘴气、暑湿秽浊之气引起的憎寒壮热、胸闷头痛、苔厚浊腻,舌边尖红的瘟疫、瘴疟,又有解瘟辟瘴之效。

“用量用法”3~10克。

自附子

白附子昧辛甘,性温,有毒。其辛散温通,性偏升散上行,功善祛风痰、散寒湿,能治疗面部各种疾病,还可治体虚风邪入侵、肢体麻木的血痹和疮疡等症。特别是对偏正头痛、口眼歪斜、中风痰壅等症功效较好。

本品还有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可外敷或内服治毒蛇咬伤、瘰疬痰核等症。

“用量用法”3~5克。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动风及孕妇忌用。

饴糖

饴糖味甘,性温,有补脾止痛、润肺化痰的作用。善治脾胃虚寒、胸腹急痛和肺虚咳嗽等,但由湿热或食积阻滞引起的胸腹胀满不能服用。

“用量用法”30~60克。入汤剂须烊化冲服。

“使用注意”凡湿阻中满、湿热内蕴及痰湿甚者忌用。

花椒

花椒味辛,性热。有温肾暖脾、逐寒燥湿和杀虫的作用,适用于胸腹冷痛或泻痢腹痛,以及呕吐蛔虫等症。

本品辛热燥烈,还能补火助阳,可治肾阳虚、肾不纳气的痰喘咳嗽,但阴虚火旺的人忌用。此外,煎汤外洗能治湿疮作痒。至于“明目”的作用,古书虽有记载,现不多用。

“用量用法”3~6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毒,故阴虚火旺者忌用。

胡椒

胡椒味辛,性热。有温胃散寒、下气行滞的作用,可治胸腹冷痛及胃寒呕吐或泄泻痢疾等症。跌仆损伤,亦可以使用。

[用量用法】2~4克。研粉吞服,每次0.5~1克。外用适量。

薤自

薤白味辛苦,性温而滑。苦降、温通、辛散、滑利,故有宣通胸中阳气,下气化痰散结的作用。本品对于因寒邪痰浊结于胸中,以致阳气不通而引起的胸闷不舒、胸背两胁牵引作痛、痰多咳喘的胸痹证最为适用。

此外,本品还能治痢疾后重,这也是取它有苦降滑利、泄大肠气滞的作用。

[用量用法】9~15克。

桂枝

桂枝,在医学著作中首见于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因牡桂“柔嫩枝条”入药而得名。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本品辛温浮散,透达于肌腠之间,长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阴于肌表,使汗液蒸化有源,故为外感风寒的常用之药,不论伤寒表实无汗或伤风表虚有汗,以及阳虚感寒诸证,皆宜用之;又能横行肢臂,温通经络而止痛,为风湿痹证、寒凝血瘀之伍用药;走里又能温煦心、脾、膀胱阳气,用于脾阳不运,痰饮内停,心阳不振,胸痹心痛诸证,对于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复感外寒而冲气上逆者,本品因其通阳化气,温经散寒,使阳气充,阴气散,而冲气自然下藏。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风热证、血证、阴虚火旺、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均忌服。

荆芥

荆芥味辛,性微温。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皆可用之;又轻扬透散,能发汗解表、散风寒、清头目,治风寒引起的头痛、赤、咽喉肿痛等症,以及皮肤疮疹或麻疹不易透发等症。

本品虽有消瘀血的作用,但临床很少使用。荆芥炭有止血功效。可治各种出血。

“用量用法”4.5~9克。解表、透疹生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表虚有汗者不宜用。

香薷

香薷味辛,性微温。辛温发汗解表而散寒,气味芳香又能化湿祛暑而和中,兼能散湿和脾、通利小便。治夏天感受暑邪冷湿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无汗、小便赤涩和腹痛吐泻等症,也治因水湿停留而出现的水肿病,又有解除暑邪烦热的功效。

[用量用法】3~10克。发汗解暑宜水煎凉服;利水退肿宜为丸服。

“使用注意”汗多表虚者忌服。

细辜

细辛气味辛温,人心、肺、肝、肾经,有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

本品适用于少阴经的头痛,外用亦可研末吹鼻,可以催嚏通关,对神志昏迷不醒有效,此外,也常用于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用量用法”1.5~3克。蜜炙可减少温散之性。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药性较猛烈,古有“单用不可过半钱匕(约0.3~0.4克),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的记载,故用量宜慎;反藜芦,忌同用;本品能耗散正气,故气虚多汗、阴虚火旺、血虚内热及干咳无痰者,均应忌用。

葱白

葱白味辛,性温。辛散温通,性善走窜。能达表入里,有解表发汗的作用,善治外感风寒、头痛怕冷等症。痈肿疮毒,用它外涂,可以消散。

本品能通阳利水,可治痢疾脉微以及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症。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怕冷等感冒轻症,常与豆豉同用。用治阴寒内盛、阳气不振、下痢脉微者,常与附子、干姜、甘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