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定位故事
6028500000014

第14章 价格策略

4.3.1价值

正例1人值多少钱

如果把人体中所有的元素提取出来制成日用品的话,至多不过几十元钱而已。人体的脂肪可用来制造7块肥皂,石灰可以粉刷1个小房间,碳可造20磅焦炭,磷的含量可制成2 200根火柴。另外,还有约1匙的硫磺和1英两的金属,人体的铁质可铸1枚1英寸长的铁钉。

如果按每个人一生创造的财富来计算的话,可以达到上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一生创造的财富为9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 896亿美元。现在在世最富有的人是比尔·盖茨,2000年已达到600亿美元。好莱坞制片人兼导演乔治·卢卡斯由于《星球大战前传:魅影危机》,在2000年一年就赚取了4亿美元。

产品价值也是如此,原材料只占价格的很小比例,更大的比例是材料组合后产生的功能。

2005年1月11日

反例1送不出去的戏票

一个人有一张多余的戏票,售票处不给退,他就来到排队买票的人群前高喊:“我有一张多余的票,谁要就送给谁。”没有人理睬他,他走了。

过一会儿,他又回来了。这次他高喊:“谁买票啊?100元一张。”马上有人过来,买走了他手中的票。

这个故事告诉我,人们是会为信任付费的。当你走在校园里,有人悄悄走到你的跟前,隐秘地向你展示他手中的手表,低声说到:“劳力士,100元,要不?”你绝对不会购买,因为你不相信他。

2005年6月27日

4.3.2差别

正例1巴尔扎克明信片

我在巴黎第八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经光顾巴尔扎克博物馆,我想买一个巴尔扎克明信片作为纪念。有的1.5法郎一张,有的4法郎一张,我对导购员说:“就买一张1.5法郎的吧!”等我回到宿舍的时候,给我的邻居看,他哈哈大笑起来,我问他笑什么,他说你自己看看,我一看也禁不住笑了起来,因为我买回来的明信片不是巴尔扎克,而是他父亲。巴尔扎克的明信片4法郎一张,他父亲的明信片1.5法郎一张,产品不同,价格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是物有所值。

反例1只卖便宜的服装

一家服装店将服装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标明100元、500元、800元三种价格,结果100元的很快卖光,而500元、800元的滞销。老板想:既然只有100元的服装好卖,我干吗还卖500元和800元的服装,它们白白地占着货架面积。因此,索性专门经营100元一件的服装,而放弃了其他档次服装的经营。结果如何呢?结果100元的也没人买了。因为没有比较,人们就没有了“便宜”的感觉。

2006年9月4日

4.3.3限量

正例1印度画商卖画

一个美国商人想买印度画商手中的三幅画,印度画商要50美元。美国商人问能否便宜点,印度画商拿出一幅画烧了。美国商人急了,“剩下的两幅画我要了,千万别烧了,多少钱?”画商回答:“50美元。”美国商人说:“三幅画50美元,怎么两幅还50美元?”印度画商拿出一幅画又烧了。美国商人赶紧把最后一幅画抢过来,问多少钱,画商说100美元,美国商人只好悉数交付。

海尔冰箱上市之初,也曾采取抑制供给的方法,商场要货100台,公司只供应80台,给人以供不应求的感觉,避免陷入降价大战的窘境。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减少市场供应量,造成产品紧俏的态势,自然也会增加产品价值。

反例1牛奶倒进大海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牛奶被倒进大海”。传统的解释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会造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最终导致一面穷人挨饿,一面农场主把牛奶倒进大海,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其实,把牛奶倒进大海的现象并非资本主义世界所特有,只要市场供应量超过了需求量,就会产生把牛奶倒进大海的现象。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限制产品供应量。事实证明,一种奢侈品成为百姓生活用品的最短路径就是拼命增加它的供应量,数量增加会使产品价值飞速降低。博士文凭如此,总经理职位如此,脑黄金如此,“大师”也是如此。

2006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