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的发展与文学的创新
1.文学的发展是靠创新实现的
文学要想与社会生活相适应,就必须有所发展。而文学要发展,就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发展是靠创新实现的,或者说,创新就是发展。
所谓创新,是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从写什么到怎样写的一种带革命性的变革。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创新,也就是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的创新;一是形式的创新,也就是在怎样写问题上的创新。有人把文学的创新,仅仅理解为形式的创新,这是形式主义的观念。事实上,在内容和形式二者之中,内容的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它是整个文学创新的基础所在。只有内容的创新,而没有形式的创新,这样的作品仍然可以算是创新。反过来,如果没有内容的创新,单纯追求形式的创新,这样的作品,就只能是无意义的花样翻新而已。
2.内容的创新与形式的创新
那么,到底怎样来看待内容的创新呢?其标尺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有无表现新的情感,创造新的形象。我们知道,情感和形象来自于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特征的审美感受。由此决定,要求创新内容包含有新的情感、新的形象,对于作家来说,不外乎是以下两方面的意思:第一,作家应该去写在他之前还没有人写过的东西,开拓新的题材领域,寻找和反映新的审美特征;第二,如果作家一定要写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写过的东西,那就应该赋予它新的主题内涵,灌注进去新的审美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后一方面比前一方面难度更大,一般只有创新的高手方能做到。
我们强调作家应该以新的审美感受反映新的审美特征,决不是要他们去创造稀奇古怪的形象,去表现莫名其妙的情感。这里,有必要划清一个界阴:新与怪的界限。新的内容虽不等于真与善的内容,但却往往和真与善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而怪的内容虽不等于假与恶的内容,但却往往和假与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新的内容大多有审美价值,而怪的内容很少有审美价值。
如果说,内容创新的标尺在于,表现新的情感、创造新的形象,那么,形式创新的标尺则在于,发明新的语言手段。文学作品发明新的语言手段,是基于表现新情感、创造新形象的需要。如果新情感、新形象还可以容纳在旧形式之中,那么,语言手段就没有发明的必要。但一般说来,只要内容中确实包含有新的情感和新的形象,它就总是相应地要求有新的语言手段来适应自己。
看文学史,发明新的语言手段,大概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改造和更新传统的旧形式;一是引进和移植外国的洋形式;一是发掘和提炼民间的土形式。除此之外,自然也有作家毫无依傍独立发明的,但这样的情况在文学史上十分罕见。大多数的情况是,对现成的形式进行加工,构成语言手段的新发明。
3.文学创新的民族化
文学要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创新,存在着一个民族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你的创新,应该符合民族的欣赏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为本民族的读者群众所喜闻乐见。
我们认为,创新的民族化,关键在于创新内容的民族化。只要你的内容中渗透着本民族的审美感受,即便是采取了外来的形式,也就容易为本民族的群众所接受。相反,如果不是从民族化的内容出发,那么,你无论采取多么传统的民族形式,也仍然谈不到什么民族化。
与创新的民族化相联系,还有一个化民族的问题。我们的民族化,不能老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应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不断地有所发展。这就向作家提出了一个任务,如何在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创新实践,把我们民族的欣赏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二、文学的发展与文学的继承
1.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以上我们讲了文学创新,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一个主要环节。除此以外,我们还必须顾及另一个环节,那就是文学的继承。
文学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一种新的文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旧的文学遗产和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固然要反映新的审美特征,体现新的审美的感受;另一方面,它又要从旧的文学遗产和文学传统中吸取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种种资料。这后一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学继承。
我们在这里讲继承,主要指继承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也包括向其它民族的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学习、借鉴。前者即所谓竖的继承,后者即所谓横的引进。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重视竖的继承,或者只重视横的引进,都不能保证文学的健康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又反对闭关锁国的倾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分古今中外,只要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对于我们来说,就都有重视和继承的必要。
2.内容的继承和形式的继承
具体说来,文学继承也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一是内容的继承,也就是从文学遗产和文学传统中吸取情感和形象的有用资料;一是形式的继承,也就从文学遗产和文学传统中吸取语言的有用资料。长期以来,人们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把文学的继承仅仅归结为形式的继承。这是一种片面性。事实上,形式的继承只是文学继承中比较明显的一面,更深刻的,应该说还是内容的继承。流注在文学遗产和文学传统里面的爱国主义热情、民主主义精神以及美好而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对于我们进行内容的创新,都是十分有用的资料。
3.文学继承的批判原则
我们说,为了文学的发展,必须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加以继承,但这种继承,不是全盘照搬,不是复古崇洋,而是要有所分析、有所批判。
一提批判,人们就容易理解为否定一切,打倒一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讲是革命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既包含否定的方面,也包含肯定的方面。更准确地说,它是要否定事物中不合理的因素,肯定事物中合理的因素。我们讲文学继承的批判原则,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继承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为什么要从否定和肯定两方面加以批判呢?这是由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自身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知道,所谓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是前人对他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加以审美反映的产物,不能不受他们所属的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在里面,“蜜糖和毒药是紧紧地混合在一起的”(高尔基语)。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继承时,就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原则,对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一层一层地进行鉴别、区分。首先,我们必须把进步的文学和反动的文学鉴别区分开来;其次,必须把进步文学中的精华部分和糟粕部分鉴别区分开来;再次,还必须把精华部分中于今天有用的因素和于今天无用的因素鉴别区分开来。我们所要继承的,只是进步文学的精华部分中于今天有用的因素。
三、文学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和党的“推陈出新”方针
1.文学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
前面,我们分别地论述了文学的创新和文学的继承。其实,它们是作为整体的文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
说它们互相对立,是因为文学创新从本来意义上讲,代表着对于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的突破、克服和否定的一面;而文学继承从本来意义上讲,则代表着对于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的延续、保留和肯定的一面。
说它们互相统一,又是因为,文学创新要想成功,必须以继承为手段,必须依赖于继承;文学继承要有意义,必须以创新为目的,必须服务于创新。
文学创新与文学继承就是这样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一种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所谓文学的发展过程,说到底,就是在作为外因的社会生活与文学的矛盾运动的推动下,所引起的作为内因的文学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对于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既是突破,又是延续;既是克服,又是保留;既是否定,又是肯定。一句话,是一个充满辩证法的运动过程。
2.党的“推陈出新”方针
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为文学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正是基于对这一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我仃党提出了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推陈出新”的方针。这一方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它不容低估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它是对于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概括;从实践中看,它又是领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