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国历代体育史话(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029100000034

第34章 舞蹈——艺术体育之母

舞蹈在原始部落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祭祀、庆典都要对着图腾起舞,后来逐渐演变为模拟图腾起舞,从而产生大量象形取意的拳法和舞蹈节目,舞蹈也是现代艺术体育的源头。

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也可能更早。在我国远古的传说中有祝融的儿子长琴始作乐风;有的说帝俊的八个儿子始为歌舞,炎帝(神农氏)的重孙延始为乐风;还有的说黄帝创造了乐舞。实际上舞蹈的创始者应当是人类的群体创造。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为求生存而从事的劳动中,通过人体动作已产生了节奏、律动——最原始的舞蹈动作,也可算是本能式的“人体行为”。因此,舞蹈与劳动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产生要比传说中的时代更早。

距今170万年前(一说73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北面,靠近金沙江、乌蒙山脉区域的元谋县。有人认为,甘肃省古羌戎就是从这里迁去的。因此甘肃秦安祭祀舞的地画和青海的舞蹈纹彩陶盆的主人,不能排除其为元谋人的子孙。而羌戎人后来又倒流回到了金沙江畔,就是现在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纳西族女性至今保留有尾饰和日月星辰的披肩,当夕阳西下,篝火点燃时,他们连臂踏歌(称“跳脚”),高唱“窝热热”、“阿哩哩”,由慢步到狂跳,通宵达旦。

在中华民族舞蹈发展的历史中占有同样重要地位的是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一带的良渚文化(约前3300~2250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大量文物,6000~4000年前,这里的先民已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这里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发展的另一个中心。江苏吴县江陵山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大量的玉璧玉琮中有一枚透雕冠状舞蹈纹玉饰,下有五孔为连缀之用。透雕纹饰中央为兽面纹,两侧为对称两舞人,头戴冠,甩袖起舞,颇有巫舞之风。玉饰上的兽纹则含有辟邪驱凶之意。

魏、晋、南北朝以来,持续300多年的分裂战乱局面结束,被隋朝统一了,代之而起的唐朝更加繁盛。此时,自南北朝时期而来的乐舞文化交流融合大潮和日趋独立化的表演性舞蹈,从而出现唐朝舞蹈盛况。

唐代的舞蹈,已形成自己的舞蹈分类法。按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区分,有“软舞”“健舞”两大类。其中舞蹈节目不固定,随着发展不断增加变更。唐代舞蹈的发达,还进一步体现在乐舞形制的完善成熟方面。古代舞蹈往往是舞、乐、诗的结合,所以称作乐舞。唐代乐舞大曲就是这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歌舞相融,独舞群舞结合,独奏合奏相伴。节奏情绪是由慢渐快,由抒情至热烈的发展。音乐、舞蹈和器乐的许多精彩节目都纳入其中,集歌舞乐之精华。唐代著名的乐舞大曲是《霓裳羽衣》,唐玄宗创作乐曲,杨贵妃表演舞蹈,在当时最为著名的舞曲。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霓裳羽衣歌》诗篇:“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舞蹈艺术本身的完善与发达,为艺术体育奠定了基础。

延伸阅读

唐代舞蹈家——杨玉环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她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其中歌舞尤为出色。据传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后,杨贵稍加览,便依韵而舞,歌声宛若凤鸣

啼,舞姿若天女散花,表现了一种飘渺神奇的意境。她对乐曲的领悟之深,表现力之强,令玄宗兴奋不已,亲自为其伴奏。

杨玉环的琵琶技艺妙然出众,宦官白秀贞出使蜀郡返回后献上一只逻沙檀木琵琶,“温润如玉,光辉可见,用金缕红文,做成双凤”,是乐器中的精品,杨贵常抱着这只琵琶在梨园中弹奏,音响清越,飘然如在云端,许多公主王都争着做她的弟子。

杨玉环还是个击

高手,她演奏时“搏之音

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并饰以金珠翠,珍贵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