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2日,浙江龙泉溪中有一条小船正顺流而下。三月的龙泉溪已洋溢着春意,溪水晶莹碧透,游鱼历历可数,沿岸翠竹摇曳,绿意浓浓,但在小船里的十个男女青年却无心浏览这旖旎的春光,只想赶紧离开令人失望的“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投奔到真正抗日的地方去。
浙江镇海望族的小姐李又兰、李采芝及好友乐群就在其中。她们三人与另外七位男青年曾满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情,报名参加了“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指望在训练团里先学些本领,将来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但是,单纯的青年学生受骗了,训练团里根本没有抗日的气氛,却有着对进步青年的压制和管束,甚至打击。
此时的延安已成了革命青年心目中的明灯,他们要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终于,他们寻找机会,逃离了训练团,跳上了事先雇好的小船,悄悄地但又是急急地向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奔去,到那里,就可以被介绍到延安去了。
国共合作时期的武汉,国民党与共产党在争夺青年。一群浙江青年的到来,立即引起了国民党鹰犬的注意,武汉警备司令部一位青年军官以同乡会的名义来“看望”他们,名片上写着“武汉警备司令部情报科科长/乐济书/浙江镇海”。他认真地劝说青年人“不要到那边去”,“还是在我们这里工作,你们愿到哪里,包括香港、重庆、桂林在内,都可以从优”。
乐群带头表态:“我哪里也不去,我们是到武汉来读书的。”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情报科长无功而返。
年轻人料想这位“热情”的同乡还会再来,李又兰和乐群想了个“鬼点子”,先由李又兰给镇海家里拍了份电报,故意声称要返乡读书;然后,几个年轻人又是到饭馆吃饭,又是到戏院看戏,显得很阔气,而且对政治毫不关心。那位同乡果然很高兴,表示要欢送他们回乡。他哪里想到,这些年轻人早已在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在周恩来的指点下,悄悄打点行装,又通过潘念之、沈钧儒给叶挺军长写了封介绍信,在一个早晨,他们戴上借来的“浙江省回乡服务团”的袖章,踏上江岸码头上的轮船,离开武汉,扑向了革命的怀抱。到1938年9月,李又兰、乐群她们已在泾县章家渡兵站张开双臂,迎接其他战友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