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
6029200000014

第14章 库普林

库普林,1870年出生于奔萨省一个小职员家庭。他早年丧父,随母迁居莫斯科。1880年进入士官学校,军校生活对他的性格产生很大影响。他于189 0年毕业,编入驻波多利斯克省步兵团。这时期他开 始创 作。1894年退 伍,在基 辅以 写作 为职 业。1896 年曾任顿涅茨矿区工厂职员。1897年在波列耶西边陲地区当过诵经师。1901年迁居 彼得堡,次 年结识高尔基。后写了反映1905 年革命的特写《塞瓦斯托波尔事件》。

第一次革命失败后,思想 趋于消极,同 知识出版 社断绝往来。他对十月革命态度矛盾,既赞美革命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又担心祖国文化的命运。1919年全家流亡国外,长期定居巴黎。1937年身患重病,回到祖国,次年病逝于列宁格勒。

库普林的作品多以亲身经历为题材,以现实主义笔法揭露沙皇军队 的 腐 败 和 资 本主 义 社 会 的 罪 恶。中 篇 小 说《莫 洛 赫》(1896)抨击工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奥列霞》(1898)讴歌民间少女的纯真爱情,短篇小说《石榴石手镯》(1911)以浓郁的诗意描写小职员的爱情悲剧。揭露沙俄军官野蛮与腐败的长篇小说《决斗》(1905),在他的创作中占有显著地位,曾受到以高尔基为首的 进 步 文 学 界 的好 评。同类 题 材 的 小 说 还 有《大 转 变》(1900)。长篇小说《火坑》(1909~1915)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妓女的悲惨生活,但带有自然主义色彩。在国外时期的创作多带回忆性质,并缺乏重大社会内容。主要作品《士官生》(1928~1933)流露出无法排遣的伤感情调。

库普林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 后代表之一,受到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文学思想的影响。他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揭示社会矛盾,烘托环境气氛。题材广泛,几乎触及俄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与愚昧,歌颂底层人民的勤劳与善良。但也有个别带颓废倾向和歪曲现实的作品。

他的重要作品如《莫洛赫》、《奥列霞》、《决斗》和《火坑》等已有中文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