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
6029200000017

第17章 马雅可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歌手。斯大林称他为“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在艺术表现上,他属于未来主义派。

189 0年,马雅可夫斯基生于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省巴格达季村,他的父亲是林务官。1908年他16 岁时便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党,曾3 次被捕入狱。后来,他把“搞社会主义艺术”和党的工作对立起来,离开了党,走上个人奋斗的道路。1911年他进入绘画学校,与未来派诗人布尔柳克等出版了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加入未来主义派。诗人在自传中写道:“大伟(布尔柳克)具有超过同代人的匠师的愤怒,而我具有知道旧世界必然崩溃的社会主义激情。于是,俄国未来派就诞生了”。马雅可夫斯基以满腔革命热情否定资本主义,但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抽象的,带有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

十月革命前,马雅可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是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这首长诗从主人公“我”与玛丽雅的爱情悲剧写起,引申为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诗人称它是早期创作中纲领性的作品。在1918年长诗第二版序言中诗人谈到诗的思想意义时说:“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这就是4个章节中的4个口号。”但诗中的“我”是作为孤独的反抗者出现的。

诗人坚定地迎接十 月革命。他 称十月革命是“我的革命”。在革命后他写了《我们 的进行曲》(1917)、《向左进行 曲》(1918)、《给艺术大军的第二道命令》(1921)等大量抒情诗。

为了庆 祝十月革 命一周年,诗人 写成剧本《宗 教滑稽剧》(1918),这是第1部反映十月革命的剧本。在长诗《150,000,000》(1920)中,作者通过1.5 亿苏联人民的代表、俄罗斯勇士伊凡和代表资本主义世界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两个对立的形象,歌颂了苏联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这些作品都采用了未来主义手法。

从1919年10月到1922年2月,诗人在“罗斯塔(俄罗斯电讯社)之窗”工作。马雅可夫斯基密切配合国内大事,进行宣传鼓动,他写了许多短诗、歌曲、寓言、诗体杂文,板话等。所有他作的但未署名的作品,有数千件之多。1929 年,诗人把它们汇编成小册子《森严的笑》。

20年代初,马雅可夫斯基发表了《开会迷》(1922),无情地嘲笑了整天忙于开会的官僚主义者。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到他看见在一个房子里:“坐着的都是半截的人,噢,活见鬼!那半截在那儿呢!砍死人了!杀死人了!我满屋乱转,大声叫喊。这可怕的景象使我的理智失去了常轨”。这时,秘书用异常平静的声音回答说:“他们一下子要出席两个会,一天要赶20个会。不得已,才把身子劈开!”诗人最后写道;

假使

能再召开一次会,

来讨论根绝一切会议,那该多好。

1922年3 月6 日,列宁在全俄五金工人代表大会共产党团会议上说:“昨天我偶然在《消息报》上读了马雅可夫斯基的一首政治题材的诗??从政治和行政的观点来看,我很久没有感到这样愉快了。他在这首诗里尖刻地嘲笑了会议,讥讽了老是开会和不断开会的共产党员。诗写得怎样,我不知道,然而在政治方面我敢担保这是完全正确的。”列宁的评价鼓舞了诗人。

1924年,马雅 可夫 斯基写 成了著 名的 长诗《列 宁》。1927年,写了著名的叙事长诗《好!》。20年代后半期,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了许多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抒情诗,如《给聂德同志———船和人》(1928)、《苏联护照》(1929)、《突击队进行曲》(1929)、《关于 库 兹 涅 茨 克 的 建 设,关 于 库 茨 涅 茨 克 的 人 们 的 故 事》(1929)。此外,马雅可夫斯基还写作(并参加演出)了两个剧本《臭虫》(1928)和《澡堂》(1929),作者用怪诞的情节和喜剧手法讽刺了蜕化变质分子、官僚主义者和小市民的庸俗习气。

马雅可夫斯基深切同情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中国,写了不少关于中 国 和 中 国 第 一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的 诗,如《滚 出 中 国》(1924)、《莫斯科的中国人》(1926)、《忧郁的幽默》(1927)、《歌就是闪电》(1929)等。1927年,当中国工人和广州军队占领上海,诗人写了《最好的诗》。这是马雅可夫斯基献给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一首最有名的诗,表现了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同情和关心。在大革命失败后,诗人仍然对中国人民寄予很大的希望,在逝世前不久写的《致中国的照会》(1929)中,他支持中国人民,反对中国军阀。

马雅可夫斯基对诗的创作极其严肃,为了用确切的字眼表达思想,他把一行诗写成十几种不同的表达法。他把做诗比作镭的开采,“想把一个字安排得停当,那么,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而这些恰当的字句,在几千年间都能使亿万人的心灵激荡。”

193 0年2月,马雅可夫斯基加入了“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1930年2月,他举办创作20年展览,还写了总结自己一生的长诗《放开喉咙歌唱》。在展览会上他初次朗读了这首长诗的序曲,受到热烈欢迎。

1930年4月14日,马雅可夫斯基自杀而死,他在《致大家》的信中说,这是由于“个人原因”。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在诗歌艺术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诗人。他的诗句结构特殊,把一句诗分成若干行排列———即“楼梯式”,使诗的节奏更加鲜明。

叙事长诗《列宁》(1924)是关于列宁和革命的史诗,诗人第一次在诗歌中成功地塑造了列宁的光辉形象,歌颂了列宁及其伟大事业。长诗在列宁逝世后的当年完成。全诗由序诗和3 章正诗组成。第1章叙述列宁出生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说明俄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需要自己的领袖。长诗第2章,是占中心地位的一章,叙述俄国解放运动第三阶段的历史,主要叙述俄国的革命运动和列宁的活动。列宁的生平活动与祖国的历史发展紧密联系着。长诗第3 章,叙述列宁的逝世和苏联人民的悲痛情景及他们继承列宁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创造列宁的形象时,马雅可夫斯基坚决反对把无产阶级领袖看作“上帝的赐予”、“帝王的风采”、“天才”、“超人”等。诗人说,他“生怕那甜言蜜语的美侮辱了列宁”。那么,诗人表示,他将冒着“被踩成肉酱”的危险,也“要把渎神的话炸弹似的掷上云霄,向克里姆林宫怒吼:打倒!”诗人说:“这些崇拜的仪式,这些纪念的制度,会用甜腻腻的圣油掩盖住列宁的淳朴。”

马雅可夫斯基强调列宁是群众的 一员,和人民有血肉的联系:“他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兴趣,他也和我们一样,克制自己的病痛”,“他属于人世”,是“在人世间生活过的所有人中最深入人世的一个人”。与此同时,列宁决不是眼睛盯着食槽的庸夫俗子。

列宁是人民的领袖,同时又从人民中吸取力量。马雅可夫斯基着力刻画了列宁淳朴平凡的性格,

列宁在平凡中见伟大,淳朴中显崇高。诗人说:“他和你,和我,完全没有区别,要说有,那就是他的眼角被深沉的思想多打下了几个皱褶,而嘴唇也比我们善于讽刺,比我们坚决”,不过,“这不是飞扬跋扈、扬鞭驱车从你身上碾过去的那种暴君的‘坚决’”。“他对同志满怀着深厚的爱,他对敌人坚决得赛过钢铁”,列宁是“最人道的人”。

马雅可夫斯基把列宁身上普通人的和领袖的特质高度地统一起来了。列宁的形象对苏联人民异常亲切,但列宁是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诗人非常注意列宁和党的关系,把对列宁的歌颂和对无产阶级政党和党的事业的歌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列宁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也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本质力量。

长诗中交替着叙事和抒情的笔调。长诗的语言富于表现力。诗人时而用谈话和叙事的语气讲述历史事件,时而用热情亲切的语调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时而用愤怒的音调斥责敌人,时而用嘲笑的语气同那 些坚持陈 腐的美学 观点的诗 人和批 评家争 论。《列宁》是苏联社会主义诗歌的丰碑,它对于文艺塑造领袖形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长诗《好!》(1927)最初叫《十月》,后改为《1917年10月25 日》,最后将要出版时才定名为《好!》,并附有一个副标题:《十月的诗》。

《好!》是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赞歌。它以艺术的形象再现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国内战争以及当时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长诗共19章,可以分为4大部分。

第1部分(1~6 章),叙述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革命前夕的国内形势,十月武装起义的准备和实行,党和列宁组织人民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冲击。最后一章是十月革命的伟大场面:工人赤卫队和水兵们袭击冬宫,临时政府的30几位部长被革命工人和士兵逮捕了。

长诗第2部分(7~9 章):关于党、人民和国家。诗人反映了“共产主义义务劳动星期六”,强调党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长诗第3 部分(10~16 章):描写国内战争时期的艰难和人民的奋斗。诗人叙述千百万人民同党和政府分担艰苦,经受着严重的考验。冬天,“牙齿冻得格格地响”,“肚子想要吃东西,把腰带———勒得更紧,拿起了枪———走上前线”,诗人忆起自己在那些艰苦岁月,曾因御寒取暖被木柴的煤气熏昏,他曾吃过马肉充饥,和自己家里的人共食比指头多一点点的一撮盐。诗人写道:在这艰苦 的年 代,社会 主义 的 祖国 比任 何时 候更 为可 爱。“我选过许多温暖的国家,但是只有这个冬天才使我真正体会到爱情、友谊和家庭的温暖。只有睡在这样的大冷天,大伙儿紧紧抱着,牙齿格格发颤,才能够真正明白对人们不能吝惜棉被和关怀。”

长诗第4部分(17~19章):讲到建设和在红场上对烈士的怀念。最后一章诗人用最高亢的音调歌唱祖国的未来:“我赞美祖国的今天,但我要三倍地赞美祖国的明天!”

长诗《好!》语言丰富生动,诗人把宣传鼓动语言与抒情语言结合起来,往往一章中语言的多样形式相交织。长诗是诗人作品中韵律最丰富之作。长诗每一章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

诗人曾在莫斯科和其他城市朗诵过30多次《好!》,受到听众热烈欢迎。在一次朗诵《好!》的晚会上,当诗人朗诵到第19章中的诗句“列宁在我们的脑中,枪在我们手中”时,一位青年红军战士站起来说:“还有你的诗在我们心中,马雅可夫斯基同志!”

193 0年,马雅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