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作用渠道的效应研究
6018300000003

第3章 克洛尔约束条件下的Baumol-Tobin一般均衡模型

代际交叠模型中货币存在的前提是货币的收益率要高于商品贮藏的收益率,对此,Tobin(1980)和Mccallum(1983)从经济现实出发提出了疑问。他们指出,在现实经济当中,即使在存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仍在被使用。而且,在现实经济当中还存在着证券等形式的货币的替代品,且拥有这些替代品往往存在正的收益,但人们仍存在对货币的偏好。可见,要使理论与实践更加吻合,货币的作用范围及其更多的特性必须被加以考虑。克洛尔约束条件下的Baumol-Tobin一般均衡模型对这种拓展提供了一种可能。

为了简单,我们这里只考察货币的出现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1.出于凸现货币是购买其它商品的必需媒介且与其它资产形式相比具有更强的流动性这一目的,假设经济中存在货币与债券两种形式的金融资产,消费者在时刻0被赋予m1单位的货币,此后为购买商品,他必须不断将债券转换为货币,但每次转换必须支付一个固定的费用b。另外,还假设债券的收益率为r而货币的收益率是通胀率的相反数,我们来分析在时段[0,T]内货币出现对消费者最优行为的影响。假设效用函数是对数形式的(此时边际效用关于消费的弹性为1),不存在贴现率,消费者进行资产转换的时点为:△t1、(△t1 △t2)……(T-△t N 1),每次转换货币量为:m1、m2……mN 1.在这些假设下,消费者将在第j个转换区间内平均化其消费支出,即有:

(1-9)

这里mj是s时转换的货币量,ps、pt分别是s和t时的价格水平。由于pt=exp[r(t-s)]ps,故式(1-9)可化为:

(1-10)

设最优转换间隔为u,则式(1-10)可等价地转化为:

(1-11)

由于第j 1次的最优转换量为mj 1=(Y/N 1)exp(ruj)2,代入式(1-11)可得消费者在[0,T]区间内任一点的的消费为:

(1-11)

这里Y为消费者的总收入。另外容易知道,在非货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优消费路径为:

(1-12)

比较式(1-11)与(1-12)可知,在非货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路径是平滑的,他们将以r的速率来增加他们的消费。但在货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路径是间断的,在每一个换手区间内,消费者将以速率∏减少其消费,而且在第一次换手时点,消费是间断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对经济是有实质影响的,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货币增长的速度与转换的间隔时间:货币增长速度越快,通货膨胀率越高,在每一个间隔时段内,货币经济与非货币经济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差异性越大;转换间隔时间越长(与转换费用与持币机会成本有关),由于货币影响而使得消费者消费间断性越大。