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官场钩沉
6027300000023

第23章 李岳阳开“凯歌归”餐厅

李岳阳,四川安岳县城北乡画梁沟白鹤村人。早年毕业于四川蚕商学校。素怀报国之志,转入熊克武所办的讲武堂,毕业以后参加熊克武的部队,从见习排长至连、营长,后在石青阳部任骑兵团团长。 1923年,直系军阀吴佩孚企图控制四川,刘湘被吴委派为川康善后督办,袁祖铭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协同杨森、田颂尧、邓锡侯、陈国栋等,分五路向熊克武部进攻。熊从三台败走成都,部队溃散,李岳阳则辗转到了广州。他住在清水四川会馆之时,黄埔军校正式开办,李报名投考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

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一边北伐,一面上课。李岳阳是一期同学中第一个出任连长的,因其经验丰富,骁勇善战,很快在学生总队中升营长。后受到校长蒋介石重视,又被提拔为独立二团团长,他也是最先当团长的黄埔军校学生。

李岳阳担任独二团团长参加北伐,在武汉结识了贺龙,二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结为患难与共的金兰弟兄。国共分裂以后,贺龙率部起义,转移他处时必须通过李岳阳防地,才能摆脱蒋的控制。蒋知悉特密令李团组织堵击,企图消灭贺部。李岳阳珍惜结义之情,又不便公开抗命,因此与贺龙商定,促其采取夜间偷渡,这样放走了贺龙起义部队。蒋介石得知大为不满,派人调查,蒋在调查报告上批:“此人不可重用。”立即撤销了李的团长职务。李到上海,得四川同乡会帮助,东渡日本,至东斌大学学空军,又不幸脚部受伤,改学兵工,毕业后归国。

1932年 1月 28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进攻,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19路军,在人民掀起的抗日高潮推动下,奋起抵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李岳阳以 87师 129旅副旅长名义代旅长,奔赴淞沪前线与日寇展开激烈战斗。后因英、美、法、意等国调停,3月3日,中日双方宣布停战。这就是历史上的《淞沪停战协定》。

本来 87师是邀李出任旅长,因蒋介石未批准,而副旅长是不必报批的,所以以副旅长代旅长。李岳阳知道蒋介石还不能谅解他,经同学商量,劝告李再入陆军大学特二期学习。毕业以后,蒋仍然不安排他的工作。七七事变,正是用人之际,李再次请缨杀敌,蒋依旧不用他。 1938年初,李岳阳回到重庆,决定改行从商。在黄埔军校同学和同乡资助下,办起“凯歌归”川菜馆,地点在市中区闹市的国泰大戏院隔壁。择吉开张那天,敲锣打鼓,捧场的人很多。

李岳阳开馆子,一不忘袍哥,二不忘黄埔(指黄埔军校)。凡来餐馆的袍哥,他不是请客就是长期优待;黄埔军校同学初到重庆,他必尽地主之谊,至今还有不少黄埔生念念不忘“岳阳大哥是够义气的”。

他经营的方针是“楼下赔本,楼上补”,二楼设雅座,价钱高,利润大。楼下经济小吃,价廉物美。此时下江人大批涌进重庆,黄埔军校同学在“凯歌归”开会、聚餐,使生意特别兴隆。当时重庆卫戍总司令刘峙是原黄埔军校老师,为了照顾李,还给他挂个名的“少将高参”。

重庆发生较场口隧道大惨案以后,兼防空部司令的刘峙撤职留任。胡伯翰是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兼参谋长,是实际负责人,受到撤职留任,他不服只接受撤职,不愿留任,后去前线。蒋介石派贺国光继任专职防空司令,贺为了笼络黄埔军校学生(实际称为黄埔系),邀李岳阳为该部消防防空处处长。但李从未到职,多由副处长丁荣灿上门请示。直到日本投降、防空司令部撤销之前,李岳阳均为“防司”少将处长。

李岳阳在当 “凯歌归”老板时,还与当时进步文化人来往较多。不公开组织“尚友社”,专门与文化界人接触。抗日战争胜利,由于政府人员东下复员,交通阻塞,东下船票都被国民党中央统起来了。李岳阳本来神通广大,也没办法。后来从李济深(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战地党务委员会副主任)处得到一张船票。与李同船的有不少民主进步人士,都是依靠李济深的关系,分得船票。李岳阳因此能到上海,并在静安寺戈登路办起“凯歌归”,同时与四川同乡范绍增、周绍轩等联合组织“益社”袍哥形成的社团。1948年,在“益社”掩护下组织秘密的“民主同志会”,后发展成为“民革上海分会”。上海解放前夕,在黄埔军校同学邀约下,李夫妇去台北,仍然办“凯歌归”川菜馆。后去基隆开分店,1983年病逝,享年 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